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中學教育,面臨擇校的時候,你的考慮范圍會有多大?本市、本省、中國大陸、大中華地區(qū),還是全世界?”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拋出的問題。
七八年前,對絕大部分家長而言,這個答案還是本市公立學校一條船。但近幾年來,國際學校或出國留學,早已成為相當一部分企業(yè)家、高管、高知家庭的首選。小升初入學政策的變來變去,也讓一部分被擋在公辦學校之外的非京籍、非片內家長,被迫走上了一條“非主流成長”的教育道路。
“洋教育”搶灘中國?
在官方語境中,國際學校僅為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外籍學生開辦,實施外國學制,不受中國教育主管部門約束。中國籍學生,則必須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這是一個涉及到“教育主權”的問題。雖然我國對教育領域的開放始終呈審慎態(tài)度,2014年,北京教委甚至明確表態(tài)暫停公立高中國際部的審批,然而這些都未能抵擋住入學需求的高漲和教育機構的辦學熱情。
五花八門的國際學校、國際班經常讓“小白”家長一頭霧水。據漢通洋高考創(chuàng)始人吳越透露,連教育圈內都有不少人,以為中加學校、君誼中學等是國際學校,而對真正的國際學校,如北京順義國際學校、京西國際學校等不甚了解,甚至聞所未聞。
那么這些國際學校都有什么異同?
北京世青國際學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錳回憶說:“早在80年代,使館區(qū)出現(xiàn)了外交人員子女學校,例如大韓國際學校、巴基斯坦使館學校、德國國際學校等等,前期主要為大使館的孩子提供服務,后來擴展到了在京的外國人。到了90年代,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出現(xiàn)了,在北京大約有20所左右,最著名的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是由大使館辦的外交人員子女學校演化而來,還有京西國際學校、哈羅國際學校、耀中國際學校等。”
哈羅為中國普羅大眾熟知的過程最為有趣。哈羅的聞名不是因為它出過拜倫、張伯倫、丘吉爾、尼赫魯、侯賽因等一眾名校友,而是有報道稱“英國十大杰出華人青年”薄瓜瓜乃是哈羅公學500年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學生。
它的中國校舍,早年位于北三環(huán)安貞西里一個老舊的居民區(qū)。教藝術的意大利老師經常鼓勵他那些“貴族學生”去校外的居民區(qū)看看,和大爺大媽們聊聊天。時間長了,穿著雄獅標志校服的學生們在小區(qū)里混得還挺熟。后來哈羅遷往五環(huán)外的順義新校區(qū),硬件條件更加高大上——可過濾不良空氣的室內籃球場,類似一個穹頂大教堂的圖書館,從音樂大廳透過超大飄窗往外看,碧藍的湖水一眼望不到邊……但唯獨少了些接地氣的機會。
包括哈羅在內的國際學校,都要求學生必須是外籍或者持外國綠卡,有些甚至對父母的國籍都有要求。但一位匿名的教育工作者告訴記者,有些學校要求也不是那么嚴,學生以正在辦理移民等為由,也能成功申請。“中國籍生源大概能占到20%-30%,這一塊民不舉、官不究,一般不怎么特別公開。”
由此可見,以上兩類學校至少在明面上,和中國家庭沒什么關系,老板也都是外籍。而第三類國際學校的老板則都是中國人,中外學生同堂,李錳稱之為“提供國際課程的中國民辦學校”。
