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
A.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
B.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主體對客體本質的內省
D.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認識的本質
首先,如何理解認識的本質,這是認識論的關鍵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引入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從認識與實踐、主體與客體的多重矛盾關系的統(tǒng)一中把握認識活動及其成果的本質規(guī)定性,科學地揭示了認識的本質,指出認識是實踐基礎上主體對于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其次,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提出了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而且揭示了這種能動反映的基礎和機制,這就是實踐。認識之所以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正是由于實踐不僅能把客觀的事物提供給主體作為其認識的內容,而且能為主體提供加工、改造客體內容的認識模式,從而把認識的反映性和創(chuàng)造性結合起來。
A項“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和D項“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是能動反映必要途徑和內在環(huán)節(jié)。C項“主體對客體本質的內省”完全違背了能動的反映論的原則。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2.一切唯物主義認識論都是()。
A.實踐論
B.反映論
C.構建論
D.創(chuàng)造論
3.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
A.人的心靈活動的內省
B.客觀事物的直觀反映
C.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
D.對客體的選擇和重構
[命題分析] 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認識的本質。
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人的頭腦對客觀世界的能動的反映,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認識的本質的理解。它的具體內涵包括:其一,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認識的目的是在觀念中再現和揭示客體固有的結構、性質和規(guī)律;其二,主體對客體的反映不是直觀的、消極的、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積極地、逐步深入的過程。反映和能動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理解的認識的兩個基本的規(guī)定。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內學術界曾經就認識的本質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討論者自覺吸收了當代自然科學的成就,揭示了“反映”的復雜性、曲折性和多層次性,從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研究,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們試圖以“選擇”、“建構”、“創(chuàng)造”等等代替“反映”來界定認識的本質的觀點是不可取的�!斑x擇論”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它不是客體結構和性質在人腦中的反映,使主體積極地、能動地對客體進行選擇和改造的結果�!敖嬚摗闭J為,認識不是主體刻板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結果,而是以主體的智力結構為中介,把認識對象納入自己的結構中,從而達到對對象的理解。“創(chuàng)造論”認為,認識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造。認識活動的實質就是在主觀之內創(chuàng)造主觀之外的客觀事物。但是“選擇”、“建構”、“創(chuàng)造”等等其實都是“反映”的不同形式、要素和環(huán)節(jié),是主體“能動性”的體現,即使把它們全部整合起來也沒有窮盡“反映”的所有形式、要素和環(huán)節(jié),更不可能用其中一種去代替“反映”。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反映論,但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義認識論都是實踐論,比如舊唯物主義,但所有的唯物主義認識論都是反映論,因此第2題的正確答案選B。3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4.“在我們的視野的范圍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边@一觀點屬于()。
A.形而上學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可知論觀點
D.不可知論的觀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可知論與不不知論觀點的辨別。
“存在”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哲學范疇,有兩個基本含義:(1)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相對于思維而言,是指物質。辯證唯物主義在回答存在和思維的關系問題時,通常將存在理解成在人的意識、思維之外并且不依賴于它們的客觀實在。這種意義上的存在與物質是同義詞。(2)在特定的情況下,相對于非存在,即無,存在這個概念指的是“有”。這時,存在既包括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批判杜林運用這種意義的存在代替物質從而主張世界統(tǒng)一于存在時指出:“世界的統(tǒng)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盡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統(tǒng)一性的前提,因為世界必須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統(tǒng)一的。在我們的視野的范圍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世界的真正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而這種物質性不是由魔術師的三兩句話所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的和持續(xù)的發(fā)展所證明的�!�
物質世界不僅是獨立于人與人的意識之外而存在著的,而且是無限地存在著的,它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因此,對物質的“存在”或“非存在”的狀態(tài)的認識依賴于實踐和觀察,是一個無限的“懸而未決”的反復過程。對我們視野之外物質狀態(tài)的認識,只有不斷地擴大我們的實踐范圍,才能不斷地解決,使得人的認識不斷豐富。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是處于不斷解決的過程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尚未認識的東西,沒有絕對不可能認識的東西。恩格斯的這一觀點是包含著認識相對性、無限性的可知論觀點。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5.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所見所思往往各不相同,這說明()。
A.意識是主體的自由創(chuàng)造
B.意識不受認識客體的制約
C.意識受主體狀態(tài)的影響
D.意識的內容和形式是主觀的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個體差異。
意識的個體差異,指不同的人對同一對象或同一客觀過程的反映,在反映的速度、反映的內容和反映的程度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意識的個體差異使意識帶有明顯的主觀的印記。造成意識個體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素質方面的原因,如弱智、先天性生理缺陷或疾病等,也有后天實踐方面的原因,如實踐經驗、社會環(huán)境、階級立場、原有的認知定勢或結構等,其中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后天實踐的不同。無論是由于人們生理素質的差異,還是由于社會經驗、經歷的不同,個體意識的差別雖然是主觀的,但其產生根源卻是客觀的。這些差異都可以而且必須用物質的過程(社會的和生理的)去說明。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