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jié) 認識的發(fā)展過程
一、選擇題Ⅰ
1.由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因為()
A.它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B.它能夠指導實踐和檢驗認識
C.它能夠揚棄抽象的觀念D.它是認識過程的結束
2.理性認識的特點是()
A.對感性認識的綜合B.與客觀事物無關的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物
C.通過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把握D.借助于抽象思維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把握
3.判斷對某一事物的認識是否完成的標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豐富而又真實
B.感性認識是否已經上升到理性認識
C.對該事物的認識是否經過多次反復
D.對該事物的理論認識是否運用于實踐,取得預期效果
4.人的知識可以劃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個部分,直接經驗是()
A.感性認識B.理性認識C.正確的認識D.親自實踐獲得的知識
二、選擇題Ⅱ
5.認識的辯證過程是()
A.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B.從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發(fā)展
C.實踐--認識--實踐的無限循環(huán)D.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6.對于同一棵大樹,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畫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調,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態(tài)特征,這是由于()
A.人的感覺受理性指導B.人的認識具有能動性
C.已有的認識影響感覺活動D.意識建構認識對象
7.認識運動所以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是因為()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個過程B.事物本身的復雜性
C.認識本身的復雜性D.人們的實踐及其認識條件的歷史性
三、分析題
8.下列是一組關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關系問題的材料
材料1笛卡爾:關于觀念,"我覺得有一些是天賦的,有一些是從外面來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來的。"在無數(shù)場合中,"我都發(fā)現(xiàn)外部感官的判斷有錯誤","內部感官也是這樣的"。他認為知識的可靠來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觀和演繹推理;"所有其他途徑都應該看作錯誤的和有危險的而加以拒絕。"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賦觀念"以及以它為基礎的演繹推理的知識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斯賓諾莎認為,知識有三種:意見,由傳聞和泛泛經驗而來;理性知識,由共同概念推理而來;直觀知識,由理性直接認識事物本質得來。他說:"第一種知識是錯誤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種知識必須是真知識","真理觀必定符合它的對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和斯賓諾莎《倫理學》
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本來如同一張白紙或一塊白板,任何觀念都來自經驗。"我們的全部知識是建立在經驗上面的;知識歸根到底都是源于經驗的"。他認為,理智通過綜合、比較、抽象而形成的復雜觀念不反映事物的"實在本質",只是"名義本質"和"一些標記"。貝克萊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覺不僅構造知識,而且也構成物體。感官固然有錯誤,但"我們如果要努力以理性來改正這些,則我們會不知不覺陷入離奇的悖論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3
2010.10
成絕對真理。真理永遠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由相對向絕對轉化的過程。③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從兩個不同的極端......
13
2010.10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對孫中山知行觀的理解�! 窘馕觥緿項:這里的先是邏輯上的先。B項:知行合......
13
2010.10
言概括能力。 二、選擇題Ⅱ 17.【答案】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主體認識過程中的"重構"的理解......
13
2010.10
對于A、B兩項比較好排除,因為真理認識也具有普遍性與絕對性;該題的最大干擾項是C項"客觀實在性",然而......
13
2010.10
踐創(chuàng)造,可以展現(xiàn)出我們的認識成果。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世界將被我們一步步認識,那些先前認為不可知的東......
13
2010.10
A.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B.割裂了現(xiàn)象和本質的辯證關系 C.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