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xué)員對于公務(wù)員考試各種題型的把握還是不夠的,對于不同的題型我們應(yīng)該采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把握,去解決。把功夫做細(xì),把方法做通。比如這樣一道題:
目前,在圖書市場上有許多諸如《成功十大要訣》之類的書。出版商在推銷時聲稱,這些書將能切實地幫助讀者獲得卓越的成功。事實上,幾乎人人都知道,卓越的成功注定只屬于少數(shù)人,人們不可能通過書本都成為這少數(shù)人群中的一個�;谶@一點,出版商故意所做的上述夸張乃至虛假的宣傳不能認(rèn)為是不道德的。退一步說,即使有人相信了出版商的虛假宣傳,但只要讀此類書對他在爭取成功中確實利大于弊,做此類宣傳也不能認(rèn)為是不道德的。
以下哪項斷定最符合以上的議論:
A.只有虛假宣傳完全沒有“歪打正著”的正面效應(yīng)時,故意做此虛假宣傳才是不道德的
B.只有當(dāng)人們受了欺騙并深受其害時,故意做這種宣傳才是不道德的
C.如果故意做虛假宣傳者是通過損害受騙者獲利,那么,故意做此虛假宣傳是不道德的
D.只有當(dāng)虛假宣傳的受騙者的數(shù)量超出了未受騙者時,故意做此虛假宣傳才是不道德的
這道題就是很典型的一道題,我們甚至可以說,這道題放到言語理解題當(dāng)中和放到邏輯分析題答案會是不同的!
首先一般都會排除AD選項。爭議就在B選項和C選項上。選擇C的這樣解釋的:C項提到“獲利”,而文中沒有涉及,這犯了一種主觀想象的典型錯誤,所以是錯的。選擇B的這樣解釋的:C是充分條件假言命題,但是C的前件比題干多了一個條件“獲利”,但是這個條件并不能影響它后件的成立,相反,多了這個條件可以更有力的推出后件。B是必要條件假言命題,我們把這個必要條件假言命題轉(zhuǎn)化成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形式:如果故意做這種宣傳是不道德的,那么人們就是受了欺騙并深受其害。很明顯這是不對的了。
兩種解釋都很有道理,而且都能很充分地得出最終答案。關(guān)鍵點就在于本題是出在哪個題型上了。如果是出在言語理解題中,C項明顯是犯了主觀想象的錯誤,文中根本就沒有提到“獲利”。很容易排除。如果是出在邏輯分析題中,B項作為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無疑是說的太絕對了,在邏輯上不正確,也很容易排除。
這樣看上去似乎比較麻煩,不同的題還要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辦法,但是正是每種題型都有了各自的思維方式和解決方法,我們在做每種題型時才能游刃有余,輕松應(yīng)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