中金:人心渙散離職頻發(fā) 貴族的沒落和新生
來源:今日財富-機構投資發(fā)布時間:2012-03-27
“進行IPO是公司的中長期目標”近日,中金董事長李劍閣對外界公開表態(tài)。
2012年3月5日,《機構投資》從外圍獲悉,“中金投行部剛裁了30人”。中金裁員的消息在年初已滿天飛。
曾經是傲視群雄的研究團隊;研究領域多年的王牌,宏觀和策略以及海外研究的口碑家喻戶曉;中金有著最優(yōu)質的資源,對研究員的挑選精益求精。
一個神秘、高高在上,令多少研究員心生向往又高不可及的公司。然而,隨著“跳槽門”事件頻出、最佳分析師評選的節(jié)節(jié)敗退,昔日的“貴族”被拉下了神龕。
人心渙散 離職頻發(fā)
投資銀行和交易銷售,并稱中金的兩大核心業(yè)務。
顯而易見的是,中金的研究實力已大不如前。
2011年的新財富榜單,中金研究團隊顯得有些寂寞,僅有7個研究性獎項。除了固定收益、海外市場、電子奪得第一之位,銀行居于第三,其余獎項尚未進入前三甲。中金已被斬獲12項冠軍獎的中信證券研究所遠遠甩在腦后。
昔日中金的雄風已不復返。在2008年,中金研究團隊的鼎盛時期,中金幾乎通吃了研究類的所有獎項:不僅奪得宏觀經濟、策略研究、銀行、非銀行金融、傳播與文化、最佳影響力研究機構的五個桂冠;以及固定收益、房地產、交運、基礎化工、通信榜眼之位,除此以外在鋼鐵、石油化工、汽車零部件行業(yè)研究也獲得第三或第四名。
然而隨著研究骨干的紛紛離去,中金的研究實力隨之走向了下坡路。
“中金當時的元老,現在至少走了一大半。”某券商分析師告訴《機構投資》記者。
2010年5月,研究部副總經理沈建光閃電離開中金,轉投瑞穗證券,引爆了中金研究團隊分崩的導火索。隨后,沈建光的老搭檔,“宏觀大佬”哈繼銘、邢自強決然離開。當年的新財富宏觀桂冠被安信證券的高善文團隊奪食。
被抽血的不僅僅是宏觀團隊,至2011年初,策略團隊集體抽空,高挺、梁耀文、王漢峰、侯振海、酈彬集體跳槽至各對手券商。
而在其他研究領域,繼化工行業(yè)分析師時雪松離職之后,2011年,又一批新財富上榜研究員紛紛離職,他們分別是2010年新財富家電第三黃文倩,食品和飲料第四孫軼佳,傳播與文化第一鐘文明。
“中金研究團隊的整體做得比較好,在各個行業(yè)都比較優(yōu)質,然而這些金牌研究員的離去,無疑給中金研究所造成了重創(chuàng)。”
與頭年離開的分析師不同,2011年離開的分析師多是將買方機構作為下家。
根據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的從業(yè)人員信息公布,黃文倩、孫軼佳均轉投老牌華夏基金;而鐘文明加入匯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研部,從賣方研究轉入買方做研究。
“中金的內部摩擦一直比較激烈,與大摩分家以后,未來前景更加不明朗,加之中金的哈繼銘和高挺是中金的核心,他們走了,人心更不穩(wěn)了。”上述券商分析師說。
“除此之外,由于去年業(yè)績做得不好,中金的人員薪酬也降低,他們跟基金公司相比,在薪酬上真的不占優(yōu)勢。”
2011年中金的財務年報顯示,中金當年的業(yè)務及管理費下滑34.31%.下滑率在同行中排倒數。
對手崛起
80人,這一龐大的數字讓中金成為券商研究所人數之最。
16年前中外戰(zhàn)略合資成立的中金,在創(chuàng)立之初,就定下了研究所走國際化路線,如今中金的研究所遍及中國北京、上海和香港地區(qū)設有團隊。官方網站顯示,中金正準備組建新加坡、倫敦、紐約研究團隊。
伴隨迅速擴張的不僅僅是人數,還有一系列的問題,包括中方和大摩的內部摩擦導致管理的混亂是逃離不掉的老問題。
中金研究所也不得不放慢了擴張速度。
根據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顯示,2012年,中金研究所只對外招來2個人,分別是光大證券的何偉和安信證券的王禹媚。而頭年,中金只從外來“挖角”三人,他們分別是瑞銀證券的李一碩、高華證券的常宇亮、東方證券的陳舒薇。
而同一時間,“宿敵”瑞銀、高盛卻展開招人攻勢。
高調挖角高挺只是瑞銀的第一步。根據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公開信息顯示,瑞銀證券2011從老牌研究所挖來17人,主要來自中信、申銀萬國、中銀國際等老牌研究所,以及匯添富基金、銀華基金等買方研究機構。其中也不乏個別明星分析師,如2010年新財富批發(fā)和零售貿易第二名彭子姮,申銀萬國煤炭行業(yè)高級分析師牟其崢。
蓄勢待發(fā)的瑞銀證券,曾高調定位“國際視野,本土觀點”,目標是中國大陸的A股市場和香港的中資股市場,號稱要“力爭在明年中打造一支近百人的研究團隊”。無論是定位、目標、和風格都跟當下的中金相吻合,其意圖不言自喻。
而繼哈繼銘、原策略分析師王漢峰“轉會”高盛,據媒體報道,截至2010年底,中金的煤炭、機械、保險高級分析師均轉投至高盛。同年高盛還從合資及中資研究所挖來十余人。
除了這些中金的對手,本土實力雄厚的研究所也從未停止過擴張的腳步。
國信證券研究所一個研究人員也曾告訴《機構投資》記者,為了加大對信托、保險、以及自身資產管理提供研究支持,國信研究所從未停止過擴張的步伐。
根據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顯示,自2010年以來中信一共挖18人。占總人數的24%.而國信在2011年也挖來6個人,擴張陣勢明顯。
中金的出路
“中金不缺的是人才,盡管中金的研究能力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認的是,中金研究所的整體質量還是很高。”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對記者感嘆道。
“中金研究團隊的門檻很高,除非特別優(yōu)秀,其他家券商的分析師不容易跳進來,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研究團隊沒有新鮮血液,從長遠發(fā)展看來可能是一個弊端。”該分析師
根據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公布的分析師資料,《機構投資》記者粗略計算,中金的80人研究團隊,一直在中金任職的有64人,占了80%,而同樣老牌研究所國信和中信研究所,“純系”的只有41和52人,分別占有56%和72%,比例明顯低于中金。
而從外界挖過來的,大多資歷優(yōu)質,如2010年,東方證券電子行業(yè)分析師趙曉(微博)光加盟,在2010、2011年為中金摘得了新財富電子行業(yè)冠軍。
不過,從2012年新進的研究員資料,為了補充研究領域的短板,“貴族”中金開始放低了姿態(tài)。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新加入的兩名年輕的分析師:傳媒行業(yè)分析師王禹媚和家電行業(yè)分析師何偉。
王禹媚分別于2009年畢業(yè)于北大新聞傳播學院,2010年進入安信證券研究中心進行傳媒行業(yè)研究,研究資歷尚淺,僅有一年多。
何偉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 2009年加入光大證券研究所,研究資歷也只有三年多。
自從鐘文明走以后,中金的傳媒研究團隊一直無人填補,而家電行業(yè)研究一直是中金的短板,在“新財富”從未獲過獎,他們的到來,能否給中金研究團隊帶來新面貌,我們拭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