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卷(十一)
來源:網絡 發(fā)布時間:2010-08-0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應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給定資料
1.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還嗷嗷待哺時,父母就遠離家鄉(xiāng),到遙遠的城里謀生糊口。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他們被留在鄉(xiāng)下,孤獨地像荒草一樣生長。人們給這群孩子起了一個酸楚的名字:“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農村流動人口(其中80%左右是農民工)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具體而言,是指與父母雙方或一方分離并“留守”在農村的少年兒童。據有關數據統(tǒng)計,中國1.2億農民常年于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2000多萬留守兒童。88.2%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打電話與父母聯系,其中53.5%的人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并且64.8%的“留守兒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外出的父母聯系一次,有8.7%的兒童甚至與父母就沒有聯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調查對象明確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兒童”與照顧他們的成人很少或從不聊天。
2.“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臉上寫著這個時代的某些密碼,他們的成長與中國息息相關。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體系松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里打拼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里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市里、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地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地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這些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yǎng)或寄養(yǎng),缺少父母關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人生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據調查,歷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為這類孩子。這種狀況延續(xù)下去,很難想象他們長大成人以后會是什么樣子?會不會被時代和社會所拋棄?會不會反作用于社會?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絕非一朝一夕的事,留守兒童無疑成了這一進程的巨大付出者。
3.“留守兒童”——他們就是悲劇的代名詞。三姐妹7年內相繼傷殘。廣東惠州博羅的林就萬夫婦長年在深圳打工,由80多歲的奶奶照顧三個女兒。7年之內,姐姐林文婷因蠟燭引燃大火燒成雙腳殘疾;小妹林文思在幫奶奶提開水時被嚴重燙傷;二妹林文容6歲在家用柴火燒水時引起大火嚴重燒傷,臉跟胸連在一起,眼睛因拉扯而閉合不上,雙手雙腳畸形程度嚴重,被別人稱為“鬼孩”,她4年沒有出過家門一步,更沒有上過一天學……奶奶勒死孫女沉尸水塘。“六一”兒童節(jié),小雙不小心把鋪地的塑料布燒著了,把房里的東西全燒了。奶奶打罵孫女遭到頂撞,被激怒的奶奶撿起一條毛巾纏住孫女脖子,一頭用牙緊緊咬住,一頭用手使勁一拉,將小孫女勒死。隨后,奶奶叫來小雙爺爺把孫女的尸體裝進蛇皮袋,丟進離家200多米的水塘……
15歲兒童殺害七旬婆婆。小剛到梁婆婆家附近砍柴時,到梁婆婆家準備借刀砍柴,梁婆婆以為他來偷東西了,于是梁罵道:“剛娃子,你又來偷東西唆!”小剛聽了覺得很委屈,于是隨手抓起旁邊的木棒朝梁婆婆的腦袋打去……梁婆婆倒地后,他把梁婆婆拖到屋后的檐溝里,并在她身上掩蓋一些柴禾,然后逃離現場……
13歲女孩被強奸做媽媽。四川省富順縣某鎮(zhèn)發(fā)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一個13歲的女孩小英,在無人事先知情的情況下生下了一個孩子。據女孩堂伯劉某交代,從2003年3月起,他趁小英無人看護,利用給糖果和錢的方式多次誘奸小英。據小英的父親說,他和妻子4年前就到成都打工,兩人一般都是過春節(jié)時才回家一趟。每次過年回家時,父女間往往是還沒說上幾句話,就又要踏上返程的路……
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zhèn)去年遭遇一場特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個是“留守兒童”……
4.經濟、戶籍與教育體制讓農村孩子進城難。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了解,目前我國進城的農民工1.5億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guī)模已達2290刀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繼續(xù)呈較大規(guī)模的上升趨勢。
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和趨勢。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學軍中學校長任繼長說,《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等政策出臺后,對提高農民工待遇、保障農民工權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農民工經濟能力的限制和現行的一些社會管理制度,如戶籍管理、教育銜接等的不配套,目前相當數量的農民工無法把孩子帶在身邊。
“盡管許多城市建了不少民工子弟學校,專門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就讀問題,但相比大量隨父母來到城市的農村孩子而言,民工子弟學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杭州、寧波等浙江絕大多數城市的中小學,已對農民工子女開放,但這些學校首先要確保本學區(qū)的城市居民子女的入學,往往到了最后,學校已無力接納農民工子女。”寧波奉化市蕭王廟鎮(zhèn)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代表來自基層農村,他為農村的父老鄉(xiāng)親打抱不平:“農民工賺的錢本來就不多,為了孩子能在城市里有書讀,不得不以走讀生的身份,另外交納擇校費換得‘一席之地’。沒有錢的,只好讓孩子繼續(xù)留在農村老家。”
“教育的省際不銜接,也是導致許多孩子不得不當‘留守兒童’。”任繼長發(fā)現,絕大多數的農村兒童最多讀到初中畢業(yè),之后只能回到老家:“現在各省的教材都不一樣,高考也由各省命題。不少農村孩子來自鄰省,為了孩子未來能順利地在戶籍地考上大學,許多家長不得不忍痛把孩子送回農村。”
