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guān)注:19年7月國際學(xué)校開放日全國優(yōu)質(zhì)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xué)推薦
《愚公移山》這則經(jīng)典寓言故事中,愚公何以感動天帝,天帝又為愚公什么所感動?對此,課文注解已作出明確詮釋。但拙筆認(rèn)為,課下注釋是概括有余,具體不足,仍有淺述之必要。
面山而居的愚公,苦于“出入之迂也”。為了徹底擺脫常年出行的不便與困苦,他本有兩種途徑可供選擇,或移山、或搬家。但就“移山”而言,愚公至少面臨著三大困難:移山工程之浩大,因為所移之山既高且大,方七百里,高萬仞;移山所需勞力之奇缺,因為移山之人少且老弱;移山效率之低下,因為所用工具既簡陋又落后。而選擇搬家就相對無困難可言了。
但是,愚公卻毅然決然選擇了移山。愚公并非不清楚移山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對于移山,愚公他是有過如下的深思熟慮的:山雖高可是不會再增高了,只要經(jīng)過子子孫孫不斷努力的堅持挖下去,這樣兩座大山是沒有挖不平的。但不管怎樣,就下定決心來移山這件事來看,這是需要巨大勇氣的,而且下定這樣的決心也是非同一般。可以說愚公下定移山的決心是比山還要大。只有下定這比山一樣還大的決心,才有可能將山移走。這一點不能不說是感動天帝的原因之一吧。
按常理來講,愚公他是根本不可能移山的,更何況智叟站出來反對愚公移山也并非毫無道理,事實就是這樣明擺著的:年且九十的愚公,一個余日不多,行將就木之人。他還能有多大的作為呢?可他為了實現(xià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的目的,免遭常年出行“出入之遷也”之困苦,明之不可為而偏為之。毅然不顧年老體弱,身先子孫,親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每天叩石墾壤,挖山不止。愚公移山所表現(xiàn)出的這種精神又怎能不為天帝所感動呢?所移之山雖高,但愚公移山的精神可說是比那山都還要高。
勿需多說,愚公移山之后“無隴斷焉”的便利,包括智叟及子孫們在內(nèi),是誰都可以共享的。但智臾何以要反對呢?這只能表明是以愚公和智叟為代表的兩種絕然不同的價值觀念所致。
愚公決心移山并付諸實施,表明了愚公是甘愿為子孫后代造福,是甘愿為子孫后代盡力,哪怕是盡一點殘年余力,是甘愿為子孫后代縫作嫁衣,是甘愿以己之為踐行“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俗訓(xùn)。他崇尚的乃是一種“山被移終有受益者”的利他主義;而智叟反對移山,看似合情合理,實質(zhì)上表明的是他不愿為子孫后代作遙遠(yuǎn)之途的鋪路石,他信奉的只是一種“山雖移我非受益者”的利己主義。前者當(dāng)然為世人所敬仰,后者只能為世人所鄙夷,其人生價值之對比是如此的鮮明。愚公移山之為所表現(xiàn)出的人生價值也許是為天帝所最為感動的吧。又怎能說這種價值不比山還重呢?
總之,“帝之所以感其誠”,是由于愚公移山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像山一樣大的決心,像山一樣高的精神和像山一樣重的價值。
入學(xué)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xué)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