早在1997年,北京私立匯佳學校率先開設了IB課程(國際文憑課程)。2000年,世青國際學校成立,外籍學生占65%,中國籍學生(含港澳臺)占35%.此后“民辦洋教育”風生水起,2005年樂成國際學校成立、2006年海嘉雙語學校成立……根據吳越女士的統(tǒng)計,截止到2013年7月,樂成的中國籍學生占到20%,青苗為50%,而王府、中加、康福、新英才、匯佳、樹人瑞貝、拔萃等學校90%以上招收的都是中國學生。這些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多為企業(yè)家,如王府、樂成、新英才的背景都是房地產開發(fā)商,有些則原本就是教育從業(yè)者,如世青的校長王虹,原是北京五十五中國際部的負責人。
不過時下家長們談論最多的“國際學校”,卻是另外一塊“是非地”。
在記者采訪中,70%以上選擇“國際學校”的家長,其實送孩子上的都是公立中學開辦的“國際班”——基本上都提供高中課程,中考結束以后小孩就進入到出國程序。這里面有真正的國際班,只招收外籍子女或國際留學生,如清華附中國際部;也有90%學生都是中國籍的北京四中國際校區(qū)、人大附中中英辦學、首師大附中國際部等。無論是名校,還是普通高中創(chuàng)辦的“國際班”,幾乎從誕生之初,就因其亂象叢生、利益鏈復雜,質疑聲不斷。
“曾經有段時間,重點中學熱衷創(chuàng)辦自己的民辦校。初中是義務教育,不能高收費。搞民辦校,就可以打著名牌中學的招牌高收費。國際班不過是以‘輔導學生出國留學’重新包裝的小金庫項目,收費更高。”一位家長告訴記者。
另有熟悉情況的家長透露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國內名牌高中的國際部,很多都是由外面的第三方機構實際操盤,雙方分成。教職員工則是由普高臨時調往國際班。
但一位教育界人士認為:“第三方操盤也不可一概否定,有些機構也做的時間很長了,非常專業(yè)。但畢竟是兩個主體,一旦雙方鬧矛盾,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曾經在上海就出過這樣的事情。”
8月份,幾所國際學校在上海相繼開學或預備落戶,一時有媒體驚呼:“國際學校搶灘,撬動上海教改”。而上述人士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真正的國際學校不能招收中國籍學生,怎么搶灘?至于公立學校牽手的國外中學,這里面水很深。在這些合作辦學項目中,很多國外學校存在的價值,只是為了讓整個項目在中國得以審批通過,無所謂搶灘之說……”
家長非富即貴?
上國際學校的家庭,在一般人看來,肯定是“非富即貴”。
“某導演的兒子以前讀的就是北京的美國學校,擔任學生會主席,現(xiàn)在已經在紐約大學讀大二了。”一位與其熟悉的朋友告訴記者。
很多國際學校的招生辦給家長留下的印象則是“傲慢”、“勢利眼”。
而李錳則認為:“早期我們300-400個學生中,絕大部分都是母語非中文,最少的時候,只有22個中國孩子,來自全國各地。這些家庭都是中國最早富起來的,企業(yè)家居多,明星也有。那時候大部分中國家庭沒有上國際學校的需求,直到2007、2008年,需求才明顯多起來�,F(xiàn)在大富大貴的,要么買學區(qū)房送孩子上名校,動輒上千萬,要么直接送孩子出國了。北京國際學校的學費一年10萬-25萬人民幣,不需要大富大貴也能上得起。”
孩子就讀于清華附中國際部的程濤告訴記者:“我感覺家長分三類,第一類是頂尖的,例如姜文、倪萍、楊瀾這樣的名人。這類家長在選學校的時候更看重名頭,不見得多理性。第二類是特別外企范兒的,有些家長在外企大公司任高管,孩子學費可以報銷。第三類高知和新富家庭居多,小升初太費勁,把他們給逼得實在受不了了。”
程濤將自己歸入“理智派”。他認為:“有些人上國際學校,只看哪家最好,或者哪家最貴,這實際上是一個坑。不同的國際學校有不同的氣質。而小孩的發(fā)展也是非常個性化的。第一要花時間想清楚,自己孩子的特點是什么,適合上哪家學校。”