5.“留守兒童”現狀不容樂觀。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15.4%由親戚代管,有少數甚至是獨自一人生活0”2007年3月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工業(yè)大學黨委書記汪曉村舉著一份調查報告,這樣問新華社記者,“現在,社會各界對農民工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了,可是,又有多少人關注他們因為外出打工而不得不留在農村的親生骨肉?”
這份報告是由他所在學校的學生在一次社會調查后形成的。它以翔實的調查數據揭示了目前我國數千萬農村“留守兒童”不容樂觀的現狀。調查顯示,有69.8%的監(jiān)護人表示“很少與孩子談心”,只有11.3%的“留守兒童”表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說說”。在教育態(tài)度方面,有70.8%的隔代親人及73.1%的親戚表示“只照顧生活,別的很少管”。“這說明‘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圍,委托監(jiān)護人難以盡到對孩子的全面教育責任。”同時,由于不少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村小學缺乏寄宿條件或條件相當艱苦,使學齡“留守兒童”分散寄養(yǎng)多于集中寄宿,管護形成空當,不少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呈現較大差距。“我在浙江的一個鄰省調研,發(fā)現一些農村學校的校舍仍然破舊,一個學校,甚至27平方米的房間里,同時住著20個學生!”任繼長當時問學校的校長,如果發(fā)生火災怎么辦?校長當時對我說,那他只好認命了,能逃出幾個就逃出幾個。那位校長無奈的表情任繼長代表至今仍歷歷在目。
與此同時,父母不在身邊,一些“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愛,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撐,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機。汪曉村代表說,他持有的這份調查表明,不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較為嚴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閉鎖,有的內向、孤獨、柔弱無助,有的甚至對父母充滿怨恨,逆反心理嚴重,還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監(jiān)護而變得膽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兒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傷害。“2004年公安部有個調查,顯示了兩個‘大多數”即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
6.“隔代教育”是“留守兒童”現象中另一個焦點問題。
這是一個山村四年級的留守學生檔案,商城縣三里坪鄉(xiāng)某中心小學四年級的3個班級中,一班、二班、三班人數分別為60人、60人、58人,父母皆在外、父在外、母在外合計占班級人數比例為:一班50%,二班39%,三班68%。
“留守學生”的撫養(yǎng)狀況顯示,這些“留守學生”由祖輩撫養(yǎng)的占50%以上。
“外出務工潮造成農村許多孩子短期或長期失去了直接監(jiān)護人,形成了諸多事實上‘單親家庭,或’隔代教撫養(yǎng)‘現象。”該校校長李道中說,隔代撫養(yǎng)形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隔代撫養(yǎng)可能形成的監(jiān)護缺失不容忽視。據報道,2004年3月,四川省富順縣某鎮(zhèn)發(fā)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一個13歲女孩被同村人強暴,在無人事先知情的情況下生下了一個孩子。由于父母雙雙務工在外,作為“留守兒童”的這個13歲女孩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平時過問不多,造成了悲劇的發(fā)生。
少女生子案給人留下的疑問是,一個正在上學的女孩懷孕臨產,中間漫長的時間,學校和家庭為何沒有覺察出任何異常呢?調查發(fā)現,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監(jiān)護權的缺失:親戚認為有老師管,老師以為有親戚看,結果兩頭都沒管。
隔代教育還可能對留守孩子的學習、成長等造成影響。在商城縣三里坪鄉(xiāng)某中心小學調查中發(fā)現,該校367名打工子女中,有40%的孩子學習成績?yōu)檩^差,“較差”是指每學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0%的學生成績中等偏下。
“學習成績差只是留守孩子令人擔憂的一個方面,家庭沒有稱職的監(jiān)護人才是‘留守孩子,面臨的最大潛在危機。”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副院長陸士楨認為,從父母那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容易從其他渠道獲取,同齡人的不良習慣、越軌行為、流行的東西就很容易鉆空子。
“一個母親,能勝過100個教師;一個父親,能勝過100個校長。”這是國際基礎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有識之士疾呼,決不能讓農民工群體出現“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現象。
2010年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模擬試卷(十一)來源:考試大 2010/2/16 【考試大:中國教育考試第一門戶】 模擬考場 視頻課程 字號:T T7.“代管家長”模式。
有關人士呼吁,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家長、學校、社會“一個也不能少”。
對留守兒童的管理,湖南一學校經探索走在了前列。湖南省新寧縣白沙中學將“代管家長”制度寫入教學計劃。學校規(guī)定:班主任為“留守孩子”的代管責任人,教師和“留守孩子”結對,義務“代管”;學校每周末進行一次檢查或抽查;對表現突出的“代管家長”進行表彰,對進步較快的“留守孩子”給予獎勵。當時,學校270多名農村“留守孩子”都有了代管家長。
第二學期,白沙鎮(zhèn)中心學校及時推廣了白沙中學的經驗,在全鎮(zhèn)掀起了中、小學教師“伸出一只熱情手,牽著留守孩子走”的代管家長活動。
與湖南新寧縣白沙鎮(zhèn)千里相距的河南省商城縣三里坪鄉(xiāng),正在探討另一種方式來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除了發(fā)動學校老師‘結對子’,還注重‘留守兒童’的親戚對其的關懷。”三里坪鄉(xiāng)黨委書記蔣日恒在接受《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采訪時說。
“孩子的成長需要全方位的介入,父母不能完全缺位。”河南財經學院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周正教授說。他說,兒童應該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這種共同生活能夠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fā)育提供比較理想的環(huán)境。而“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與這些兒童共同生活,這給“留守兒童”的身體發(fā)育、知識學習、性格培養(yǎng)等帶來了種種不利的影響。
