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別太“神化”春晚
來源:新浪評論發(fā)布時間:2012-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年一度的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23日凌晨在《天下一家》的歌聲中結(jié)束。走平民路線的龍年春晚從主持陣容到節(jié)目形式均發(fā)生了變化。在4個小時 20分鐘的時間里,近40個歌舞、相聲、小品、魔術(shù)、雜技及特別節(jié)目輪番登場,但卻沒有讓人拍案叫絕的精品或讓人記住的熱門臺詞。(1月23日中國新聞網(wǎng))
備受矚目的2012年央視春晚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落下帷幕,缺了趙本山這位春晚紅人,有人拍手稱好,有人沮喪失望。蹀躞在觀眾滿意度決定一切的成敗之路上,今年的春晚也未必會得到太多掌聲和鼓勵。因為,春晚早已經(jīng)被人們神化了。
王菲歌唱得走調(diào)、劉謙魔術(shù)被指恐怖、郭冬臨小品有剽竊之嫌,竭力走平民化路線的創(chuàng)新嘗試,也終究受“精品不足成遺憾”的負面評價“牽連”。春晚有30多年的歷史,像近幾年這樣,頻遭苛刻抨擊的情況恐怕是初創(chuàng)者始料未及的。
隨著時代進步,資訊龐雜、娛樂花樣繁多、傳播媒介及觀眾品位多樣化等,人們對春晚越來越吹毛求疵,越來越“雞蛋里挑骨頭”,原因是如今的春晚已經(jīng)不能給觀眾帶來太多新玩意兒和震撼的體驗了,但是對春晚的期盼仿佛成了一種集體潛意識,觀眾依然把它當成除夕夜里的一場必備的視覺饕餮盛宴——少了不行,不好看還不行。
其實,央視春晚一直在批評指責中一點一點改進,引入草根明星就是一個典型。前兩年,民眾批評春晚太官方化,充斥著太多政治色彩,呼吁春晚尊重老百姓的口味。從去年的“西單女孩”、“旭日陽剛”,到今年的“大衣哥”以及《我要上春晚》欄目選出的佼佼者,“民間路線”已經(jīng)成了未來春晚的基調(diào)。
這些進步是眼見的事實,觀眾的批評也要誠心接受,我們都希望春晚能夠變得完美,能夠為人們獻上“拍案叫絕的精品和讓人們記住的熱門臺詞”。不過筆者覺得,要做到這一點似乎真的很難,且不談眾口難調(diào),一方面,創(chuàng)造文藝精品需要才華和靈感,還需要優(yōu)秀的文藝工作者,不是說想要就能得到的。另一方面,如果將人們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照搬上去又會讓觀眾倦膩。
春晚的民眾滿意度越來越低,并不意味著質(zhì)量漸漸下滑,而是我們的文化品位在不斷提升,文化趣味在不停改變,看到的精品節(jié)目太多,聽到的經(jīng)典臺詞太多,春晚跟不上民眾文化需求的步伐。資料顯示,韓國、日本等國家也存在這種情況,春晚甚至沒有熱播電視劇的收視率高。
世界不可能退回到多數(shù)人看黑白電視機的年代,春晚也可以不再是年夜飯不可或缺的調(diào)味品。春晚僅僅是一臺晚會,一場演出,一種消遣方式而已。筆者認為,如果沒有喜歡看的節(jié)目,完全可以選擇看電影或球賽,照樣可以跟家人一起嗑瓜子、嘮家常,在忽遠忽近的爆竹聲中展開新的年輪。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