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說,領導力最好譯作領袖力。因為我們通常所說的領導,是那些擔任領導職務的人。而領袖是真正發(fā)揮了領導作用的人。領導有職位,領袖有成果。領導有下屬,領袖有追隨者。領導使用權力,領袖使用領導力。
總理當然是領導,省長、縣長也是領導。CEO當然是領導,經(jīng)理、主管也是領導。如果領導發(fā)揮了領導作用,把下屬變成了追隨者,領導也就成為了領袖。但組織中更常見的情形,是只有領導,沒有領袖。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fā)生的地震災難,全中國三十年不遇,地動山搖,觸目驚心。每一次危機,都可以說是危險中有機遇,這次災難也不例外。我們看到的除了令人揪心、痛心和傷心的慘劇,也有許多令人觸動、感動和激動的亮點。其中之一,就是在“震中”領導的溫總理身上,我們看到了更多的領袖成分。
溫總理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xiàn),怎樣發(fā)揮了領導力?我借用領導力大師本尼斯跟人合著的《領導者》(可以譯作《領袖們》)的框架,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以愿景喚起注意。
領袖用愿景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正確的地方。《領導者》一書通過對90位領袖的訪談,總結(jié)出四大領導力策略,第一條就是“以愿景喚起注意”。另一位領導力大師科特總結(jié)了領導者和管理者的不同,第一個就是領導者“制定并溝通愿景”。
愿景一般針對長期而言,比如“和諧社會”就是愿景。對于地震災難這樣的危機事件,愿景就是確定要事�;蛘呷纭额I導者》所說:“領導者做正確的事,管理者正確地做事�!睖乜偫淼念I導力的一大體現(xiàn),就是確定了“正確的事”——救人。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并不容易。想一想在“非典”一開始的時候,領導層確定的“正確的事”是什么?是“穩(wěn)定”——也就是封鎖消息,否認真相。那不是領導,是誤導。
溫總理把救災各方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救人這件正確的事情之上。我讀到一個小故事,一支救援小隊在危房中長時間救人成功,他們那樣做不僅冒著生命的實質(zhì)危險,而且冒著違規(guī)操作的程序風險。我想,這是救人這個愿景深入人心的結(jié)果。
二、以溝通賦予意義。
這是《領導者》書中說的第二點領導力策略,也就是科特說的領導者“激勵與鼓舞”。溝通一方面賦予愿景以意義,就像溫總理對“以人為本”的反復強調(diào),和在廢墟上對還被埋在廢墟中的兒童的呼喊。另一方面,賦予行動以意義,就像溫總理對軍隊說的“人民養(yǎng)著你們,你們看著辦吧”,實際上是一種激勵和鼓舞。
三、以定位換取信任。
這是《領導者》總結(jié)的第三種領導力策略,就是言行一致,而且堅持不渝。其實也就是“以身作則”,這是另外兩位領導力大師庫澤斯和波斯納總結(jié)的五種領導力行為中的第一種。溫總理不僅確定了“救人”的要旨,而且言行一致,在大小不斷的余震中出現(xiàn)在震中,出現(xiàn)在救人的第一線,以身作則地體現(xiàn)這一原則。
有個朋友,認為應該更理性地看待救災以及救災引出的問題。她舉了美國電視劇WestWing為例子,說“劇中美國卡特里娜颶風時,白宮認為總統(tǒng)留在受災地超過了24小時都是不適當?shù)男袨椤?偨y(tǒng)為自己感情受感動,留在受災地,反而增加了受災地的負擔。白宮建議總統(tǒng)立刻回華盛頓�!�
對于溫總理在第一線指揮,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指揮的有效性,我并不了解。但是我相信,如果溫總理留在北京強調(diào)救人,跟在受災現(xiàn)場說救人,效果是不一樣的。語言能夠吸引目光,行動才能贏得人心。溫總理對愿景的身體力行,才能最大程度地贏得注意力,同時也是最大程度地激勵和鼓舞。
當然,地震災難提出來的領導力挑戰(zhàn)并沒有結(jié)束。在救人之后,正確的事是什么?對于防災減災,長遠的愿景是什么?對于沖突的價值觀(環(huán)境與發(fā)展、平等與效率、局部與全局)如何調(diào)和?應該怎樣在新的長遠的愿景下團結(jié)各方、激勵眾人?人民仍然在期待、在召喚領導力。
震中領導,相對容易,因為地震已經(jīng)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注意力。震后領導,才是對領導力的更嚴峻考驗。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zhuǎn)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