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直播官方版-奶昔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奶昔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wǎng)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報名咨詢熱線:010-51268840、51268841
 考研網(wǎng)
考試動態(tài) 報考指南 考研知識: 資料下載|考研經(jīng)驗|院校招生|專業(yè)碩士|考研輔導 考研教材 考研論壇 考研下載
 數(shù)學: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英語: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政治: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專業(yè)課試題  網(wǎng)絡課程  在職研
地區(qū)信息

2011年考研政治備考練習題及答案解析(010)

作者:不詳   發(fā)布時間:2010-10-08 11:27:13  來源:網(wǎng)絡
  • 文章正文
  • 網(wǎng)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育路攻略
  • 論壇

第四章 認識的本質(zhì)和過程

  特別提示 ①10年來本章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辨析題、分析題的命題數(shù)量之比:7∶7∶7∶10②�?己诵闹R點及命題規(guī)律、趨勢:認識的本質(zhì)、能動性的分析,以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特別是感性認識的局限性。出題形式:一、結合最新科學和認識成果;二、關于人與自然、當前經(jīng)濟與政治關系的問題。此章還沒出分析題,考生要注意。③2006年大綱新增知識點: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價值及其客觀性和主體性;價值評價及其尺度;價值選擇及其實現(xiàn)。

  第1節(jié) 認識的發(fā)生和本質(zhì)

  一、選擇題Ⅰ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實質(zhì)上是與唯心主義先驗論對立的()

  A.感覺論

  B.反映論

  C.經(jīng)驗論

  D.實踐論

  2.認識論上兩條根本對立的路線是指()

  A.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B.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C.能動的反映論和直觀的反映論

  D."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

  3.唯理論和經(jīng)驗論的對立是()

  A.認識路線上的對立

  B.認識理論上的對立

  C.認識機制上的對立

  D.認識方式上的對立

  4.批駁不可知論最有力的武器是()

  A.唯物辯證法的批判武器

  B.人類思維方式的深化

  C.邏輯工具和方法的進步

  D.人類實踐的發(fā)展

  5.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的關系是()

  A.存在和思維的關系

  B.物質(zhì)與意識的關系

  C.現(xiàn)實和理論的關系

  D.知識的"源"和"流"的關系

  6."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這一命題()

  A.強調(diào)了認識對實踐的決定作用

  B.夸大了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C.強調(diào)了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

  D.低估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7.馬克思說:"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這表明人的才能()

  A.與人的先天生理素質(zhì)沒有關聯(lián)

  B.主要來源于后來的實踐

  C.取決于人的主觀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會政治地位決定的

  8.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zhì)是()

  A.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

  B.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主體對客體本質(zhì)的內(nèi)省

  D.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9.根據(jù)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認識的"熟知"與"真知"問題上的正確觀點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轉(zhuǎn)化為真知

  10.實踐是高于理論的認識,是因為實踐具有()

  A.普遍性

  B.絕對性

  C.客觀實在性

  D.直接現(xiàn)實性

  11.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指出:主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系對同一物理事件和物理過程進行時空度量,所得結果可能不一樣。在認識論上來說是由()

  A.真象和假象的區(qū)別所造成

  B.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矛盾所造成

  C.主體和客體的關系的變化所造成

  D.由于主觀認識的錯覺所造成

  12.實踐標準所以具有不確定性,是因為()

  A.實踐具有客觀性

  B.實踐具有歷史局限性

  C.實踐本身是一種精神活動

  D.實踐是人類的自覺活動

  13.人的認識能力的形成,歸根到底取決于()

  A.人腦的發(fā)育程度

  B.人的智力狀況

  C.周圍環(huán)境

  D.人的實踐活動

  14.恩格斯指出:"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這在認識論上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技術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C.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超過了社會實踐的發(fā)展速度

  D.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15.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這句話說明()

  A.自然界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16.人的視覺器官有感覺外界物體的光和顏色的功能�?梢姽獾牟ㄩL范圍一般是380nm(納米)到780nm,稱為可見光譜。在可見光譜范圍內(nèi),不同波長的輻射使人感覺到不同顏色,一般來說,700nm為紅色,580nm為黃色,470nm為藍色,400nm為紫色。這種現(xiàn)象表明()

