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公路工程》真題及答案解析(8)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fā)布時間:2012-07-19
三、案例分析題
案例(一)
1.K16+000~K37+300的中心為K26+650,出口為K25+200,因為26.65-25.2=1.45(km),加上300m運距,所以,平均運距=1450+300=1750.0(m)。2.A是機械庫,B是材料場;還應包括物料稱重系統(tǒng)、物料輸送系統(tǒng)。
3.攤鋪過程中用專用的拉桿插入裝置插入拉桿。
4.若發(fā)現拉桿松脫或漏插,應在橫向相鄰路面攤鋪前,鉆孔重新植入。
5.切縫機、灑水車、吊車、整平梁、布料機。
「解析」
本案例第1問考查的是對平均運距計算的掌握。本案例中合同段中心樁號為K26+650,拌合站按合同段中心樁號計算,出口樁號為K25+200,故平均運距為26.65-25.2+0.3=1.75(km)=1750(m)。
本案例第2問考查施工平面的布置及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基本組成。合理的施工總平面布置應在保證施工順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物,少占農田,因地制宜,以降低工程成本;場區(qū)規(guī)劃必須科學合理,應以生產流程為依據,并有利于生產的連續(xù)性;場內運輸形式的選擇及線路的布設,應力求材料直達工地,盡量減少二次倒運和縮短運距;一切設施和布局,必須滿足施工進度、方法、工藝流程、機械設備及科學組織生產的需要。本案例中施工平面布置較為合理,從圖中可以看出A區(qū)有機修間和油庫,故必是機械庫,臨近B區(qū)是拌和站,故B區(qū)為材料庫。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基本組成為:物料貯存系統(tǒng)、物料稱量系統(tǒng)、物料輸送系統(tǒng)、攪拌主機、電氣控制系統(tǒng)、物料稱重系統(tǒng)、物料輸送系統(tǒng)以及其他附屬設施。本案例第3問考查混凝土路面縱向施工縫拉桿的插入。當一次鋪筑寬度大于4.5m時,應采用假縫拉桿型縱縫,即鋸切縱向縮縫,縱縫位置應按車道寬度設置,并在攤鋪過程中用專用的拉桿插入裝置插入拉桿。
本案例第4問考查如何處理拉桿的松脫或漏插問題。插入的側向拉桿應牢固,不得松動、碰撞或拔出。若發(fā)現拉桿松脫或漏插,應在橫向相鄰路面攤鋪前,鉆孔重新植入。當發(fā)現拉桿可能被拔出時,宜進行拉桿拔出力(握裹力)檢驗。
本案例第5問考查施工機械的配置原則。施工機械的選擇要遵循適用性、先進性、通用性和專用性的原則。結合本案例的具體工程條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時應選用的施工機械為:間歇式拌合樓、裝運機械、挖掘機、切縫機、灑水車、吊車、布料機、滑模攤鋪機、整平梁、拉毛養(yǎng)護機。
案例(二)
1.A指開挖截水溝,B指開挖邊溝。
2.一般工程變更程序:變更人向駐地監(jiān)理工程師提出申請,駐地監(jiān)理工程師初審,總監(jiān)理工程師簽署變更令,組織施工,辦理結算;重要工程部位及較大問題需建設單位、設計、施工三方洽商,設計單位簽發(fā)設計變更通知單。
3.格柵表面與土之間的摩擦作用,格柵孔眼對土的鎖定作用,格柵肋的被動抗阻作用。
4.碎石層作用:隔離,排水,反濾層。
5.種植土+種草的作用:用于邊坡穩(wěn)定,迅速綠化邊坡,穩(wěn)固土層,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
本案例第1問考查路塹施工的工藝流程圖。
本案例第2問考查設計變更的程序問題。本案例中邊坡發(fā)生部分滑坍,施工單位可以提出設計變更,正確的變更程序為:施工單位向駐地監(jiān)理工程師提出變更申請,駐地監(jiān)理工程師對變更進行初步審查,由總監(jiān)簽署變更令,組織施工,辦理結算。若變更為重要工程部位及較大問題,則需建設單位、設計、施工三方洽商,由設計單位簽發(fā)設計變更通知單。
本案例第3問考查土工格柵對土的加固作用機理。土工格柵加固土的機理在于格柵與土的相互作用。一般可歸納為格柵表面與土的摩擦作用、格柵孔眼對土的鎖定作用和格柵肋的被動抗阻作用。三種作用均能充分約束土的顆粒側向位移,從而大大地增加了土體的自身穩(wěn)定性,對土的加固效果,明顯高于其他土工織物,可迅速提高地基承載力,加快施工進度,控制軟基地段沉降量發(fā)展,縮短工期,使公路及早投入使用。
本案例第5問考查對邊坡防護的掌握,本案例中邊坡防護采用植物防護,種草防護的主要作用是加固邊坡,穩(wěn)固土層,使邊坡穩(wěn)定,快速綠化,減少水土流失。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