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斷改錯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21.(P109)×改正:發(fā)現學習的倡導者是布魯姆。
22.(P191)√
23.(P328)√
24.(P453)×改正:不同程度的焦慮對學生學業(yè)產生不同的影響,教師可使學生處于一種適當的焦慮水平.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25.(P481)√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P84~85)程序教學遵循以下原則:(1)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識項目應該是許多具有邏輯聯系的小步子,下一步與上一步間的難度、深度差異不應太大,要方便學生順利地學習。(2)積極反應:學生對每個知識項目的問題都要做出反應。(3)及時反饋:對學生的反應及時給出反饋信息,進行強化。(4)低錯誤率:將錯誤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學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確反應。(5)自定步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的進度,而不必要求每個學生同時同步學習同一知識項目。
27.(P159~160)意義學習,是指一種涉及學習者成為完整的人,使個體的行為、態(tài)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學習,是一種與學習者各種經驗融合在一起的、使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學習。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提出了促進意義學習的基本條件:(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2)讓學生覺察到學習內容與自我的關系,一個人只會有意義地學習他認為與保持或增強“自我”有關的事情,而這種相關性將直接影響到學習的速度和效果。(3)讓學生身處一個和諧、融洽、被人關愛和理解的氛圍。(4)強調要注重從做中學。
28,(P198~200)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的一般條件包括:(1)對新知識的積極關注。(2)對相關舊命題主動地、有效的提取。(3)合理使用工作記憶的有限容量。(4)充分的精加工。(5)必要的復習。(6)及時組織和系統(tǒng)化。
29.(P415~416)馬斯洛認為人類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級需要。因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后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故被稱為需要層次論。
30.(P522、523)教師威信形成的主要條件有:(1)思想品質:思想好,對自己要求嚴格,講文明,以身作則,為人師表。(2)知識水平:有真才實學,知識豐富。(3)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好,表達能力強,講課富于啟發(fā)性。(4)教育熱情:熱愛教育事業(yè),關心學生,與學生同甘共苦。(5)工作態(tài)度:盡職盡責,勤勤懇懇,治學嚴謹,誨人不倦。(6)教育作風:平易近人,不體罰學生.處事公正,作風民主。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1小題10分。第32小題15分,共25分)
31.(P208~209)(1)展開性策略:在程序性知識的教學中,應該重視向學生演示程序操作的展開的、完整的、精細的過程,以幫助學生明確操作程序及其操作步驟。示范及練習的講解應注重程序性知識的執(zhí)行過程的演練、分析和評價。(2)變式策略:變式是促進概括化的最有效方法。(3)比較策略:比較是指在呈現感性材料或例證時,與正例相匹配呈現一些較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進分化的順利進行.并提高其準確性。反例盡可能選擇那些與正例具有較多共同的非本質特征,僅有少數本質特征不同的例子,或者能直接矯正學習者以往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已經形成的帶有普遍性誤解的例子。(4)輔助辨別策略:教師運用一些獨特的、形象的、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輔助方法,來增強學生對符號模式、規(guī)則等的記憶和辨別。(5)練習和反饋策略:教師設置的練習應該數量充分,難度多樣,安排合理。提供反饋是保證程序性知識的準確性的有力手段。(6)奈件化策略:教師應注意經常提醒和幫助學生進行將知識“條件化”的工作.即明確程序性知識的條件項。(7)分解性策略:分解式的訓練能促進學生學會建立子目標的策略.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防止學生形成不適當的程序組合。
32.(P289~293)(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與編排教學程序。①選取合適的變式材料。②選擇與應用情景相似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情境。③教材體系的合理安排。④合理安排教學步驟。(2)促進學生學習遷移的教學技巧。①促進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學規(guī)律的教學,提高學生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水平。②應用比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擾。③強調遷移的特征,引起學生的遷移心向。(3)學習方法的傳授與訓練。學習方法的學習大致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學習為課題或解決問題制定方案。②有效觀察、分類、記憶、歸納、概括等的策略與方法。③圖表閱讀,工具書使用的方法。④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調節(jié)與自我監(jiān)控等等。(4)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學習與學校的積極態(tài)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