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直播官方版-奶昔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奶昔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中藥詞典 外用藥——大風子

來源:網(wǎng)絡發(fā)布時間:2009-09-27

  【別名】大楓子(《品匯精要》),麻風子(《全國中草藥匯編》),驅蟲大風子(《臺灣藥用植物志》)。原植物海南大風子又名:米康茄、尾加木(廣西龍州)。

  【英文】ChaulmoogratreeSeed

  【拉丁】大風子SemenHydnocarpiAnthelminticae,海南大風子SemenHydnocarpiHainanensis

  【商品名】大風子、大楓子、泰國大風子。

  【處方名】大楓,大風子,風子炭,大風子油,大楓子,大楓子仁。

  【性味】味辛,性熱,有毒。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效】祛風燥濕,攻毒殺蟲。

  【考證】  本品始載于元代朱丹溪《本草衍義補遺》,為進口藥材,以后諸家本草多有收載�!毒V目》將其載入木部喬木類,謂:"今海南諸國皆有之。"并引用周達現(xiàn)真臘記:"大風子乃大樹之子,狀如椰子而圓。其中有核數(shù)十枚,大如雷丸子,中有仁白色,久則黃而油,不堪入藥。"據(jù)此形態(tài)、分布描述,與今之大風子相一致。

  ①《本草求原》:"大楓子,須用紋銀煎三日夜,去其浮油,以殺其毒,否則燥痰而傷血,多服必致失明。"②《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大楓子及其油脂有毒,中毒癥狀:惡心、嘔吐、胸腹痛,嚴重的可出現(xiàn)溶血、腎炎、肝脂肪變性等。解救方法:洗胃、導瀉、服活性炭。對癥治療:胸腹痛可用鎮(zhèn)痛劑;如有溶血,可口服硫酸亞鐵及注射復方卡古地鐵,必要時輸血。"

  【藥源】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HydnocarpusanthelminticaPierre、海南大風子Hydnocarpushainanensis(Merr.)Sleum[TaraktogenoshainanensisMerr.]的成熟種子。

  【形態(tài)】1.大風子

  常綠喬木。樹干直立,枝伸長。葉革質互生;葉柄長0.6~3cm;內(nèi)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0~30cm,寬3~7cm,先端鈍尖,基部鈍圓,全緣,兩面無毛;側脈8~10對,網(wǎng)脈明顯。花雜性或單性,1~數(shù)朵簇生,花徑約2cm,花柱長1~4cm;雄花萼片5,卵形;花瓣5,卵形,黃綠色,能育雄蕊5個,花絲短而肥厚,外輪雄蕊通常退化成鱗片狀,著生瓣基,中央有退化子房;雌花的退化雄蕊合生成紡錘狀體,子房卵形,被長硬毛,花柱粗短,被柔毛,柱頭5裂,常成冠狀反卷。漿果球形,直徑6~12cm,果皮堅硬。種子30~50顆,卵形,略呈多角體狀,外種皮角質,胚乳豐富�;ㄆ�1~3月。

  我國臺灣、海南及云南等地有栽培。原產(chǎn)東南亞地區(qū)及印度等國。

  2.海南大風子

  喬木,高6~9m.葉互生;葉柄長約1.5cm;葉紙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長8~14cm,寬3~6cm,先端急短尖而鈍頭,基部楔形,全緣或具不規(guī)則的淺波狀鋸齒;側脈纖細,每邊7~8條�?偁罨ㄐ蛞干�,長1~1.5cm,無毛;雄花:密集,萼片4,橢圓形,花瓣4,腎狀卵形,邊緣有緣毛,雄蕊12,花絲疏被短柔毛,花藥呈圓形,雌花:花被與雄花的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約15,子房卵狀橢圓形,密被黃色絨毛,1室,側膜胎座5個,胚珠多數(shù),花柱缺,柱頭3裂。漿果球形,直徑4~7cm,密被褐色柔毛,果皮革質。內(nèi)含種子約20顆,略呈三角狀卵形,長約1.5cm.花期4~9月,果期5~10月。

  生于山地疏林的半陰處及石灰?guī)r山地林中。分布于海南、廣西等地。

  【產(chǎn)地】1.大風子 主產(chǎn)于越南、泰國,以及印度尼西亞、印度、柬埔寨等國。我國臺灣、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島有少量出產(chǎn),但尚未形成商品。2.海南大風子 產(chǎn)于海南、廣西。資源不少,目前尚少收購。

