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夏天,離開老東家麥肯錫,劉苑茉從上海出發(fā),抵達位于波士頓的哈佛商學院。靜靜流淌的查爾斯河,綠意融融的草坪,天空中時常劃過的飛鳥,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
Pre-MBA的過程有時候甚至會讓人有種錯覺,似乎讀哈佛商學院的MBA也并不是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樣辛苦。9月之前,劉苑茉的狀態(tài)顯得悠閑而篤定。
而隨著第一個學期的到來——早晨7點進入教室,上午8點到下午2點的課程,數(shù)不清的講座、社團活動,再加上作業(yè)和對第二天案例的預習,劉苑茉發(fā)現(xiàn),自己連坐下來發(fā)呆的時間都沒有。
“我很吃驚”,劉苑茉回憶。后來她漸漸明白,哈佛的MBA,的確是“每一天的每一分鐘都在(MBA的)過程中”。
對MBA學生來說,在哈佛商學院,就意味著將整個生活與MBA學習完全融合起來,這是一個全方位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割裂出來的“知識的學習”。
盡管劉苑茉曾經(jīng)拿到一個金融學的碩士學位,但也不能免修相關的必修課。原因在于,哈佛希望所有的MBA學生能夠參與這些課程,那些有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可以在團隊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另一個讓她驚奇的現(xiàn)象是,自己周圍的同學,經(jīng)歷是那么豐富和特別。除了那些和她一樣,是在一家知名的公司里經(jīng)過系統(tǒng)訓練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之外,還有從伊拉克戰(zhàn)場回來的,以及一直奔忙在非洲做公益事業(yè)的人士。
事實上,這正是契合了哈佛商學院對于MBA的理解,無論學生來自何方,去向何處,他們都是以團隊領袖的身份出現(xiàn)的,因此,不管是經(jīng)濟、金融、企業(yè)還是政府、軍隊、教育、傳媒領域,都可能有哈佛的MBA。
最初的忙亂在第一個學期結束時結束了。這個不一樣的人生旅程,給了劉苑茉很多思考的機會,她越來越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都不是能夠計劃的,但人生有一些原則卻必須明確。
在一篇博客里,她寫道:“……對自己的選擇和生活負責,當需要選擇需要放棄的時候,可以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可以想到漫長生活需要的是什么,可以不只是跟著那些一時的東西弄得自己手忙腳亂。”
這一年,劉苑茉有機會讀到一些在上世紀70年代畢業(yè)的學長所寫的回憶錄,這些文字篇幅很短,但文風樸實,沒有人會談及自己在過往的歲月里取得了多么輝煌的成就,但卻一定會言辭懇切地講到在工作中、生活中遭遇的打擊。
這些真誠的回憶錄,給劉苑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觸動,也恰恰暗合了她此前的一些想法。在前高盛投資的一位全球副總裁教授領導力和組織行為課堂上,劉苑茉又進一步完善了自己對事物“基本原則”性的看法。
“我相信,公平、公正的原則還是主宰這個世界的,雖然有時候你看不到它在運轉(zhuǎn)。”“任何一個成功都不能以犧牲做人的價值觀為代價,10年或者20年后你再回頭想想,會覺得不值得。”
第二個學年的時候,劉苑茉和她的同學,與其他幾所商學院的MBA一起,參加了一個“企業(yè)解決貧困問題”的項目,她深刻地感受到,哈佛商學院的系統(tǒng)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全局化的視野,以及大量案例分析所積累的經(jīng)驗。
兩年倏忽而過,4月的一天早晨,劉苑茉和她的同學們沒有進行慣常的案例分析,而是和院長一起共進早餐。
隨后,一個主角是哈佛商學院的案例被分發(fā)下去,已經(jīng)積累了超過500個案例討論經(jīng)驗的劉苑茉,和她所在的團隊一起,開始就哈佛商學院的歷史、未來面臨的挑戰(zhàn)、如何經(jīng)營哈佛商學院等問題展開討論。
午餐時間,哈佛商學院的禮堂里一直在播放一部錄像,沒有空洞的想法、冠冕堂皇的祝福,錄像的主角,是那些為哈佛商學院服務的后勤人員、IT人員、廚師、擦黑板的工作人員……
“people、people、people”,劉苑茉終于明白,一切都來源于人,一切都歸結于人,哈佛商學院如是,管理亦如是。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zhuǎn)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