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直播官方版-奶昔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奶昔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一起高三藝考學生自殺悲劇引發(fā)的思考(2)

2011-05-16 10:49:22 來源:育路高考網

    進入高三以后,小約堅定地告訴媽媽他要參加藝考。

    “我從來沒有想過讓孩子參加藝術考試,他有學習語言的天賦,我過去一直計劃著讓他報考外語專業(yè),但是孩子的熱情感動了我,為了給他一個圓夢的機會,我同意他報考中國傳媒大學。”小約媽媽說。

    在小約媽媽看來,這似乎是兒子回歸文科的最后一搏,同時,小約媽媽也覺得藝考的考題更加海闊天空,更能發(fā)揮兒子的聰明才智。

    但是,讓媽媽沒有想到的是,兒子的選擇似乎像是賭博:“他只想考中國傳媒,其他學校全都不考慮,根本不給自己留后路。”媽媽讓小約也參加了吉林大學的藝考,“總得有個墊底的。”

    從備戰(zhàn)藝考到參加藝考,小約就像上滿了發(fā)條,一直處在極度興奮的狀態(tài)中。媽媽回憶,從2月13日正式考試到2月24日結束中傳媒的三試,小約似乎很少睡覺。“每天我睡的時候他都還沒睡,夜里醒來迷迷糊糊地看到他還在鼓搗,早上也是他把我叫醒,我真不知道這些天他到底睡覺了沒有。”

    到現(xiàn)在為止,小約媽媽一直都在深深地自責,責怪自己沒有早點兒發(fā)現(xiàn)孩子一直處在極度疲憊的狀態(tài)、責怪藝考結束后兒子想休息一天自己卻只讓他睡了半天就把他轟去了學校、責怪自己沒能意識到孩子是在走獨木橋、責怪自己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到了高中又扼殺他的興趣、責怪兒子上高中后自己就很少跟他聊天、責怪自己對孩子一直期望太高、責怪自己要求兒子“一定要出類拔萃”……

    孩子內化的壓力是一個無法看清的心靈黑洞

    其實小約媽媽并沒有給小約太大的壓力,他們夫婦對小約的期望其他家長也會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呢?但是,為什么悲劇偏偏發(fā)生在小約身上呢?

    “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忽視一個現(xiàn)象:孩子承受的壓力有一些是來自外部的,但是更大的壓力是孩子把外部的壓力內化了。”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說。

    孫云曉介紹,一個人習慣的形成通常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被動階段,這時人們的行為更多的表現(xiàn)為遵從,遵從外在的要求和壓力;第二個是主動階段,這時人的行為更多的表現(xiàn)為認同,認同來自外部的要求和壓力;第三個是自動階段,這時人已經把來自外部的要求和壓力完全內化了,行為的動力來自自己。

    當到了自動階段,孩子把承受這些壓力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當成自己必須、應該做好的事情。“這個力量是巨大的。”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那么多大家眼里的“好孩子”選擇了自殺,因為他們更容易把外部的壓力內化,當他們做得不夠好時,他們更加不原諒自己,他們對自己更加不寬容。

    孫云曉至今也無法忘懷一個13歲的寧夏小女孩。小女孩在小學畢業(yè)典禮的當天上吊自殺了。她的爸爸媽媽看到孩子的遺書時悲痛欲絕。孩子寫道:爸爸、媽媽,我是個差生、我沒考好,我上不了重點中學,我死了,可以給你們省10萬元。

    這對父母想了又想,他們從來沒有跟孩子說過考不好還要花10萬元錢的事。只是跟鄰居議論過:×××是花錢上的中學,六年下來差不多得花10萬元。誰知道這個無心的閑聊卻讓孩子認真了。

    “你要知道,什么叫童年恐慌啊。童年恐慌就是,兒童由于面臨巨大的壓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產生的一種焦慮。而這種恐慌正在越來越厲害地在未成年的孩子中彌漫著。”孫云曉說,這么巨大的恐慌和壓力被孩子內化了,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同時,我們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孩子正處在一個‘暴風驟雨’的時代,他們容易偏執(zhí)、容易走極端。”