周正建議,在外務工的家長們不能忘掉孩子,最好以電話或書信方式與孩子保持聯系,從而保證“留守兒童”在學業(yè)、生活等個人成長方面的完善。
8.“留守兒童”問題挑戰(zhàn)農村義務教育。
在不久前農業(yè)部召開的“留守兒童”問題研討會上,來自河北省張北縣白廟灘小學的教師蔡淑芳對記者說:因為父母關愛的缺失,“留守兒童”的宣泄方式呈兩極分化,有的孩子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律性強。但更多的孩子容易養(yǎng)成抽煙、喝酒、泡網吧等不良習氣,對農村義務教育提出了新挑戰(zhàn)。
一些農村學校反映,部分“留守兒童”完不成義務教育即輟學。特別從初二開始,“流守兒童”身份的學生就大量流失。一位農村教師坦言:“由于學校自身財力和人力所限,我們與逃學或輟學孩子的打工父母聯系形成空擋。”
與此同時,“留守兒童”升入高中的比例下降。農業(yè)部課題組在河北一所農村學校調研時發(fā)現,該校有243名學生參加初中畢業(yè)考試,其中參加升高中考試的為76人,只有4人被錄取,沒有一個是“留守兒童”。
一些學校還反映,“留守兒童”中留級生比例不斷增加。在北京西城區(qū)搞家庭裝修的一位江蘇籍農民工說,造成這種現象有兩個原因,一是部分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讀的不是公辦學校,而是打工子弟學校,成績差,回流家鄉(xiāng)后跟不上本地學習進度,只能變成留級生。二是北京的教材和學制與家鄉(xiāng)不統(tǒng)一,造成孩子回家后只能留級。
河北省張北縣教育局干部張恩說,進城務工的農民大多文化水平相對較高,但他們留在農村的孩子,卻因為父母監(jiān)護的缺失等原因,其受教育水平大打折扣。
山東臨沂市教育局局長盧立海認為,“流動兒童”問題折射出農村教育管理體制已落后于社會需求。這就需要地方教育部門探索建立“留守兒童”監(jiān)測制度,培訓專業(yè)教師隊伍。有關專家建議,農村學校應盡快作出適應性調整,一是要建立“留守兒童”學生檔案;二是開設生活指導課,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內容;三是放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寄宿條件,使寄宿學校變成更多“留守兒童”暫時的“家”。
曾有學者通過比照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發(fā)現,“留守兒童”留下的最大問題還是教育。分析中說,“留守兒童”的小學教育狀況良好,但初中教育問題明顯。進入初中階段以后,“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這與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發(fā)展目標是嚴重不相符合的。
9.“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2007年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來自四川、重慶、江西、廣西等勞動力轉移大省份的委員們多次為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建言,找尋進一步解決的方案。“讓農村孩子也能擁有一個花樣的年華”成為委員們一致努力的方向。
大會委員們一致認為徹底打破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是解決問題的治本之策。全國政協(xié)委員、云南省麗江市副市長楊一奔告訴記者,政府必須盡快改革與戶籍相聯系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各種制度,拆除就業(yè)、醫(yī)療、住房等方面的城鄉(xiāng)壁壘,減少農民進城的“遷移成本”,同時制定和實施優(yōu)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進城務工人員享有城鎮(zhèn)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會權益,他們的子女也享受與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從而保障勞動力合理流動。這樣就能從政策層面上鼓勵更多的進城務工農民將子女帶在身邊生活和學習,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兒童”數量迅速增加的趨勢。
全國政協(xié)常委、四川省政協(xié)副主席吳正德建議,政府要將農村勞動力就業(yè)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fā)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zhèn)的投資環(huán)境。因地制宜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yè),建立現代農業(yè)園區(qū),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yè)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xiāng)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周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從政策上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盡量減少“留守兒童”。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學校不得不承擔起更多的教育職能。吳正德委員建議,下一步,學校要全面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建立“留守兒童”情況登記、幫扶溝通、寄宿優(yōu)先等制度,并安排專門教師培訓臨時監(jiān)護人。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納入素質教育和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在安排、指導、檢查、考評學校工作時,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全國政協(xié)委員、希望工程發(fā)起者徐永光認為,通過寄宿制學校的規(guī)范化管理和集體生活,有助于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缺失家庭教育的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增強組織紀律觀念和人際交往能力。
基層代表傅企平則呼吁各界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實施的監(jiān)督力度。他說,修訂后的法律2007年6月1日起實施。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加強監(jiān)督,保障“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
在調研和討論中,委員們形成了一個共識——“留守兒童”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參與。
10.2009年5月27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帶隊,全國婦聯、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團中央、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23個部門的領導和北京市委的領導,來到北京市朝陽區(qū)白家莊小學二分部,慰問留守流動兒童,向他們贈送節(jié)日禮物。