  【采收】10~12月,當樹上部分果實的果皮裂開時,即可全部采收,攤放至果肉軟化,去皮,將種子洗凈,曬干。

  【炮制】大風子:揀凈雜質,篩去灰土,用時搗碎,或除去種皮,取凈仁。

  大風子霜:取大風子凈仁,碾如泥,或碾碎蒸透,用吸油紙多層包裹,壓榨,去盡油,研細過篩。

  【商品情況】

  【藥材特征】

  (1)大風子種子略呈不規(guī)則卵圓形,或帶3~4面形,稍有鈍棱;長1~2.5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較小一端有凹紋射出至種子1/3處,全體有細的縱紋。種皮堅硬,厚1.5~2mm,內(nèi)表面淺黃色至黃棕色,與外表面凹紋末端相應處有一棕色圓形環(huán)紋。種仁外被紅棕色或黑棕色薄膜,較小一端略皺縮,并有一環(huán)紋,與種皮內(nèi)表面圓形環(huán)紋相吻合。胚乳肥大,乳白色至淡黃色,富油質;子葉2枚,淺黃色或黃棕色,心臟形;下接圓柱形胚根。氣微,味淡,有油性。

  以個大、種仁飽滿、色白、油足者為佳。

 �。�2)海南大風子種子略呈四面體,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長1~2cm,寬0.5~1cm.表面灰黃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數(shù)隆起的縱脈紋,種臍位于種子的一端。種皮硬而脆,厚0.5mm,易碎。種仁不規(guī)則長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細皺紋;胚乳黑棕色,子葉心臟形稍尖,色較淺。

  【應用】

  用于麻風,梅毒,惡瘡,疥癬。大風子味辛,性熱有毒,功能祛風燥濕,攻毒殺蟲,為治麻風病的專藥,外用為主,少作內(nèi)服,并多入復方,以加強療效,減低毒性。治麻風、梅毒惡瘡,《嶺南衛(wèi)生方》以本品燒存性,與麻油、輕粉研涂,并以其殼煎湯洗之。治大風眉目遍身穢爛,配燥濕、祛風、殺蟲之防風、苦參、蟬衣研末為丸內(nèi)服,如《解圍元藪》大風丸;現(xiàn)每與苦參、蒼耳子、川芎、白花蛇等祛風燥濕藥配用,以增加療效。治疥瘡可與燥濕殺蟲止癢之輕粉、枯礬相通,如《癘瘍機要》大風子膏;或與硫黃、輕粉、樟腦等配制散劑局部外用。用于癬瘡,可與硫黃、雄黃、枯礬同用,如《血證論》大風丹。治頑癬,《外科正宗》以本品配斑蝥、土槿皮、輕粉等浸酒或煎汁外涂。

  用于灑皶鼻,麻疹,皮炎,手足皸裂,亦取其祛風燥濕,殺蟲止癢之效。大風子配木鱉子、輕粉、硫黃同研末,于晚間冷開水調涂,可治酒皶鼻。治手足皸裂,《壽域神方》單用本品搗敷局部。治急性蕁麻疹,可合大蒜搗爛,煎水涂搽。治神經(jīng)性皮炎,以本品配白鮮皮、五倍子、松香、鶴虱草、苦參等殺蟲、祛風、止癢之品研末煙熏患處。

  【用量】0.30-1.00g

  【禁忌】本品性毒烈,一般只作外用,內(nèi)服宜慎。必須作內(nèi)服劑用時,當稀釋于復方中用,并不得過量或持續(xù)服用。外用也不得過量或久用。陰虛血熱、胃腸炎癥、目癥患者均忌服。本品中毒時可出現(xiàn)頭暈、頭痛、胸腹痛、惡心、嘔吐、四肢乏力、全身發(fā)熱感,嚴重時可出現(xiàn)溶血、蛋白尿及管型、肝脂肪變性等癥狀。

  【附方】

  1.治大風癩大楓子不拘多少,燒存性,研細羅過,與輕粉等分。用麻油調敷瘡上,極妙。如濕只干摻之。(《普濟方》引《經(jīng)驗良方》)

  2.治疥瘡①羊尾子油二片,大風子二十個(去皮),白硫黃一錢,楂肉三十個(去尖)。上合做一處搗爛,生絹布袋裝。每日掌在手中聞。(《普濟方》)②大楓子五錢,水銀一錢五分,明礬、花椒各二錢。研勻,以豬油拌藥搗爛,搽。(《瘍醫(yī)大全》)

