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胡椒
來源: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shí)間:2013-05-27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Shān Hú Jiāo
【英文名】Fruit of Greyblue Spicebush
【別名】山花椒、山龍蒼、雷公尖、野胡椒、香葉子、楂子紅、臭樟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山胡椒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ndera glauca (Sieb.et Zucc.) Bl.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果熟時(shí)采取。
【原形態(tài)】牛筋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8米。樹皮平滑成灰白色。冬芽外部鱗片紅色;嫩枝初被褐色毛,后期脫落。單葉互生或近對生,闊橢圓形至倒卵形,長4-9cm,寬2-4cm,先端短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僅脈間存有細(xì)毛,下面粉白色,密生灰色細(xì)毛,葉脈羽狀;葉柄長約2mm,有細(xì)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有毛,具明顯的總梗,花梗長1.5cm;花被黃色,6片;雄花有雄蕊9,排成3輪,內(nèi)輪基部具腺體,花藥2室,內(nèi)向瓣裂;雌花的雌蕊單1,柱頭頭狀,子房橢圓形。核果球形,直徑約7mm,有香氣。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丘陵的灌叢中和疏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果實(shí)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羅勒烯(ocimene)約占77.99%,此外還含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壬醛(nonaylaldehyde),癸醛(capricaldhyde),1,8-桉葉素(1,8-cineole),檸檬醛(citral),對-聚傘花素(p-cymene),黃樟醚(safrole),龍腦(borneol),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γ-廣蕾香烯(γ-patchoullene)等成分。
種子中含脂肪酸,其中癸酸55.27%,月桂酸(lauric acid)占32.21%,還含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
【藥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體外試驗(yàn)山胡椒揮發(fā)油對常見的14種革蘭陽性和陰性細(xì)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對卡他奈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的抗菌作用最強(qiáng)(抗菌效價(jià)在1:1000以上)。此外,該揮發(fā)油對新型隱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兩種真菌也表現(xiàn)明顯的抑菌作用。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平喘。主脘腹冷痛;胸滿痞悶;哮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5g.
【各家論述】《唐本草》:主心腹痛,中冷。破滯。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