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晴宜說:“希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努力學習、自立自強、健康成長。”她要求各級婦聯組織高度重視兒童體育工作,大力開展家庭和社區(qū)的兒童體育活動,形成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的工作合力。
當日,各部門領導參觀了北京市婦聯、朝陽區(qū)婦聯組織的迎奧運親子攜手“雙合格”展示活動。其中“我家與奧運”親子繪畫、“溝通助和諧溫暖在家庭”和諧家庭親子訓練、“牽手福娃放飛夢想”家庭親子迎奧運等項目,展示了少年兒童以奧運為契機,鍛煉身體、健康成長的精神風貌。
據了解,全國婦聯、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公安部、農業(yè)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環(huán)�?偩帧⑽幕�、國家廣電總局、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紅十字總會、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6個部門向留守流動兒童捐贈慰問款和慰問品共計49萬余元。這些款物將用于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北京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學設施改善,幫助解決留守流動兒童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5月25日上午,由全國婦聯、教育部、公安部等13個部門共同推出的“共享藍天”全國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大行動,在中國31個省區(qū)市同時啟動,這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而實施的具體措施之一。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晴宜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將近2000萬。黃晴宜說,近年來,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保護、維權、教育工作。一是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專門成立了農村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指導各地做好留守兒童的工作。二是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努力解決部分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三是構建基層的政府、學校、家庭、社區(qū)共同參與的支持網絡,探索解決好、保護好留守兒童工作的長效工作機制。四是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進行指導和培訓。
11.全國各地都已展開了各種形式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探索。關心留守兒童的各種活動,已經從政府擴大到了民間,從官方擴大到了個人。貴州省黔東南州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2009年上半年專門下發(fā)了《關于切實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各項工作的通知》,把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學習、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納入地方黨政工作重要議事日程。日前,黔東南州為進一步做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群策群力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格局,在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了由黔東南州二十家單位共同組成的黔東南州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聯席會議制度。在2009年“六一”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在福建省,由婦聯組織的為農村留守兒童大規(guī)模招募“愛心媽媽”活動,短期內已接到上萬名充滿愛心的“臨時媽媽”報名。2009年5月25日,在浙江省蒼南縣觀美鎮(zhèn),留守兒童快樂之家的小朋友在欣賞自己的照片。蒼南縣的攝影愛好者將為觀美鎮(zhèn)30多名留守兒童拍攝的微笑照片,制作成一個心形展板,作為一份“六一”節(jié)禮物送給孩子們。
三、作答要求
1.請用不超過2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30分)
2.請根據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概括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要求針對性強,體現實際操作和實效。字數不超過300字。(30分)
3.根據上述材料反映的問題,自擬題目,寫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觀點鮮明,條理清楚,分析具體,解決問題。(40分)
參考答案
1.參考要點
伴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不僅影響到農村“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也影響到廣大農村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wěn)定和諧。“留守兒童”現象是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會始終伴隨農民工問題長期存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愛護。
2.參考要點
一是加快城鄉(xiāng)社會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制度壁壘,消除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產生的土壤。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最終實現自由遷徙。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同時,把附著在戶籍制度背后的涉及民生的種種制度剝離出來,建立城鄉(xiāng)一體的勞動就業(yè)、教育、醫(yī)療、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二是大力發(fā)展縣域經濟和區(qū)域經濟,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yè),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加快發(fā)展農村二、三產業(yè),推進農村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增加農民就地就業(yè)的機會。
3.參考文章