  A.人只能認識外界物體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覺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閾限是人的認識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覺中包含著對外界事物信息的選擇、加工和轉(zhuǎn)換

  D.人所形成的關于事物的感覺是人自身生理活動的結果

  二、選擇題Ⅱ

  17.認識過程中的"重構"是指()

  A.主體實際地把握客體的過程

  B.主體觀念地把握客體的過程

  C.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過程

  D.主體加工客體信息,形成與客體的相符性反映的過程

  新增考點: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

  18.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承認()

  A.客觀事物是認識的對象

  B.認識起源于經(jīng)驗

  C.社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D.認識發(fā)展的辯證過程

  19.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所講的主體是()

  A.人的主觀意識

  B.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C.一定的社會集團和社會

  D.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現(xiàn)實的人

  20.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關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

  C.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關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

  2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主體與客體關系的內(nèi)涵包括()

  A.實踐關系

  B.認識關系

  C.價值關系

  D.審美關系

  22.下列屬唯心主義先驗論的觀點的是()

  A.孔子主張"生而知之"

  B.老子主張"不行而知"

  C.柏拉圖主張知識是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

  D.貝克萊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

  23.關于反映、信息和選擇的關系,下列論斷正確的是()

  A.反映、信息和選擇是物質(zhì)形態(tài)普遍具有的屬性或能力

  B.反映是接受、選擇、傳輸信息的過程

  C.信息在事物間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現(xiàn)出來

  D.人的認識是在實踐上能動選擇、加工信息的高級反映形式

  24.不可知論的錯誤在于()

  A.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

  B.割裂了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辯證關系

  C.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D.否認了人正確反映世界的能力

  25.下列思想屬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唯物主義知行觀的是()

  A."生而知之"

  B."先行后知"

  C."不慮而知"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6.主體能動地反映客體的具體環(huán)節(jié)是()

  A.選擇

  B.重構

  C.虛構

  D.猜想

  新增考點: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

  27.孫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認識過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進于行"。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進

  D.行先知后

  三、分析題

  28.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29.認識來源于實踐,先實踐,然后才能產(chǎn)生認識,因此,人的認識總是落后于實踐活動。

  30.認識是反映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31.******在"十六"大政治報告中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新境界"。

  請依據(jù)******的論述,試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有關原理說明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Ⅰ

  1.【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相對于唯心主義先驗論的特點。

  【解析】反映論是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觀點,它認為物質(zhì)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人的認識是對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是能動的反映論。唯心主義先驗論則認為認識是先天形成的,"先而知之"、"不行而知"等。A項:感覺論也叫感覺主義,是一種片面強調(diào)感覺是知識的惟一來源的哲學學說;C項相對于題干中"先驗論"而言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考生只要明確經(jīng)驗論的含義就知道區(qū)分了:經(jīng)驗論主張經(jīng)驗是一切認識的惟一來源,這不是辯證唯物論的觀點;D項:實踐論的說法不夠妥當。

  【拓展】做該題時考生需要看清題干要求從認識論角度區(qū)分辯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2.【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認識論的兩條根本對立路線。

  【解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兩大根本對立的派別,它們的認識論路線就是分別遵循"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和"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其他選項都是從屬于這兩條根本對立路線的。

  【拓展】認識論的根本對立路線是從唯物、唯心根本對立的兩大陣營演化而來的,從這個角度就可以輕松地選出答案D了。

  3.【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唯理論與經(jīng)驗論對立的實質(zhì)。

  【解析】唯理論只承認理性認識的可靠性,否認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與經(jīng)驗論相對。光唯理論就有唯物主義(如斯賓諾莎)與唯心主義(如笛卡兒)之分,所以它們的對立不是認識路線的對立。它們都是一種成熟的理論,它們的對立在本質(zhì)上是認識理論的對立,不單是認識機制、認識方式的對立。

  4.【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對不可知論批駁的最有力方式。

  【解析】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可能被認識的,批駁這種理論的最有力方式就是實踐,通過實踐創(chuàng)造,可以展現(xiàn)出我們的認識成果。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世界將被我們一步步認識,那些先前認為不可知的東西都在被我們認識。唯物辯證法只是從理論上進行,人類思維方式、邏輯工具和方法等都是片面的,都不能對不可知論給予實質(zhì)的、根本的反駁。

