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醫(yī)醫(yī)師輔導:沉脈類脈象
來源:網(wǎng)絡發(fā)布時間:2009-10-12
沉脈類脈象包括沉、伏、牢、弱等4種脈象。
沉脈
[脈象特征]沉脈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余。其具體特點是脈管搏動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處,因此用輕指力按觸不能察覺,用中等指力按觸搏動也不明顯,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間才能感覺到脈搏明顯的跳動。
[臨床意義]多見于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此外胖人見沉脈,冬季脈象偏沉,部分人兩手六脈皆沉細而無臨床癥狀,也為常脈。沉脈作為六綱脈之一,是脈位深沉的象征。
[機理分析]沉脈的形成有兩個方面,一為邪實內(nèi)郁,正氣尚盛,邪正相爭于里,致氣滯血阻,陽氣被遏,不能鼓搏脈氣于外,故脈沉而有力,可見于氣滯、血瘀、食積、痰飲等病證;二為氣血不足,或陽虛氣乏,無力升舉鼓動,故脈沉而無力,可見于各臟腑的虛證。
伏脈
[脈象特征]:伏脈重按推筋著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其具體特點是脈管搏動的部位比沉脈更深,隱伏于筋下,附著于骨上。因此,診脈時浮取、中取均不見,需用重指力直接按至骨上,推動筋肉才能觸到脈動,甚至伏而不見。
[臨床意義]:伏脈常見于邪閉、厥病和痛極的病人。
[機理分析]:伏脈多為邪氣內(nèi)伏,不得宣通而致。邪氣閉塞,氣血凝結,乃致正氣不能宣通,脈管潛伏而不顯,但必伏而有力,多見于暴病。另外久病氣血虧損,陰枯陽竭之人也可以見到伏脈,是疾病深重的標志。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危重病證的伏脈,與血管病變造成的無脈癥不同。無脈癥往往發(fā)生在肢體的某一局部,出現(xiàn)相應肢體無脈,而其他部位的脈象可正常。
牢脈
[脈象特征]:牢脈沉取實大弦長,堅牢不移。其具體特點是脈位沉長,脈勢實大而弦。牢脈輕取、中取均不應,沉取始得,但搏動有力,勢大形長,為沉、弦、大、實、長五種脈象的復合脈。
[臨床意義]:牢脈多見于陰寒內(nèi)盛,疝氣瘕積等證。
[機理分析]:邪氣牢固,而正氣未衰者,如陰寒內(nèi)積,陽氣沉潛于下,或氣血瘀滯,凝結成瘕積而固結不移,在脈象上則可表現(xiàn)為沉弦實大長的牢脈。若失血、陰虛等患者反見牢脈,當屬危重征象。
弱脈
[脈象特征]:弱脈沉細無力而軟。其具體特點是位沉、形細、勢軟。由于脈管細小不充盈,其搏動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處,指下感到細而無力。
[臨床意義]:弱脈多見于陽氣虛衰、氣血俱虛。
[機理分析]:因脈為血之府,陰血虧少,不能充其脈管,故脈形細��;陽氣衰少,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脈氣不能外鼓,則脈位深沉,脈勢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