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作為一個體系,涉及到許多方面,并通過政府行為表現出來。其判斷標準,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 1 政府應是負責任的政府。 無論是否出現公共危機,政府都應當履行職責,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對穩(wěn)定。對于公共危機,政府更應當果斷、及時地回應公民的要求。 2 政府應是以公民為本位的服務型政府。 政府必須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為追求目標,努力提高政府部門服務質量和效率,自覺高效地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 3 政府應是依法行政的政府。 在任何行為中,政府都應當根據憲法、法律、法規(guī)以及法律精神來為人民服務,避免文件和領導講話大于法的現象,使人們形成對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過法律和制度來體現政府的誠信。 4 政府應是透明的政府。 人們的利益需求創(chuàng)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價值就在于滿足社會成員的需求。而政府滿足社會成員需要的措施、過程、方式等都應當為成員們所了解。方面。政府的行政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與規(guī)范性文件、政府機構職能、人員配置、行政程序、執(zhí)法依據、會議活動及文件資料等信息都應當公開和便于公眾查詢,政府的決策過程因此也應當使公民知曉和參與。 具備了這些條件的政府具有以下功能: 1簡化社會復雜性,維持穩(wěn)定的秩序。 簡化復雜性是一切生物生存進化的策略,是應付充滿非完備信息的復雜環(huán)境的機制。作為是一種社會資本,政府公信在政府與公民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復雜的風險社會中維持政府-公眾關系的持續(xù)性,構成整個社會穩(wěn)定的中樞,以某種確定性來對付不確定性,并在這種相對的確定性中培養(yǎng)公民對制度的信心。其中,確定性實際上還意味著一定的強制力量,這種強制力量與人們經由信任的簡化程序在人們心中逐漸形成的自愿性結合在一起,就能夠維持社會和政治的穩(wěn)定。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公信作為一種主觀自愿機制,與公共權力的強制機制一起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秩序。 2為公共權力提供連續(xù)的合法性基礎。 政府公信與公共權力、政治權威是平行共生的機制,它們互相促進,為政府的存在和運行提供合法性。政府行使公共權力的合法性來自公民的認可和支持,所以,政府的合法性基礎實際上就是某種信任。公信政府的合法性基礎是連續(xù)的、強大的,在于公民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能力的信任,并在這種信任關系的基礎上在政府的公共權力與責任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之間營造出某種良性的動態(tài)平衡關系。政府在這兩種關系中占據行動上的主動,也就是說,政府必須以其主動的行為(政績)和對過去經驗的宣傳(意識形態(tài))來不斷贏得公民的信任,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穩(wěn)定的支持。 3為構建新型治理結構提供聯結點。 在充滿危機和風險的開放社會,新型治理結構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個人、組織和政府打破界限的合作。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對公民的信任,這種相互的信任使人們打破政治與經濟、公域和私域的界限,進行跨領域、跨部門、跨地區(qū)的合作。政府承擔著配置社會資源的權威功能,市場則是分配社會資源的最有效的機制,各種民間志愿組織又充分展示出機動靈活的信息傳送功能,而貫穿政府、市場、民間組織的主線則是以政府誠信為核心的社會誠信系統(tǒng)。只有在權利與責任對應的基礎上,以政府公信為主導,連接社會各領域的新型治理結構才可能建立起來。 4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公信表現在政府忠實履行職責上,但履行職責首先涉及的就是政府職能的定位,在不越位、不缺位的情況下依法謀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信的最終判斷權掌握在公民手中,全體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決定著政府職能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只有敏銳而正確地抓住人民對政府公信的判斷,政府的公信體系才能維持,表現在當下的轉型時期,就是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職能長期以來是增長效率優(yōu)先,相對忽視了公共健康、社會保障、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而政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內的一個綜合系統(tǒng),任何一個方面的偏頗都可能造成政府的公信受到打擊。因此,政府公信的維持要求政府職能因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而轉變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范文第二篇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國家公務員申論范文第四篇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