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理論
來源:發(fā)布時間:2007-06-02
新的會計準則用<現金流量表>代替了原來的<財務狀況變動表>,這是一個進步。由于這張報表理論新穎,表達結構獨特,給財務人員的編制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從其編制原理出發(fā)闡述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以便大家能從理論上把握該表的編制,從而在實務工作中更好的編制<現金流量表>。
(一)一個重要的基礎會計理論
在談<現金流量表>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一個重要的基礎會計公理。這是一個我們在編制財務報告時使用的一個基本公式:
期初結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
將上公式變形得到新公式: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期初結存
公式左邊:“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從資金角度看,它反映了本期間內資金的總流入和總流出,是流量指標的比較,是會計主體各種活動最全面、最簡練的概括和反映,也是現代會計計量損益的基本思路,是動態(tài)的比較。
公式右邊:“期末結存-期初結存”。這表示結存量的盤點結果,它反映一定經營期間的會計主體活動對財產存量的影響情況。是早期會計計量損益的思路,是兩個不同時點的存量指標的對比,是靜態(tài)的比較。
(二)<現金流量表>直接法的理論推理
根據公式“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期初結存”這個會計理論的基本公式,我們可知:
本期現金收入-本期現金支出=現金期末結存-現金期初結存
因為企業(yè)現金活動主要分為經營、投資、籌資三部分,因此將現金收支也分為經營、投資、籌資三部分,上面的公式變形為:
經營現金收入-經營現金支出+投資現金收入-投資現金支出+籌資現金收入-籌資現金支出=現金期末結存-現金期初結存
這和<現金流量表>直接法的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它是<現金流量表>基本勾稽關系,也是<現金流量表>的基本表達方式。因此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可以這樣判斷:<現金流量表>是收付實現制下以“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期初結存”為依據,涵蓋一定時期企業(yè)現金活動的財務報告。
(三)<現金流量表>間接法的理論推理
間接法的編制原理和原來的<財務狀況變動表>是一樣的,只是編制基礎不同。前者的編制基礎是現金,后者則是流動資金。理論推理過程如下:
已知下面4個公式:
(1)現金凈增加額=本期現金流入-本期現金流出
(2)本年利潤=本期收入-本期成本費用
(3)本期收入=本期現金收入+本期非現金收入
(4)本期成本費用=本期現金支出成本費用+本期非現金支出成本費用
由將公式(3)(4)代入公式(2)可得:
本年利潤=本期現金收入+本期非現金收入-本期現金支出成本費用-本期非現金支出成本費用
整理可得公式(5):
本年利潤=(本期現金收入-本期現金支出成本費用)+(本期非現金收入-本期非現金支出成本費用)
將公式(1)代入公式(5)可得
本年利潤=現金凈增加額+本期非現金收入-本期非現金支出成本費用
移項可得公式(6)
現金凈增加額=本年利潤-本期非現金收入+本期非現金支出成本費用
這就是間接法的基本編制公式了,“本期非現金收入”形成了應收帳款,就對應表中的“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本期非現金支出成本費用”具體細化為“折舊”、“攤銷”等項目。這樣就得到了間接法編制的<現金流量表>了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