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外銷員考試《國際金融》科目考點分析4
來源:網(wǎng)絡發(fā)布時間:2014-09-01 09:54:05
外匯匯率:
也稱匯價或外匯行市,是指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或比價。外匯匯率是貨幣價值的對外反映。匯率的高低和變化影響著一國對外經(jīng)濟活動,如批發(fā)商及零售商從何處購買以及向哪里的最終消費者銷售;外匯匯率還影響著生產(chǎn)企業(yè)采購原材料的來源;匯率還影響著企業(yè)獲取資金的來源;外匯匯率的變化也會影響一國國內的生產(chǎn)和物價變化。
買入價:
買入價(buying rate/bid rate)是銀行買入外匯時使用的匯率。不同標價方法下買入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買人價指銀行買人一定的外幣而付給顧客的若干本幣數(shù)。
中間價:
中間價是買賣價的平均數(shù)。它通常用于銀行之間的交易,不適用于一般客戶。
中間價=(買入價+賣出價)/2
賣出價:
賣出價(selling rate/ask or offer rate)是銀行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匯率。不同標價方法下賣出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賣出價是指銀行賣出一定外幣而向顧客收取若干本幣數(shù)。
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
第一,從長期來看,一國的財政經(jīng)濟狀況是影響該國貨幣對外比價的基本因素。一國的財政收支或經(jīng)濟狀況較以前改善,該貨幣代表的價值量就提高,該貨幣對外幣就升值;相反,若一國財政經(jīng)濟狀況較以前惡化,或財政赤字增大,該貨幣代表的價值量就減少,該貨幣對外幣就貶值。一般來講,財政狀況對本國貨幣的影響相對較慢。
第二,從短期看,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更是影響該國貨幣對外比價的直接因素。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較以前改善,或順差增大,或逆差縮小,外匯收入增加,該國貨幣就較以前升值,以較少的本幣換取原來一定量的外幣;若一國國際收支狀況較以前惡化,或者順差縮小,逆差增大,該國貨幣就會對外貶值,要以更多的本幣換取原來一定量的外幣。
第三,一國的利息率水平對本幣的對外匯率也會產(chǎn)生影響。
國際金融市場存在大量游資,若一國利息率較以前提高,游資持有者就會投向該國,追求較高的利息收入,該國外匯收入就會增加,外幣供大于求,從而促使該國貨幣較以前升值。
第四,影響匯率變動的其他因素還有:各國的匯率政策、投機活動以及重大的國際政治事件等。
此外,外匯交易商對匯率走勢的預期與技術性因素,以及投機因素也會對匯率變化產(chǎn)生影響。
上述諸因素有時會同時發(fā)生作用;有時只有個別因素發(fā)生作用;有時各因素的作用又會相互抵消;有時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會突然被另一因素所代替。
匯率變化對進出口業(yè)務的影響:
一國貨幣的貶值,則有擴大出口和縮減進口的作用;相反,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則有縮減出口和擴大進口的作用。
固定匯率制度:
固定匯率制度,是兩國貨幣的比價基本固定,或把兩國貨幣匯率的波動界限規(guī)定在一定幅度之內。金本位制下的匯率制度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至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都是固定匯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