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在我國社會的快速轉型和城市化過程中,人口遷移流動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xiāng)外出務工。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jiān)護或寄養(yǎng)他人,于是在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有的群落——鄉(xiāng)村“留守子女”。農村“留守兒童”不是問題兒童。但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xiāng)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jiān)護的職責,很多“留守兒童”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部分“留守兒童”甚至產生“讀書無用”的思想。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fā)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有的甚至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惡性事件”來,成為農村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且無法回避的問題,由于這一人群仍在加大,問題更加凸顯,因此,我們必須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fā)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以實現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1)政府應加大投資,興建打工子女學校。逐漸打破一切影響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學校里,由于孩子們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比較容易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對集體的歸屬感。
(2)針對當前雙親外出打工的中小學學生雙休日和假期無人監(jiān)管的情況,結合“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國家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在有條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可以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兒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讀學生,專門聘請教師來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梢蚤_展夏令營、社會調查和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3)針對當前家庭、農村社區(qū)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區(qū)和學校聯動的運作機制: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yǎng)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會應建立農產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社區(qū)的關懷;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
�。�4)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chuàng)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fā)展情況,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jiān)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huán)境。
總之,我國是一個農民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農民進城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農民工及其子女是一個特殊的龐大的群體,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中的難點之一。當前必須立足于城鄉(xiāng)平等和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現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對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的歧視,建立城鄉(xiāng)一體和公平的義務教育體制,為千千萬萬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關系著民生問題,關系著社會委員與和諧,是黨和政府呼吁全社會協(xié)力解決的民生大事。
相關素材鏈接
關于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
積極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黨委組織部、婦聯、教育廳(教委)、公安廳(局)、民政廳(局)、衛(wèi)生廳(局)、團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婦聯、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衛(wèi)生局、團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密切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的權益保護,進一步加強部門協(xié)作,采取切實措施,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為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進一步發(fā)揮各級黨組織、政府部門及群團組織在推動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促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特做如下通知。
一、充分認識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重要性
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期出現并將長期存在的社會群體,是最需要關注的特殊兒童群體之一。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兒童整體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廣大家庭、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著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各級黨組織、政府部門和群團組織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解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積極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作為一項義不容辭的重要任務,切實擺上議程,加強領導,采取舉措,密切協(xié)作,抓出實效。