擇校的時候,程濤花時間把心儀的每家學校都跑了一遍,也請教了不少過來人。在他看來,京城的國際學校,大致可以分為“英范兒”和“美范兒”兩大類。前者比較注重基礎的東西,強調基本的技能要扎實,留的作業(yè)很多,非常標準化。后者的作業(yè)往往是一個團隊留一個課題,完成得怎樣在學生自己,分數好的能夠得到展覽的機會。有可能超一半的學生會非常玩命,不可避免的也一定會有人混事。程濤希望孩子將來去美國上大學,選的是“美范兒”的清華附中國際部。
接下來他重視的是學校規(guī)范與否。這位畢業(yè)于清華的“海歸”說:“清華人本來就喜歡在清華邊上扎堆,清華附中國際部就是一個清華海歸學子扎堆送孩子上學的地方。學校比較規(guī)范,很多老領導、教授的孩子都在里面,校方不敢亂來。”
畢業(yè)于北大的企業(yè)家海客說,送兒子上國際學校是因為他更崇尚素質教育。
這是一位“心很寬”的非典型父親。“我主要受國外教育理念影響,覺得人生很漫長,學習課本知識的重要性只占到20%-30%,而智力、情商、性格、品格、健康、快樂、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這些都很重要。從上幼兒園我就帶著他各種玩,學三國殺、打游戲,從來沒把孩子往上牛小的方向培養(yǎng)。他喜歡看書,從上小學開始就自己找書看,上網絡公開課學心理學。小學前三年簡單,每科能考100分,四年級以后天天看書,成績就落到十幾名,我們對他能不能考上好初中,心里也沒有底氣。他媽媽、外婆都急了,讓我管管,但我順其自然,不學也不逼。最后是他自己看到升學壓力了才開始重視,考上了北大附中。這說明閱讀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就不可能差,只要他重視了,成績自然會上來,家長要放開一點。我也是這么過來的,從小自己看書,一樣考上北大。”
中考結束后,�?偷膬鹤颖鞠雲⒓痈呖�。他覺得如果上國際學校,將來出國讀書花錢比較多,4年大概200萬左右的學習生活費。現(xiàn)在國內教育也越來越好了,還不如把這200萬省下來,將來給他做創(chuàng)業(yè)基金。�?驼J為把錢投資在教育上值得,說服兒子上國際學校。
海客選擇的是八一中學國際部。“當時是八一中學和美國莎杜克圣瑪麗學校第一屆合作。我去國外學校的網站看了,這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教會學校,外派教師資源過來,原汁原味。”
孩子在班里當上了班長,暑假參加40天的夏令營,到美國合作學校去學習世界文化、宗教史和創(chuàng)意課程。這些孩子可以留在當地讀11、12年級(相當于國內的高二、高三)。但最終60個孩子里只有2個學生留下來,其中一個就是�?偷膬鹤印�“其他孩子吃不慣,我兒子比較獨立,他說愿意接受挑戰(zhàn)。”
朱教授就職于北京一所名校,他將一雙兒女都送到了國際學校,原因是“國內高考太恐怖。往往有一個孩子考大學,全家兩三年內都不得安生”。 身在外企的曉妤則在小學階段就把兒子轉往匯佳,有感于兒子在公立小學得不到“公平待遇”。
“平心而論,公立學校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還是挺不錯的,但老師更看重自己班的升學率,對學生好壞的評價標準,還是固定的思維方式,很安靜很乖的受歡迎。我兒子思維活潑,坐不住,非常吃虧。他的自尊心又強,我擔心過多的干擾會對他的開放思維造成影響,
既然我準備初二就帶他出國,不如轉到國際學校先過渡一下。這里馬術、高爾夫課程都有,學校在遠郊空氣好,蔬菜自己種,據說連豬都自己養(yǎng)。
還有部分家長則是被北京“史上最嚴”的入學政策擋在了公立中學大門外。有家長抱怨說:“在北京已經打工十多年了,孩子就是在北京出生的,戶籍所在地沒有房子也沒有人,北京教委通知中考和高考無戶籍的學生都不準參加。被逼無奈,一個打工者的子女也必須上這種學校出國留學,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留學萬事大吉?