    “因為我們的教育目標是成功而不是幸福,”孫云曉說,雖然父母、學校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時候并沒有直接把壓力拋給孩子,但是卻有意無意地、有選擇地給孩子呈現(xiàn)信息:我們常常告訴孩子考上大學是成功的,卻沒有告訴孩子,“沒有考上大學,即使擺個小攤仍然可以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們常常嚇唬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父母就要付出更多辛苦,卻沒有告訴孩子,這些辛苦是爸爸、媽媽能承受的;我們常常告訴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辜負了老師和父母,卻沒有告訴他們努力的過程更重要,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收獲,這樣的人生就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

    為了激勵孩子,我們在孩子面前鋪開了一條沒有退路、沒有出口的道路。

    于是,從小到大,孩子們默默地毫無選擇地內化著周圍強大的要求和壓力,而大人們往往對此渾然不知,也就無從感受這種內化的壓力到底有多大。“它成為一個心靈的黑洞,正在給孩子造成致命的傷害。”孫云曉說。

    “當孩子的壓力內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尋找解脫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孫云曉說,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有好的引導,孩子可以釋放掉心里的壓力,重新輕裝上陣,否則,很有可能誤入歧途。

    貼近孩子的心靈最重要

    “教育的關鍵在于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孫云曉介紹,這里所說的良好的親子關系,并不是一味地對孩子好,而是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

    “我能理解這個孩子沒能學文的心情,其痛苦一定不亞于失去一個情人”,孫云曉自己就是一個酷愛文學的人,因此他非常理解小約沒能學文時的深深的無望感。

    小約媽媽也在心里無數次地檢討她和丈夫當初的做法。

    “其實,孩子上了高中以后我對他就不太了解了。”小約媽媽說。

    由于孩子初中時的學校是在哈爾濱市區(qū),為了照顧孩子,小約媽媽把工作調到了哈市,高中,小約又回到了家鄉(xiāng),可媽媽沒能再把工作調回來。這樣,她上班就要很早出門,晚上也會很晚回來。為了保存體力,小約媽媽通常晚上九點之前就會睡覺。此時,在高考重壓下的小約,每天卻過著極為緊張封閉的生活,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要從家里出發(fā),晚上到家媽媽通常都已經睡覺了。

    父母和小約的溝通已經非常少了。

    這時的小約仍然酷愛閱讀,因此,每天晚上的時光對于小約來說是非常自由的,他會大量閱讀。

    “我覺得這種大量的閱讀一定會影響他的學習,所以,經常過一小段時間就沒收一次他的書,但是,沒收了他還會買,他的零花錢幾乎都用在了買書上。”小約媽媽說。“我現(xiàn)在最大的失誤是,只知道沒收他的圖書,給他騰出更多的時間學習,而沒有坐下來跟他溝通,走進他的心靈。”

    旅美學者,著名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快樂專家王占郡曾這樣跟記者形容家庭教育: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0”,好的家庭教育是在“0”上不斷增加“正數”,孩子長大以后會遇到無數的挫折和困難,這些都是一些“負數”,一個人身上的“正數”如果足夠大,那么他就有足夠的能力削減這些“負數”的影響,如果一個孩子身上沒有積累足夠的“正數”,那么這個孩子就會缺少抵抗挫折和困難的能力,就會出現(xiàn)問題。

    首都師范大學教師、心理學博士李文道指出,世上沒有哪個父母能做到不犯錯誤,也沒有哪個父母能為孩子抵擋住所有的挫折和困難,家長唯一能做的,是盡可能地貼近孩子的心靈,與他們樹立良好的關系,在恰當的時候給他們足夠的支持和尊重,在關鍵的時刻給他們及時的引導。

  (責任編輯:李書信)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藝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藝考專業(yè)在線咨詢
  • 意向專業(yè):
  • 學生姓名:
  • 聯(lián)系電話:
  • 出生年月:
  • 您的問題:
  • 育路幫您擇校調劑
    《隱私保障》

分享“一起高三藝考學生自殺悲劇引發(fā)的思考”到:

58.4K
在線咨詢 在線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