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yōu)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人們對原子的認識有著一段漫長的歷史。僅從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原子學說的提出到丹麥原子物理學家玻爾原子模型的建立,就足足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根據現代科學觀點,原子和分子一樣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也是構成分子的一種粒子。
原子雖小,但也有其質量、大小和間隔,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相同。原子和分子一樣也在不停地運動。
原子既具有可分性又具有不可分性。說原子具有不可分性是有前提條件的,即在一般化學反應中原子具有不可分性。因為,化學變化的過程,就是原子的化分和化合的過程,在整個化學變化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和每一種原子的原子個數都沒有變。也就是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基本單位,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分的。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也有人會這樣說: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有的失去電子,有的得到電子,這不叫變化嗎?這是一種變化,但從元素的觀點看,這些變化僅僅是核外電子運動狀態(tài)(特別是最外層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而原子核的組成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沒有轉變成其他元素的原子。原子核組成沒有變就說原子沒有被破壞,仍然是原來元素的原子。這里說的“最小微粒”是指原子核不發(fā)生變化,原子所屬元素種類不變而言的。說原子不可分性也是這個意思。
人們在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經過一系列重大發(fā)現,把一向認為“原子不可再分”的說法打破,剝開了原子的“表皮”,雄辯地證實了:原子的內部還有復雜的結構。原子是可分的。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帶正電量和核外電子負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電子、質子、中子都屬“基本粒子”。到現在為止,已發(fā)現“基本粒子”三十多種。
“基本粒子”還能不能再分?科學實驗證明,“基本粒子”也和分子、原子一樣可以再分,因為它們同樣有著復雜的結構。這些事實充分說明了,原子是可分的,這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而原子不可分,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此,只能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