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建社會學校教育內容主要是“六藝”。(×)P5 2." />
上海市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概論試題及答案三
一、判斷題 1.封建社會學校教育內容主要是“六藝”。(×)P5 2.診斷性評價可以通過查閱學生個人成長檔案、日常觀察記錄分析等非正式渠道進行。(√)P249 3.在處理教育活動時,教育法規(guī)存在自身的局限性。(√)P244 4.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成熟狀況,不能走在發(fā)展的前面。(×)P120 5.清政府于1905年設立學部,作為統(tǒng)轄全國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P9 6.存在主義認為,教育要維護個人自由,幫助個人進行自我選擇,強調個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P72 7.教育教學權是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相適應的基本權利。(×)P111 8.在一個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會里,人的個性很難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P81 9.杜威以反赫爾巴特教育理論出現(xiàn),提出了“兒童中心,經驗中學和活動中心”。(√)P24 10.國家通過教科書的編寫和發(fā)行來影響教育的發(fā)展,這主要體現(xiàn)了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1.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典型的錯誤是抽象地談論“社會”。(×)P76 12.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是“課程”作為名詞使用所代表的課程范式。(√)P131 13.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fā)展。(√) 14.德育內容規(guī)定了應該培養(yǎng)學生具有哪些品德。(√)P199 15.在教學中,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積累直接經驗。(×)P174 16.《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中關于課程的概念是作為名詞使用的。(√) 17.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P2 1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國學校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P203 19.布魯納曾經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P117 20.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P173 21.政治與教育之間并不是只有單向的決定作用,他們之間是彼此制約的。(√)P41 22.診斷性評價主要是針對那些在學習和行為方面,存在問題或障礙的學生進行的,正常的學生不需要診斷性評價。(×)P249 23.《大學》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綱領是“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P27 24.絕對評價也就是目標參照評價。(√)P250 25.國家課程的開發(fā)采用“實踐—評估—開發(fā)”這種自下而上的“問題解決”模式。(×)P161 26.德育過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過程。(√)P205 27.中國的私學發(fā)展始于戰(zhàn)國時期。(×)P3 28.能否培養(yǎng)出社會文明與進步的引導者與促進者,能否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未知的新人,這是現(xiàn)代教育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根本標志。(√)P81 29.所謂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將教材上包含的邏輯經驗還原為兒童的心理經驗。(√)P138 30.課程的邏輯組織與課程的心理組織做到合而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P150 31.研究性課程在內容方面最大的特點是其開放性與不確定性。(√)P165 32.《學記》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P27 33.綜合課程的組織方式基本上屬于課程的橫向組織。(√)P149 34.現(xiàn)代社會中,教育是使科學技術轉化為勞動者精神財富的手段。(√)P49 35.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標志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的真正形成。(×)P51-52 36.學生知識的多少并不能標志他們智力發(fā)展的高低。(√)P176 37.學科課程強調直接經驗的學習。(×)P174 38.盧梭是持自然主義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 39.有場依存方式的人,對事物的認識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P122 40.學校德育過程中的活動和交往與社會一般的活動和交往是完全相同的。(×)P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