  【拓展】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是對不可知論最好的反駁。

  5.【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的關系。

  【解析】直接經(jīng)驗是指由親身參加變革現(xiàn)實的實踐所獲得的知識,"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jīng)驗發(fā)源的"(《毛澤東選集》),人的認識從整體上說都起源于直接經(jīng)驗;間接經(jīng)驗則反之,是通過一系列中介、手段(如通過別人而非自身、通過書本而非實踐等)而獲得的知識。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都是對事物表面現(xiàn)象的初步認識,即感性認識,它們不是存在和思維的關系;當然也不是物質(zhì)和意識的關系,也不是現(xiàn)實與理論的關系,它們本質(zhì)上都是意識(認識)。

  【拓展】此題題干雖然是區(qū)分直接經(jīng)驗與間接經(jīng)驗,但實際上考生首先要對經(jīng)驗這個概念有準確的把握,這樣才能更好地區(qū)分它們,其實,只要準確理解了經(jīng)驗,就可以基本上將A、B、C三個選項排除了。

  6.【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認識對實踐的能動指導作用。

  【解析】考生要注意理解題干句子的關鍵修飾成分:"先導"一詞只是表面認識對實踐能動的指導性而非決定性作用。"在實踐基礎上",這表明理論創(chuàng)新是有基礎的,并沒有忽視實踐基礎的決定性作用,也沒有夸大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拓展】理解此話要全面領會其主旨的同時,又細致地注意其細節(jié),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它。

  7.【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對勞動分工的理解。

  【解析】人的職業(yè)是由勞動分工造成的,人與人的區(qū)別以及人的才能本質(zhì)上是后天實踐的產(chǎn)物。按一般常識就知道,人的才能肯定是與先天的生理素質(zhì)有關聯(lián)的;分工是社會生產(chǎn)力的結果,人的才能不是由社會政治地位決定的。C項的說法很有迷惑性,一方面,這種說法與通常的說法很符合,另一方面,人的才能確實是與主觀努力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對的,但關鍵是要結合本題馬克思所說的話,他主要是強調(diào)社會勞動、分工鑄造人的職業(yè)和才能。

  【拓展】由此題可受的啟發(fā):有些選項必須結合題干(如C項),有些則可以靠直覺、常識(如A項)。另外,當考題引用名人的正面說法的時候,那么該說法一般都是正確的經(jīng)典名言。

  8.【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解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即認識是主體在實踐中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其他選項都只是認識主體發(fā)揮能動性的一個方面,認識還包括返回到實踐中的檢驗、再豐富過程。

  【拓展】此題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知識。

  9.【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

  【解析】熟知即對事物的熟悉、了解,真知則是對事物本質(zhì)和規(guī)律的把握,它們相當于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知道了熟知與真知的含義以后,就可以首先將A、C兩項排除;D項:熟知轉(zhuǎn)化為真知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并不是必然的。

  10.【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解析】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就在于實踐有直接現(xiàn)實性,即能夠在現(xiàn)實中證實、豐富認識的成果。對于A、B兩項比較好排除,因為真理認識也具有普遍性與絕對性;該題的最大干擾項是C項"客觀實在性",然而,萬物都具有客觀實在性,正是有待于認識的"自在之物"。

  【拓展】此題的關鍵是要弄懂題干中的"高"字為何意,其實它就是由"自在之物"向"為我之物"的靠近程度,即自然界人化的程度,從這個角度理解就可以比較輕松地解答了。

  11.【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認識中的主客關系。

  【解析】題干中的"主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系"就表明是主、客體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改變。主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系,發(fā)生的認識結果可能都是對本質(zhì)的正確把握,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并非真象與假象的區(qū)別、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矛盾所造成,也并非主觀認識的錯覺。

  【拓展】做此類試題需要考生細致、縝密的思維。

  12.【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

  【解析】實踐因為其自身的歷史局限性而使其作為真理的標準具有不確定性。其他選項都不能夠說明實踐的不確定性。

  【拓展】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要放在確定性之中辯證地理解,這樣才能更準確。

  13.【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認識能力形成的最終根源。

  【解析】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由此可見D是正確的。其他選項都是認識能力形成的生理前提、外界條件,而不是根據(jù)。