二、認真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要求,盡快制定保障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法規(guī)、政策。農民工輸入地要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降低入學門檻,簡化入學手續(xù),收費與當地學生平等對待,不得違反國家規(guī)定向農民工子女加收借讀費及其他任何費用,保證他們進入城市后能夠盡快入學接受義務教育。要建立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將農民工子女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按照學校實際在校人數撥付公用經費。要加強接收農民工子女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將中小學校新建和布局調整工作與接納農民工子女就學統(tǒng)籌考慮,協(xié)調發(fā)展。農民工輸出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建立教育、公安、司法、婦聯等有關部門分工協(xié)作的教育管護工作機制。要結合“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和“中西部農村初中改造工程”的實施,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優(yōu)先滿足留守兒童的寄宿學習需求,并努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監(jiān)護條件。在核實教師編制和核撥教育經費時,要對接收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給予傾斜。要建立留守兒童動態(tài)監(jiān)測機制和檔案庫,及時掌握、分析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鼓勵學校組織教師、學生與留守兒童建立幫扶制度,特別要重點幫扶思想品德有偏差、心理素質有異常、學習生活有困難的留守兒童。要根據農村留守兒童實際,開發(fā)有關校本課程,加強自我保護、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三、著力加強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戶籍管理與權益保護
各級公安部門要把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管理與保護納入自身的工作職責,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優(yōu)秀農民工及其配偶、子女的落戶政策。要完善暫住戶口登記,探索建立居住證制度,逐步實現居住證持有人在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方面與當地常住戶口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和駐村民警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優(yōu)勢,及時摸清轄區(qū)留守流動兒童底數,為有關部門開展義務教育、衛(wèi)生保健、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服務提供依據。要加大綜合整治力度,積極預防和嚴厲打擊侵害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要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強化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法制觀念、安全防范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切實提高他們的維權意識和能力。
四、積極完善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救助保障機制
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及其家庭困難狀況的調查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切實保障特殊困難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獲得應有的社會救助。要充分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街道)基層組織、村(居)民自治組織、民政助理員和社會熱心人士的作用,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特別是有過流浪經歷的留守兒童的關愛和保護。要完善跟蹤回訪制度,及時發(fā)現并幫助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建立和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將符合條件的留守兒童全部納入低保范圍,符合五保供養(yǎng)條件的留守兒童,要為其提供五保供養(yǎng)服務,符合當地規(guī)定的農村醫(yī)療救助條件的留守兒童,要對其及時進行醫(yī)療救助,有效解決困難農村留守兒童的看病難看病責問題。要聯合有關部門,在城鄉(xiāng)社區(qū)建設和社區(qū)服務中,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服務。要加強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對農村留守兒童,采取必要的預防、干預措施,防止其外出流浪。對已經外出流浪的農村兒童,民政部門要給予及時救助,并在查清其家庭情況后,聯系其監(jiān)護人,將其護送返鄉(xiāng)。有條件的地方,救助保護機構要對其進行集中管理和教育。要根據需要進行跟蹤回訪,盡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防止其再度外出流浪。
五、逐步推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醫(yī)療保健服務
各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要把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醫(yī)療保健,改善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健康狀況,作為當前婦幼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之一。要加強調研、及時掌握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研究出臺相關政策,為留守流動兒童提供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營養(yǎng)指導、計劃免疫、兒童常見病診療等基本的衛(wèi)生保健服務。要根據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營養(yǎng)狀況,制定干預措施,組織編印科學實用、通俗易懂的宣傳材料,開展兒童營養(yǎng)、喂養(yǎng)知識及常見疾病的預防等健康教育和咨詢指導,通過提高父母和撫養(yǎng)人相關知識水平,降低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和營養(yǎng)不良性疾病發(fā)病率,改善留守流動兒童健康狀況。要抓住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的有利契機,確保農村留守流動兒童享有應有的基本醫(yī)療服務。
