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直播官方版-奶昔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奶昔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2010年中醫(yī)醫(yī)師外科輔導:毒蛇咬傷的概述

來源:網絡發(fā)布時間:2009-10-12

  毒蛇咬傷是一種對勞動人民危害較大的災害性、外傷性外科疾病。毒蛇咬傷雖然在我國南方多見,但毒蛇在全國范圍內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目前已知我國的蛇類約219種,其中毒蛇50余種,華南地區(qū)較多,主要出沒于山林、田野、海邊等處,危害較大、能致人死亡的主要有10種。神經毒者有銀環(huán)蛇、金環(huán)蛇、海蛇;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葉青蛇和烙鐵頭蛇;混合毒者有眼鏡蛇、眼鏡王蛇和蝮蛇。

  【蛇毒的一般理化性質】

  蛇毒是一種復雜的蛋白質混合物,含有多種毒蛋白。新鮮毒液黏稠,透明或淡黃色,含水65%,比重1.030~1.080,加熱65℃以上容易破壞。新鮮蛇毒呈弱酸性,腥苦味,與空氣接觸易生泡沫,在常溫下24小時變性,冰箱內保存15~30天毒性不變,干燥蛇毒保持原毒力25年以上。眼鏡蛇蛇毒經100℃加熱15分鐘仍保持部分毒力,非經久煮不能破壞。凡能使蛋白質沉淀、變性的強酸、強堿、氧化劑、還原劑、消化酶及重金屬鹽類均能破壞蛇毒。

  【蛇毒的有毒成分】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神經毒、血循毒和酶,其成分的多少或有無,隨著蛇種而異。

  1.神經毒(風毒)

  主要是阻斷神經肌肉的接頭引起弛緩型麻痹,終致周圍性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腦病、肺部感染及循環(huán)衰竭,若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神經毒的作用有兩種表現(xiàn),一種作用于運動神經末梢的突觸前及突觸后部位,主要抑制運動終板上的乙酰膽堿受體,使肌肉內的神經介質——乙酰膽堿不能發(fā)揮其原有的去極化作用,從而導致橫紋肌松弛、呼吸肌麻痹。故在臨床上銀環(huán)蛇咬傷的危重型病人,其所致的呼吸麻痹恢復較慢。眼鏡蛇毒是另一種作用,對乙酰膽堿受體的功能無影響,卻有抑制運動神經末梢釋放介質的作用,這種呼吸麻痹的病人用新斯的明有一定的療效。

  神經毒主要產生肌肉運動障礙,如舌肌運動障礙產生語言困難,咽縮肌運動障礙產生吞咽困難,眼外肌運動障礙產生眼球運動遲鈍及復視,胸肌、肋間肌和膈肌運動障礙發(fā)生呼吸麻痹。這些癥狀從中醫(yī)的角度看,屬于風邪阻絡癥狀,故將神經毒命名為“風毒”。

  2.血循毒(火毒)

  血循毒的種類很多,成分復雜,具有強烈的溶組織、溶血和抗凝作用,主要為溶蛋白酶和磷脂所組成。血循毒對心血管和血液系統(tǒng)產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

 �。�1)心臟毒:毒性極強,可損害心肌細胞的結構及功能。高濃度的心臟毒能引起離體的蛙心收縮期停跳,低濃度的卻能產生興奮作用。此毒素對哺乳動物心臟有極強的毒害作用,發(fā)生短暫興奮后轉入抑制,心搏動障礙,心室纖顫,心肌壞死,最后死于心力衰竭。

  (2)出血毒素:是一種血管毒,作用于細胞的黏合物質,使其通透性增加而形態(tài)仍然完整,沒有損害細胞的作用。如尖吻蝮蛇、蝰蛇等含有出血毒素,可以引起廣泛性血液外滲透,導致顯著的全身出血,甚至心、肺、肝、腎、腦實質出血而死亡。

  (3)溶血毒素:有直接和間接溶血因子,間接溶血因子為磷脂酶A,把卵磷脂水解分出脂肪酸而成溶血卵磷脂。直接溶血因子存在于眼鏡蛇、蝰蛇的蛇毒中,能直接溶解紅細胞。直接與間接溶血因子有協(xié)同作用,近年來研究證明直接溶血因子與心臟毒是同一物質。血循毒能導致局部腫脹,進而壞死,引起全身性出血及溶血等嚴重癥狀。中醫(yī)認為熱毒壅滯則腫,熱勝則肉腐,熱迫血妄行則出血、衄血,故將血循毒命名為“火毒”。

