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直播官方版-奶昔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奶昔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生姜Shengjiang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28

   《名醫(yī)別錄》

  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各地均產(chǎn)。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切片,生用。

  【性能】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于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fā)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姜、胡椒等溫里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參、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白術等補脾益氣藥同用。

  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圣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若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某些止嘔藥用姜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fā)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于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此外,生姜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搗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助火傷陰,故熱盛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

  【古籍摘要】

  1.《名醫(yī)別錄》:“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

  2.《藥性論》:“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干并治嗽,療時疾,止嘔吐不下食。”

  3.《醫(yī)學啟源》:“溫中去濕。制厚樸、半夏毒。”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姜醇、α-姜烯、β-水芹烯、檸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α-龍腦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2.藥理作用:生姜能促進消化液分泌,保護胃粘膜,具有抗?jié)�、保肝、利膽、抗炎、解熱、抗菌、�?zhèn)痛、鎮(zhèn)吐作用。其醇提物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心臟。正常人咀嚼生姜,可升高血壓。生姜水浸液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堇色毛癬菌、陰道滴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殺作用,并有防止血吸蟲卵孵化及殺滅血吸蟲作用。

  3.臨床研究:①生姜30g,炮附子6g,補骨脂12g,敷臍,治療小兒遺尿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蘇中醫(yī)雜志,1984,(2):封三)。②鮮姜片外貼內(nèi)關穴,可以預防暈車(大眾醫(yī)學,1980,(9):7)。③將生姜榨汁外用,治療水火燙傷,無論水泡已破、未破均獲效(新中醫(yī),1984,(2):22)。④新鮮生姜去皮,切成1~2mm薄片,直接外敷于硬結(jié)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每日3次,每次1-2小時,配合理療,治療臀部注射后硬結(jié)3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中國民間療法,2001,9(2):63)。⑤桂枝生姜湯熏洗治療肩手綜合征32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方法:將生姜切成厚約0.3cm片,約20~30片,用白酒炒熱,然后以熱姜片摩擦肩部、手腕、手指等疼痛或活動不便之部位,擦至局部紅潤為止,但注意勿擦破皮。然后以桂枝50g,姜片煮沸熏蒸局部約30min,再用紗布包裹殘余熱藥渣熱敷局部到藥渣冷卻為止。每日依上法治療1~2次(中醫(yī)外治雜志,2001,10(2):31)。此外,生姜還可用治急性細菌性痢疾、蛔蟲病、面癱、牙痛、關節(jié)炎、脂溢性皮炎、白癜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術后尿潴留、損傷性腹脹等病。

  附藥生姜皮生姜汁

  1.生姜皮為生姜根莖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涼。功能和脾行水消腫,主要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煎服,3~10g.

  2.生姜汁用生姜搗汁入藥。功同生姜,但偏于開痰止嘔,便于臨床應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腫痛,或嘔逆不止、難以下食者,可取汁沖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瀝,沖服或鼻飼給藥,治中風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沖服。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