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專方治療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發(fā)布時間:2012-10-31
(1)結腸片
組成:分二方,基本方:六神丸、錫類散各1.5克,血竭、三七各4克,大黃3克,云南白藥、青黛各6克,旱蓮草10克。
加減:I號方加山藥30克,罌粟殼9克;Ⅱ號方加白芍60克,大黃15克。
用法:先將六神丸、錫類散、血竭、三七、青黛分別研細、合勻備用。余八味藥,去雜質曬干,研細過80目篩。按I、Ⅱ號方的藥物組成混勻,各按比例加人淀粉,制成顆�?靖桑俜謩e加上藥合勻,壓片(每片重0.35克),制成腸溶糖衣片。以腹瀉為主服I號,大便干結為主服Ⅱ號方,每日3次,每次6~8片。100日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50例,臨床痊愈20例,基本緩解14例,部分緩解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2)健脾斂潰散
組成:黨參、焦白術、生黃芪各150克,煅石膏、白及、白芍各300克,川黃連、血竭、甘草各60克,炮姜、枳殼各50克,石榴皮、烏梅各200克。
加減:血便加參三七、地榆炭;納呆加焦山楂、炒麥芽。
用法:烏梅放在瓦片上用火烘干至焦黃(切勿變焦黑)。生石膏放在電爐上直接火煅,其余藥物用烘箱或文火烘干,諸藥研粉,過80~100目篩,裝瓶備用�?捎陲埱鞍胄r,用熱水調成糊狀吞服,每次40克,每日3次。服后可飲幾口稀粥湯,勿飲開水。30日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74例,臨床痊愈51例,基本緩解11例;部分緩解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4.6%.
(3)潰結合劑
組成:I號方:生黃芪30克,川黃連10克,罌粟殼、補骨脂、五倍子、地榆各15克。Ⅱ號方:生黃芪30~60克,血竭10克,大黃6~10克,黃連1O克,紫草根15克。
用法:I號方口服,用開水煎煮20分鐘,每日1劑,每服200~300毫升,1日3次。Ⅱ號方灌腸,濃煎成50O毫升,為提高療效,可加普魯卡因0.25~0.5克,再加等量的青黛和白芨粉,調成稀糊狀,保留灌腸。可于每晚用導尿管接注射器將藥液推注入腸內。
療效:用上法治療118例,臨床痊愈及基本緩解107例,部分緩解1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9.2%.
(4)消潰瘍灌腸方
組成:I號方:朱砂蓮15克,蜈蚣七15克,二色補血草30克,小薊草30克,炒地榆30克,白芨15克,索骨丹15克,鐵莧菜30克。Ⅱ號方:朱砂蓮15克,蜈蚣七15克,白芨12克,千里光30克,虎杖30克,甘草15克,黃柏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苡仁30克,敗醬草30克。
用法:I號方用于清熱解毒,有膿血便者;Ⅱ號方以燥濕解毒為主,用于粘液便者。加水濃煎成200毫升,每次用75~100毫升,保留灌腸,3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天。
療效:共治療431例,臨床痊愈266例,基本緩解及部分緩解141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為94.4%.對其中117例作2~4年隨訪,62例復發(fā),復發(fā)率53%,但癥狀均較前輕。
(5)錫類散合劑(外用)
組成:錫類散、云南白藥、生肌散(或冰硼散1/2袋)各1克,0.25~1%普魯卡因20毫升。
用法:上藥混合后加溫開水或生理鹽水120毫升,充分溶解后保留灌腸。灌腸時令患者向左側臥,取頭低足高位,灌入后靜臥10分鐘,然后轉平臥、右側臥位各10分鐘,10~20次為一療程。并可根據癥情,按前述辨證方口服藥物。
療效:以本方灌腸治療為主,口服藥為輔,共治療138例,臨床痊愈71例,基本緩解40例,部分緩解2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8%.
(6)腸炎散(外用)
組成:I號方:珍珠9克,牛黃6克,紅參6克,冰片12克,琥珀3克,五倍子12克,兒茶10克,共研為粉。Ⅱ號方:珍珠6克,牛黃6克,白參6克,冰片12克,琥珀3克,血竭12克,兒茶10克,共研為粉。
用法:Ⅰ號方用于結腸粘膜潰瘍、糜爛,泄瀉次數頻多或體質較弱者;Ⅱ號方適用于結腸粘膜充血水腫,大便不爽或里急后重較按 顯著者。每次取藥粉2克,加溫開水50毫升,調勻,溫度控制在37℃~38℃左右,保留灌腸,每日1次,30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300例,臨床痊愈122例,基本緩解67例,部分緩解10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7%.
(7)明黃合劑(外用)
組成:明礬、苦參、槐花各15克,大黃10克,黃連30克,地榆10克,白芨10克。
用法:上藥濃煎成250毫升。潰瘍性直腸炎,每次50~80毫升保留灌腸�;颊呷∠バ嘏P位,用注人器經肛門注入。潰瘍性高位結腸或乙狀結腸病變,每次100~125毫升,用導尿管置入直腸內,深度依病損范圍而定,然后注入藥液。灌腸液的溫度保持在36℃~37℃左右。注藥前先洗腸,注藥后臀部墊高俯臥至少半小時,早晚各1次,每7~10天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453例,臨床痊愈272例,基本緩解98例,部分緩解74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