  3.酶

  蛇毒中含有各種酶,使蛇毒的致病作用更為復雜。根據(jù)國內外資料報道,已查明蛇毒中含的酶有25種左右,這里只簡單介紹常見的4種酶。

  (1)蛋白質水解酶:多種蛇毒均含有此種酶。它可損害血管壁內皮細胞,增加管壁的通透性,導致血漿外滲,組織水腫,局部肌肉壞死,甚至深部組織潰爛。此酶相當于中醫(yī)的“火毒”。

  (2)磷脂酶A:其毒性作用是間接溶血作用,它使卵磷脂轉變?yōu)槿苎蚜字氯苎鸬娜苎Y是極為嚴重的。磷脂酶A可促成產生溶血卵磷脂而損及神經組織,或直接協(xié)助蛇毒中的神經毒或心臟毒進入神經組織中,結果表現(xiàn)出嚴重的外周神經癥狀。此酶還可以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并可釋放組織胺、5-羥色胺、腎上腺素、緩動素等,間接干擾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此酶的毒性作用相當于中醫(yī)的“風火毒”。

 �。�3)透明質酸酶:多數(shù)蛇毒中含有此酶。它能溶解細胞與纖維間質,破壞結締組織的完整性,促使蛇毒從咬傷局部向其周圍迅速擴散、吸收。此酶亦相當于中醫(yī)的“火毒”。

 �。�4)三磷酸腺苷酶:破壞三磷酸腺苷而減少體內能量供給,影響體內神經介質、蛋白質的合成,導致各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障礙。此酶相當于中醫(yī)的“風火毒”。

  【蛇毒的體內過程】

  毒蛇咬人時,其毒液通過管或溝狀的毒牙注入皮下組織。蛇毒主要由淋巴吸收再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分布全身。分子較小的神經毒等也可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吸收。完好的皮膚沾染了蛇毒是沒有危險的,因為蛇毒不能穿透完好的皮膚。蛇毒也不能穿透完好的黏膜,但經過蛇毒作用發(fā)生炎癥反應卻可以吸收蛇毒。蛇毒還可以通過原來有炎癥、有破損或有潰瘍的黏膜。

  蛇傷早期,局部蛇毒比較集中,濃度較高。借助于其中的透明質酸酶使之易于擴散、穿透,迅速吸收。蛇毒擴散至周圍組織與組織蛋白非特異性結合,游離蛇毒的擴散梯度降低,故在局部以較緩慢的速度吸收。急救時,及早作傷肢結扎則蛇毒在局部停留時間會延長,擴創(chuàng)、吸吮排毒及注射解毒藥物均要及早進行。

  蛇毒在體內的分布,一般認為肺、腎、心、局部、淋巴結等處含量較多,中樞神經系統(tǒng)極少。認為這可能與器官血流量、蛇毒吸收通路及血腦屏障阻擋有關。有關實驗證明蛇毒與其靶細胞的特異性結合非常牢固。蛇毒吸收后在血液循環(huán)中存在較多且較久,這可能是由于蛇毒在血中與血漿蛋白結合而使之停留較久。

  蛇傷早期游離的蛇毒可流經腎臟通過腎小球過濾排泄,而且還可以通過肝臟和網狀內皮系統(tǒng)進行體內解毒。多數(shù)學者認為,人和動物的消化腺體分泌物能破壞蛇毒,肝臟有解毒作用,而且可以從小便排出約70%的毒素。

  【中醫(yī)對蛇毒體內傳變過程的認識】

  中醫(yī)認為蛇毒系風、火二毒。風者善行數(shù)變;火者生風動血,耗傷陰津。風毒偏盛,每多化火;火毒熾盛,極易生風。風火相煽,則邪毒鴟張,必客于營血或內陷厥陰,形成嚴重的全身性中毒癥狀。

  當毒蛇咬傷人體后,風火邪毒壅滯不通則痛則腫;風火之邪化熱腐肌溶肉,故局部潰爛。風火相煽,蛇毒鴟張,正不勝邪,則邪毒內陷。毒熱熾盛,內傳營血,耗血動血,于是有溶血、出血的癥狀;火毒熾盛,最易傷陰,陰傷而熱毒熾盛;熱極生風,又有神昏譫語、抽搐等癥。若邪毒內陷厥陰,毒人心包,可發(fā)生邪毒蒙閉心包的閉證;或邪熱耗傷心陽的脫證�?傊�,風火毒邪均為陽熱之邪,具有發(fā)病急、變化快、病勢兇險的特點,其傳變規(guī)律與溫病近似,故辨證施治可借助于溫病學理論為指導。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