  【拓展】要注意題干中的"歸根到底"字眼,表面是在追根溯源。

  14.【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解析】對這句話的理解關鍵在于前半句,特別是其中的"技術"一詞,在此應該從應用性與實踐的角度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強調(diào)社會(實踐)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特別是關鍵的時刻更是能夠?qū)⒖茖W(認識、真理)推向前進。從"比……更"、"推向前進"等字眼就明顯可以感覺到這是一種"動力"。A、B兩項本身是正確的,但不是本句表達的核心,C項更不是所要表達的含義與核心。

  【拓展】做該題要緊密結合題干區(qū)分各個選項的細微差別。

  15.【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解析】對此話的理解可以分三個層次:一、放在"改造"二字上,改造是實踐活動的本質(zhì)特征;二、"學會"表明是一個過程;三、"人的智力是按照……而發(fā)展的",表明認識能力(智力)是隨著……而發(fā)展的,聯(lián)結起來,B項準確地表達了這些含義。A項理解偏了:自然是認識的對象;C、D兩項只是此話要表達的其中一個含義。

  【拓展】對于此題,C、D兩項并沒有錯,這就要求考生選出符合題干的最佳答案。

  16.【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感性認識的形成。

  【解析】題干的結構是:提出人的感官功能--可見光的范圍--說明在不同波長范圍內(nèi)感覺到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感性認識)。整體的含義是說明人的感官有對事物信息的選擇、加工和轉(zhuǎn)換功能。A項理解偏頗了:人不僅有感性認識,還有理性認識;B項也有偏頗:人的認識能力是至上性與非至上性的辯證結合,不能夠單純從生理閾限說明認識的界限;D項:人所形成的感性認識是與理性認識辯證作用的,它不僅是單純生理活動的結果,否則動物也具有感性認識了。

  【拓展】該題較難,需要考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較扎實的基本功和較強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選擇題Ⅱ

  17.【答案】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主體認識過程中的"重構"的理解。

  【解析】認識過程中主體的"重構"是主體暫時脫離客觀事物,在觀念上加工、處理客體信息的能動過程,而非實際地把握客體的過程。

  【拓展】重構是主體(頭腦)內(nèi)部的純粹觀念(思維)活動,而沒有實際地接觸客體。

  18.【答案】AC

  【考點】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qū)別。

  【解析】A、C項:唯心主義認為不能(完全)認識客觀事物,而將認識局限于主體之內(nèi)。B項: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有承認認識起源于經(jīng)驗,關鍵是看有沒有將認識的源泉導向物質(zhì)的社會實踐;D項: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就將認識看作是辯證的發(fā)展過程。

  【拓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唯物與唯心上。

  19.【答案】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主體"概念的把握。

  【解析】哲學上的主體是指認識者,即有意識、有意志,并在社會實踐中認識著客觀外界的人。

  【拓展】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概念是意識、思維與"人"這個物質(zhì)實踐載體的有機體。

  20.【答案】BD

  【考點】本題考查辯證唯物主義主、客體的關系。

  【解析】B、D兩項是屬于認識論領域內(nèi)的關系,是從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來考查的。A、C兩項是屬于本體論范圍內(nèi)的關系,是從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來考查的。

  21.【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主、客體關系的內(nèi)涵。

  【拓展】考生千萬要注意,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主、客體關系的內(nèi)涵并不僅僅局限于認識關系,而是包括認識、實踐、價值和審美等關系在內(nèi)的全面的關系系統(tǒng)。

  22.【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唯心主義先驗論觀點的辨析。

  【解析】A、B、C三項比較明顯就可以看出。D項:貝克萊是主觀唯心主義,認為感覺不僅構成知識,而且構成事物。

  23.【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反映、信息和選擇的關系。

  【拓展】本題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比較新近的一些論述,但是不難選出正確答案。

  24.【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不可知論的錯誤。

  【解析】A和D、B和C是分別對應的兩個選項,四個選項也是統(tǒng)一的:不可知論否認人能夠正確反映世界的能力,即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具體說是因為不可知論否認理性認識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割裂現(xiàn)象和本質(zhì)的關系。

  25.【答案】BD

  【考點】本題考查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唯物主義知行觀的了解。

  【解析】A、C兩項是唯心主義先驗論。

  26.【答案】AB

  【考點】本題考查主體能動地反映客體的具體環(huán)節(jié)。

  【解析】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是就是主體獲取并加工、處理客體信息的過程,需要發(fā)揮人的信息選擇機制和信息重構機制的作用,這是主體能動性的重要表現(xiàn)。選擇、重構是主體能動地反映客體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它不是否定反映,而是進一步說明了如何進行反映。