六、不斷加大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關愛支持力度
各級婦聯、共青團、少先隊組織要增強政治責任感,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特別是婦聯組織要切實擔負起牽頭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重要責任,做好共享藍天全國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大行動的組織、協(xié)調和推進工作。要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調查研究和政策研究,為國家立法和出臺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要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加大宣傳倡導力度,營造有利于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開展“代理媽媽”、“手拉手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小隊”等關愛活動,加快“愛心之家”、“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建設,推動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監(jiān)護網絡,逐步建立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的長效機制。要進一步鞏固發(fā)展各級各類家長學校,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父母及監(jiān)護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與服務。繼續(xù)推進兒童公益事業(yè),多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辦實事辦好事。要充分發(fā)揮各地法律援助服務機構的作用,切實維護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合法權益。
七、努力形成推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整體合力
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發(fā)揮各方優(yōu)勢,做到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協(xié)調配合、共同推進。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中央關于加強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總體要求,針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突出問題,從各自職能出發(fā),找準工作切入點,制定并落實相關規(guī)劃,加大人、財、物投入,求真務實,扎實推進,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切實落到實處。要進一步發(fā)揮有關協(xié)調機構和專題工作組的作用,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資源整合和工作配合,形成推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整體合力。要推動建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督查、評估和激勵機制,注重總結推廣基層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及時表彰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為促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多作貢獻。
八、切實加強黨對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組織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對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領導,積極支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研究出臺相關法規(guī)和政策,建立健全監(jiān)測機制和監(jiān)護網絡。要依托婦聯、共青團、少先隊等群眾組織,積極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加大社會宣傳力度,營造有利于兒童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要注意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推進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中的積極作用。要把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作為鞏固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深化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渠道,把幫助解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作為黨組織幫助流動黨員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措施,作為黨員承諾、設崗定責的重要內容。農村基層組織活動場所要注意增加適應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需要的服務項目。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節(jié)目,也要注意增加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喜聞樂見的內容。要廣泛動員廣大黨員熱情關心幫助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與他們“手拉手”、結“對子”,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辦實事、獻愛心。要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成效作為考核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督查,總結經驗,切實配合各有關部門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做得扎扎實實,富有成效,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中共中央組織部 全國婦聯
教育部公安部
民政部 衛(wèi)生部
共青團中央
二00七年七月二十日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