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面試社會現象題及答題技巧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fā)布時間:2010-10-20 16:36:3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社會現象分析題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正面積極的;一種是有爭議的;一種是負面消極的。
(一)正面積極類第一類,一般與國家的方針政策有關,熟知國家的方針政策之后,就會有話可說。它一般以談對先進事例的看法的形式出現�;卮饡r,注意要結合事例聯系政策、提高答題高度。
答題套路:第一,背景原因或表示肯定。
第二,積極影響。
第三,展望。
「例一」“今年年初,我國南方部分地區(qū)遭受數十年不遇的雪災,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救援,把危害、損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談談你這種現象的看法”。
思路:第一,五十年不遇的雪災是對政府執(zhí)政能力和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能力的考驗,黨和政府積極應對挑戰(zhàn),不僅戰(zhàn)勝了困難,也顯示出強大的執(zhí)政能力。
第二,積極影響: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大局、體現政府以人為本的精神、堅定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心和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信心等。
第三,展望。2007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出臺,我國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我相信在這樣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yè)定能穩(wěn)步而快速的前進。
(二)爭議類第二種是最�?嫉念愋停驗獒槍τ袪幾h的問題談看法才最能考查應試者的綜合分析能力�;卮饡r應注意,有爭議,說明社會上不同的人在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立場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應試者在回答的時候最好能夠綜合各方的立場,辯證地(即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和分析問題,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公務員不能站在一個集團的角度看問題。同時,對問題的分析要盡量深入、要有理論高度,不能泛泛而談。
上面說的是最理想的回答問題的要求。如果在考場上,遇到自己不會辯證回答的問題,也可以站在一個角度展開論述,但是要盡量與國家方針政策聯系起來,因為這樣也能令考官信服。但這種情況下,措辭一般不要過于絕對,以免給考官留下偏激的印象。
答題套路:第一,背景原因。
第二,從正反兩個方面一分為二的看待。
第三,表態(tài)或建議。
「例二」“部分城市里,城管和小商販有矛盾,城管指責說:小商販是刁民,不理解不配合城管執(zhí)法。商販罵城管:野蠻粗暴,吃著皇糧,不體諒百姓的生計。二者矛盾十分突出,甚至出現流血事件,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回答這道題時,最好從兩方面展開;實在沒有思路,也可以僅談文明執(zhí)法、為人民服務,但這時就不能措辭過于絕對,因為城管也是代表政府執(zhí)法的。
思路:第一,“城管”即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zhí)法人員。城管集中負責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無證違法建設、違法占路、無照經營、違章停車、拆遷工地等的管理。
第二,我們應從兩個方面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城管執(zhí)法主要對象是無證經營的商販,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很容易博得大家的同情。這往往被少數不法分子利用,利用大家的同情心來煽動周圍群眾抵制執(zhí)法,這就增加了執(zhí)法難度。其次,執(zhí)法隊員中很多是從社會招募的,人員結構十分復雜,缺少足夠的能力來正確處理這些事情,很多以暴力執(zhí)法形象展現在群眾面前。再加上雙方一直沒有很好的溝通,互存成見,最終導致矛盾的激化。
第三,建議。分析不利影響,提出對策。聯系十七大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容。
(三)消極類第三種試題與第一類試題比較類似,都與國家的方針政策聯系比較緊密。只不過在回答時,要拿方針政策批判、糾正這種現象�;卮鸬淖詈螅梢哉勔幌骂A防、糾正這種現象的方法、措施,這會給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答題套路:第一,背景原因。
第二,不利影響。
第三,提出對策。
「例三」“某企業(yè)違規(guī)排污,嚴重污染了周邊環(huán)境,給附近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不便。談談你對此的看法。”這道題的切入點是非常明顯的,但是要答好就要聯系國家政策法規(guī)、并提出可行的措施方案。
思路:第一,由于經濟發(fā)展模式轉變需要過渡,“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工業(yè)化模式在局部地區(qū)依然存在,企業(yè)環(huán)保意識淡漠,再加上相關部門監(jiān)管不嚴,導致這一現象。
第二,論述不利影響。
第三,提出對策。聯系科學發(fā)展觀(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生態(tài)文明。
公考課程資訊及信息請登錄育路教育網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