  27.【答案】ACD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對孫中山知行觀的理解。

  【解析】D項:這里的先是邏輯上的先。B項:知行合一是明代王守仁的認識論命題,中心意思是認為知就是行,而知本質(zhì)上是決定行的,知是行的來源、開始,行只是知的作用、結束。顯然,這不是孫中山先生知行觀的含義所在。

 三、分析題

  28.【答案要點】

  (1)"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是中國古代一種樸素的知行觀,是"知易行難"的觀點�!�1分〕這種觀點承認知和行的區(qū)別,知和行相脫節(jié)的可能,要求知必須行、知與行統(tǒng)一、知行一致,反對只知不行、畏難不行、空說不做,這是這種觀點的合理性�!�2分〕

  (2)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知和行即認識和實踐的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2分〕認識和實踐的易與難都是相對的,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zhì)規(guī)律,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都是困難的,〔2分〕但只要勇于實踐、勤于思考,遵循客觀規(guī)律和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能不斷地變難為易,取得改造和認識客觀世界的成功�!�1分〕

  (3)該命題將知易行難絕對化,具有形而上學觀點的傾向�!�1分〕

  29.【答案要點】

  (1)先實踐,然后產(chǎn)生認識,這是就認識的發(fā)生和來源而言的�!�1分〕就認識的發(fā)展而言,也是首先由于實踐的需要,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但是,落后于實踐的認識指不能正確指導實踐,阻礙實踐發(fā)展的認識;從實踐中產(chǎn)生的認識不見得都是落后于實踐發(fā)展的�!�2分〕

  (2)從實踐中產(chǎn)生的正確認識,揭示了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可以進行科學的預見,作為行動的先導,指導實踐活動的發(fā)展�!�2分〕

  (3)從實踐的產(chǎn)生、發(fā)展過程而言,人們總是知先行后,這正是人類自覺實踐活動的特點�!�1分〕

  (4)在社會發(fā)展中,先進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往往提出先進的、甚至超前的思想,指導實踐的發(fā)展。這是認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xiàn)�!�2分〕

  上述觀點否認了科學預見、實踐活動的目的性和先進思想的存在,是對實踐和認識關系的片面、機械的理解�!�1分〕

  30.【答案要點】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反映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認識本質(zhì)的根本觀點。〔2分〕

  (2)認識不是主體對客體的消極、簡單的摹寫,而是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1分〕首先,主體能動地加工感性材料,創(chuàng)造出概念和理論體系。〔1分〕其次,主體根據(jù)需要,能動地創(chuàng)造出未來世界的藍圖�!�1分〕再次,指導實踐,從而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本來不存在的事物。〔1分〕

  認識是反映和創(chuàng)造的辯證統(tǒng)一。反映在創(chuàng)造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反映為前提和基礎;〔1分〕創(chuàng)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對事物本質(zhì)、發(fā)展規(guī)律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的反映�!�1分〕反映和創(chuàng)造統(tǒng)一的基礎是實踐�!�1分〕堅持反映和創(chuàng)造辯證統(tǒng)一的過程,是主體認識能動性發(fā)揮的過程。

  31.【答案要點】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革命的能動的反映論�!�1分〕人的認識來自實踐,又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通過實踐與認識的矛盾運動,達到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1分〕

  (2)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是絕對和相對的統(tǒng)一�!�1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的:①相對中有絕對,任何相對真理都包含有絕對真理的成分、顆粒。②絕對真理之中也有相對,無數(shù)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真理永遠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由相對向絕對轉(zhuǎn)化的過程。③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從兩個不同的極端割裂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關系�!�1分〕

  (3)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真理也是相對和絕對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的正確態(tài)度就是"堅持"和"發(fā)展"的統(tǒng)一:一方面,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批判"過時論";〔1分〕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1分〕

  (4)創(chuàng)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1分〕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fā)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1分〕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統(tǒng)一思想,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1分〕

考研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網(wǎng)上報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現(xiàn)場確認。
報名地點:報名地點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招生辦
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確定,一般在高校設報名點。
考試時間: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試,3月試復試。
                       MOR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