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工程項目管理講義(9)
來源:考試吧發(fā)布時間:2012-11-13
1Z202040掌握施工成本控制和分析的依據和方法
工成本控制的依據內容:⑴工程承包合同;⑵施工成本計劃;⑶進度報告;⑷工程變更;(5)施工組織設計;(6)分包合同文本等
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驟:比較→分析→預測→糾偏→檢查。
在比較的基礎上,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以確定偏差的嚴重性及偏差產生的原因。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
糾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實質性的一步。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施工成本偏差=已完工程實際施工成本-已完工程計劃施工成本
式中 已完工程實際施工成本=已完工程量實際單位成本
已完工程計劃施工成本=已完工程量計劃單位成本
結果為正表示施工成本超支,結果為負表示施工成本節(jié)約。
進度偏差(Ⅱ)=擬完工程計劃施工成本-已完工程計劃施工成本
擬完工程計劃施工成本=擬完工程量(計劃工程量)計劃單位成本 (1Z202043-6)
進度偏差為正值,表示工期拖延;結果為負值表示工期提前。
偏差分析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橫道圖法、表格法和曲線法。
橫道圖法具有形象、直觀、一目了然等優(yōu)點,它能夠準確表達出施工成本的絕對偏差,而且能一眼感受到偏差的嚴重性,但這種方法反映的信息量少,一般在項目的較高管理層應用。
表格法是進行偏差分析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用曲線法進行偏差分析同樣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但這種方法很難直接用于定量分析,只能對定量分析起一定的指導作用。
會計核算主要是價值核算。會計記錄具有連續(xù)性、系統性、綜合性等特點,所以它是施工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據。
業(yè)務核算的范圍比會計、統計核算要廣,業(yè)務核算,不但可以對已經發(fā)生的,而且還可以對尚未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或尚在構思中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看是否可以做,是否有經濟效果。它的特點是,對個別的經濟業(yè)務進行單項核算。
統計核算:統計核算的計量尺度比會計寬,可以用貨幣計算,也可以用實物或勞動量計量。
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差額計算法、比率法等。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目標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huán)置換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幾種:相關比率法、構成比率法、動態(tài)比率法。
·相關比率法
由于項目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因而可以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并以此來考察經營成果的好壞。因此,用產值工資率指標來考核人工費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說明問題。
·構成比率法
又稱比重分析法或結構對比分析法。通過構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及各成本項目占成本總量的比重,同時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從而為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明方向。
·動態(tài)比率法
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項目成本分析的基礎。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的對象為已完成分部分項工程,分析的方法是:進行預算成本、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的“三算”對比。
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的資料(依據)是:預算成本來自投標報價成本,目標成本來自施工預算,實際成本來自施工任務單的實際工程量、實耗人工和限額領料單的實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