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法之固崩止帶法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2-12-12
固崩止帶法,具有止衄固崩,祛濕止帶之功,專用于婦女崩漏失血,及帶下淋漓等證。本類方劑,根據其證候不同,用藥亦各殊。大抵崩漏,日久多虛,一則營血大傷,一則脾腎虛陷,故采用收澀止血藥,或配用滋陰補血之品,或伍以補脾益腎之類,方如固經丸等。白帶屬濕,治宜于補澀之中,參以健脾祛濕藥,方如完帶湯。
1.固經丸(《醫(yī)學入門》)
[組成] 黃芩、白芍、龜板各30克 椿根皮21克 黃柏9克 香附6克
[用法] 為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近代用法:亦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 滋陰清熱,止血固經。
[主治] 經行不止,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紅,兼夾紫黑瘀塊,心胸煩熱,腹痛溲赤,舌紅,脈弦數者。
[方義] 崩漏有虛實寒熱之分,本方所治之證,系由肝郁化火,腎經陰虛,火旺傷陰之證。然而崩漏之病,位在下焦,故有下焦肝腎之說。肝主藏血,腎主藏精,故又有精血同源之論。肝郁化火,熱則失藏;腎經陰虛,虛則失封,封藏失政,血熱妄行,故輕則經行不止;重則崩漏頃注。治宜滋陰清熱,固經止血為法。故方用白芍、龜板入肝腎,壯水制火,滋腎陰而清肝火,為本方主冶藥物。肝火累及膽、腎虛生邪熱,配伍黃芩、黃柏者,清膽熱而瀉腎火,助主藥以固本源,為本方之輔治藥物。但崩漏出血不止,理應配入收澀固經之藥以醫(yī)其急,椿根白皮苦澀性寒,擅長收澀止血,故用作本方之協(xié)治藥物;子宮出血之證,常伴有肝郁腹痛證,香附具有調理氣血、疏肝止痛之功,今崩漏兼有腹痛者,可配用香附、芍藥疏肝止痛。
[臨床運用]
�。�1)固經丸是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有效方劑,即祖國醫(yī)學所稱之崩漏證。崩漏出血之證,大體上可分為寒熱兩種,固經丸是治熱證崩漏的方劑,臨床運用本方的要點是:心胸頰熱,舌紅,脈數,小便赤,血色鮮紅。
(2)凡屬氣虛或虛寒所致子宮出血者,忌用本方。用于治療氣虛或虛寒方面的方劑,可參考理中丸,黃土湯等。
[方歌]
固經丸中龜板主,黃柏椿皮香附入,
黃芩白芍酒糊丸,熱證崩漏效果速。
2.完帶湯(《傅青主艾科》)
[組成] 白術30克 山藥15克 人參9克 白芍9克 蒼術9克 陳皮3克 柴胡3克 車前9克 黑荊芥6克 炙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中健脾,祛濕止帶。
[主治] 帶下色白質混濁,無氣味,四肢浮腫,倦怠無力,飲食減少。
[方義] 白帶為濕,濕歸于脾,脾為太陰。在正常情況下,脾主四肢,功能運化,升清降濁,消化水谷。今太陰脾濕不運,一則導致水濕內停,發(fā)為浮腫;二則脾虛食少,故倦怠無力。從臟腑的關系看,肝脾的關系極為密切,脾土濕不能培木,致使肝木不能升發(fā)。肝脾不升,清陽下陷是導致白帶下注的關鍵所在。本證重點是濕,濕系脾主。非健脾而濕不除,濕不去而帶不止,所以以補中健脾,祛濕止帶為法。故方用蒼、白二術入太陰燥濕健脾為主。配伍人參、山藥、炙甘草補脾益氣輔助主藥。加入車前、陳皮者,行氣利水助二術以祛濕邪,這是治療脾濕的一面;由于土濕不能培木,肝木郁而不達,疏泄失職,水無去路,故又配伍入肝之柴胡、白芍、荊芥疏達肝木,行其疏泄,使其水濕有所出路。諸藥合用,肝脾雙調,以脾為主,使其脾升則肝達,肝脾升清則下陷之帶證可愈。
[臨床運用]
�。�1)完帶湯是治婦科帶證的有名方劑,帶證大都屬濕,濕邪多從脾化,脾濕影響于肝,肝脾功能失調形成帶下。帶證又有寒熱之分,本方的性質平和,稍微偏清,故對一般帶證均可應用。臨床上加入薏苡仁、茯苓、牡蠣,療效更為顯著。若偏寒熱者,還需加減變化。
�。�2)帶證著屬濕熱者,加黃柏、龍膽草;若帶證屬于濕寒者,可加桂枝、附子。
�。�3)本方去柴胡,蒼術、陳皮,加入阿膠、艾葉、仙鶴草,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屬于脾虛血虧者也有療效。
[方歌]
完帶湯方治白帶,二術車前芍草柴,
人參山藥合陳皮,水煎加入黑荊芥。
[附方]
清帶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生山藥30克、生龍骨18克、生牡蠣18克,海螵蛸12克、茜草9克。具有健脾固澀止帶作用。主治婦女赤白帶下。單赤帶加白芍6克、苦參6克;單白帶加鹿角霜9克、白術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