從記者的調查來看,無論當初家長是出于何種考慮選擇國際學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認為這樣的選擇符合自己的初衷。
但也有人士表達了對未來的擔憂。
“很多海外高中,大陸孩子扎堆,脫離家長視線后,比富、逃課、談戀愛、打游戲……內心強大,自控能力強的孩子低齡留學則更合適一點。”一位國際律師聲稱。
“如果回頭再來,可能不會選擇送孩子去國外留學,國外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好。”朱教授反思說:“哈佛性侵丑聞,一直都被捂著蓋著,如今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劍橋、耶魯、哥大的學生酗酒也厲害。我們的孩子還小,也不是特別懂事,挺讓人擔心。再說出國留學的孩子,大部分還是會回國,這樣的話當初為了出國去讀國際學校,就沒有太大的意思。”
這些留學生中,最后回國的有多少? 朱教授給出的比例是在80%-90%. “能出國的孩子,家庭條件都不錯,奮斗精神就不如苦孩子多。出去以后舉目無親,水土不服,融入不了美國社會。我有個越南同學,十幾歲就到了美國,本科在哈佛念的,英文好得不得了,但心理上還是改不了,臺灣同學也是這樣,一看到亞洲人就親熱得不得了。這些孩子,比較下來,就會覺得還是國內更好。父母有社會地位,對找工作也更有幫助。他們回國以后,又會覺得跟美國相比,這樣、那樣不如意。所以家長和孩子在擇校的時候一定要想好,得做好吃苦準備。否則還不如在國內上,咬咬牙,再苦也把高考挺過去,等上研究生的時候再出國。”
程濤也認為:“不少小孩初中一天8節(jié)課,很累很壓抑,暑假參加夏令營到美國學校一看那么輕松,立刻吵著要出國。家長也順從孩子的意思,把他們先送到了國際學校過渡。這些孩子大學畢業(yè)了,自然也想繼續(xù)留在美國,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是,他們中絕大多數都得回中國,只有10%-20%能在美國辦到工作簽證。即便拿到工作簽證,6年內還要辦綠卡,不見得呆6年就能辦到。多數人回來之后會非常失落,價值觀不一樣,找工作,除了外語好,沒有其他優(yōu)勢。在國外讀書,比如上哈佛,一年學費5萬美元,4年100多萬人民幣,回國年薪10萬,眼看著留在硅谷得同學可能一年拿七八萬美元,巨大的心理落差是我們需要去正視的問題。”
有一個數據對程濤所說的現(xiàn)象提供了佐證。中國留澳學生達12.4萬,但新任澳大利亞教育部部長佩恩說,只有2%的中國留澳學生最終拿到了澳大利亞的永久居留權,大部分的國際生會選擇回國找工作。
正如李錳所言:“ 當國際學校的大門面對國內同學徐徐打開之際,請不要急不可待地沖進來。理解您急于掙脫應試枷鎖的心情,但是國際學校不是靈丹妙藥……”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fā)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聯(lián)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答國際學校探校怎么預約呢?可以通過學校官網,或打學校招生辦學生,也可以與教育機構咨詢聯(lián)系,他們通常會根據您的要求推薦幾所學...
答經濟下行,為什么有些國際學校的學費還上漲了呢?運營成本上升,比如師資成本增加,教育資源投入加大,校園維護升級等,經濟環(huán)境...
答家長您好,非京籍上國際學校大學可以不出國,不準備出國的學生可以選擇社會人高考、港澳大學申請以及中外合作辦學...
答國際學校轉學時間與公立學校一樣嗎?并不完全一致,這主要取決于各個學校的具體規(guī)定和當地的政策要求。大多數國際學校的新學年從...
答家長您好,孩子從國際學校畢業(yè)后出路有去港澳讀大學、出國留學,以及國內大學與國外大學合作的中外合作辦學國際本...
答國際學校入學考試筆試難還是上機考難?國際學校入學考試的難度,無論是筆試還是上機考,都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學生的年齡、年級...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