  3.治膿窠疥大楓肉、杏仁、桃仁各四十九粒。研細,用麻黃五錢,豬油熬去渣,和藥調搽。(《瘍醫(yī)大全》)

  4.治風瘡燥癢,疥癬大楓子肉半兩,輕粉、枯礬各些少。上搗為膏,擦瘡上。(《證治準繩?瘍醫(yī)》楓實膏

  5.治癬遍身及面大楓子、檳榔各五錢,硫黃三錢。醋煎滾調搽。(《仙拈集》三仙散)

  6.治癬癢各瘡大楓子肉三錢,土硫黃二錢,枯礬一錢,明雄黃二錢。共為末,燈油調搽。(《血證論》大楓丹)

  7.治裙邊瘡(一名褲口風瘡)大風子一百個,枯礬五分,川椒末一錢,輕粉一錢。用真柏油調搽即愈。(《洞天奧旨》大風膏)

  8.治水出皮炎大風子、雄黃各30g,冰片(或樟腦)0.6g,熟石灰粉15g.共研細末,外撒。撒藥前先用青凡木搗爛,也可用苦楝樹皮或刺莧菜泡開水洗患處。(南藥《中草藥學》)

  9.治痜瘡大楓子仁、木別仁、蛇床子各半兩,水銀三錢(研,散于內(nèi))。上先以刀刮去瘡痂,花椒湯洗凈,外用麻油熬成珠,調藥付和麻油,遍身自上而下擦之。(《景岳全書》)

  10.治風刺鼻赤用大楓子肉十個,木鱉子肉五個,輕粉、硫黃各一錢五分。共為末,夜夜唾調涂之。(《本草匯言》引《單氏家抄》)

  11.治男婦頭痛,不論偏正新久,但夏月欲重綿包裹者鬧楊花(凈末)-錢,槿樹花(凈末)一錢,大風子(白肉去油)五分。共研。每服六分,蔥酒調服,洗浴發(fā)汗自愈。(《外科正宗》)

  【文獻】

  【醫(yī)論】

  1.從性味論大風子的功用繆希雍:"稟火金之氣以生,故其味辛、苦,氣熱,有毒。辛能散風,苦能殺蟲燥濕,溫熱能通行經(jīng)絡。世人用以治大風癘疾及風癬疥癩諸瘡,悉此意耳。"(《本草經(jīng)疏》)

  2.論大風子性燥熱劣,不宜內(nèi)服倪朱謨:"大風子肉搗膏,擦風癩疥癬諸瘡之藥也。此物質潤性燥,瀕湖方治瘡疥僅供外涂,能潤皮膚,殺蟲止癢,不堪服食。粗工述庸人語,每治大風癩疾,與苦參同用,作丸服,殊不察此性燥、熱劣,有損液閉痰之虞,而傷血分,至有風癩未愈而先失明者。用之外涂,其功不可沒也。"(《本草匯言》)

  【成分】

  種仁占全種子的30%,約含脂肪油50%.大風子油于20~30℃間凝固,故在寒冷氣候即變成油膏狀。油的性質:n1.4715~1.4753,[α]+42.5~51.50(氯仿),酸價1~20,皂化價187~226.5(平常200~210),碘價94~113(平常93~104)。油的折射率較高,有旋光性,能溶于90%熱乙醇,是其特點。油的脂肪酸有大風子油酸(Chaulmoogricacid)、次大風子油酸(Hydnocarpicacid),及少量飽和脂肪酸(如硬脂酸、棕櫚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等)。大風子油酸及次大風子油酸在油中大部分是成甘油酯,如一大風子油酸、二次大風子油酸甘油酯、一次大風子油酸、二大風子油酸甘油酯。此二結構特殊(都有一個環(huán)戊烯)的脂肪酸甘油酯,是藥的有效成分,約占總油量的90%。就抗麻風的藥效而論,次大風子油酸強于大風于油酸,而二者并用時又強于獨用。種子含多量脂肪油(大風子油,hydnocarpusoil),油中主要含次大風子酸(hydnocarpicacid)、晁模酸(chaulmoogricacid)以及二者的甘油酯,另含油酸、棕櫚酸及大風子烯酸(gorlieacid)等。此外尚含環(huán)戊烯甘氨酸cyelopentinylglycine)等。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