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喻義 比喻(語言學稱為“隱喻”,此處為方便理解,棄之)也是英語的一大特色,簡而言之就是以此物來說彼物,一般來說是以具體的物來說抽象的物。如果理解一些基本的比喻,能由具體的物想到相應的抽象事物,抽象的事物就變得十分鮮活生動起來。相反,它帶來的就是文不對題、莫名其妙。 publication of the letter came two days after lord irvine caused a ___ of media protest when he said… a.storm b.rage c.flare d.flash 2001年這一道考研題也非常典型地體現(xiàn)出了考研的思路。 如果字對字地翻譯,易把of結(jié)構(gòu)理解成“媒體抗議的什么”,死路一條。而如果對基本隱喻有感覺,知道常用“a … of …”這樣一種結(jié)構(gòu)來使事物形象化,大致相當于“…一樣的…”,則此題迎刃而解。答案a,暴風雨般的抗議。類似的結(jié)構(gòu)并非鳳毛麟見,而是屢見不鮮。只不過因為缺乏總結(jié),一直視而不見而已。a shower of criticism,a flood of refugee.shower本意“陣雨”或“淋浴”,用陣雨或淋浴來描述猛烈的批評,豈不妙哉!同樣,以洪水比喻難民,也是歷歷如畫。 從這個角度來看,該題其它幾個的設(shè)置意圖就十分明顯了。rage本來就是抽象概念,此處不宜。flare和flash都是具體事物或動作,而且也常用于比喻。只是不適用這比喻這里的“抗議”。前者本意指“火焰突然變旺”,故有下面的說法:violence has flared up again. 暴亂又起。后者本意“短暫閃爍”,故有“a flash of inspiration”指“靈機一動”或“靈光一閃”。 再看一句:i wouldn't come up here again, not until we've nailed this killer. 此句理解障礙主要是nailed, 本來我們記得它是一個名詞,意為“釘子”,一看是過去式,顯然搖身一變成了動詞。如果就“釘子”想“釘子”或“釘釘子”,想破腦袋句子也無法理解。 如果知道英語習慣性的隱喻思維,很容易想見:“釘釘子”這一動作,目的或結(jié)果是使事物穩(wěn)定或確定,此處賓語是killer,意思是找全證據(jù),確定兇手。其實,漢語也有相應的比喻。我們表達“確定無疑”的時候,不是也有“板上釘釘”這樣形象化的說法嗎? 語言學的研究已經(jīng)揭示:跟一詞多義一樣,比喻也絕不是個別現(xiàn)象。相反,它在英語中無處不在。不理解基本比喻思維,英語難免還是一鍋夾生飯。所以考研將此作為考點,應該說是考到了家。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英語核心詞匯復習技巧(一) |
|
閱讀下一篇:考研英語核心詞匯復習技巧(三)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二真題匯總 |
·考研熱升級:就業(yè)隱患引發(fā)考博熱 |
·考研初試成績3月可查 4月中旬開始調(diào)劑工作 |
·澳門大學公布新學年招生計劃 招外地碩士生3成 |
·2010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英語二真題及答案 |
·2010年考研英語真題及答案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一試題匯總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一試題(十一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一試題(十)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一試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一試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一試題(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