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疽草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26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拼音名】Qiū Jū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Auriculate dichrocephala
【別名】白頭菜、夜明草、肉桂草、泥鰍菜、魚眼草 、茯苓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魚眼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chrocephala auriculata(Thunb.) Druce[Ethulia auriculata Thunb.]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魚眼草 一年生草本,高15-50cm.莖直立或鋪散,無毛或被短柔毛。葉片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3-10cm,大頭羽裂,頂裂片寬大,寬達4cm,側裂片常1對,稀2對,兩面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頭狀花序極小,球形,直徑約5mm,生于叉狀分枝頂端,多數(shù)頭狀花序在莖頂或分枝頂端排成疏松的傘房狀;梗長達3cm;總苞片1-2層;花托半圓球形突起,上端平;盤花兩性;能育;花冠先端有4-5齒。瘦果扁,有加厚的邊緣;無冠毛�;ㄆ谙哪┲炼�。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山谷、山坡林下或水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及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解毒消腫。主月經不調;扭傷腫痛;疔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研末,3-6g.外用:適量,鮮草搗敷。
【附方】①治蚯疽(小兒外生殖器焮腫),小便不利:鮮蚯疽草和冬蜜搗爛敷貼。 (《福建 民間草藥》)②治療毒腫痛: 鮮蚯疽草和米稀飯,加食鹽少許,搗爛敷貼,日換二次。(《福建民間草藥》)③治扭傷腫痛: 干茯苓菜研末,每次二錢,酒送服;另用鮮花等菜搗爛調些酒,敷傷處。 (《福建中草藥》)④治毒蛇咬傷: 鮮茯苓菜搗爛敷傷處。(《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福建民間草藥》:消腫解毒,清熱利尿。
2.《廣西藥植名錄》:治喉炎,病后虛弱。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