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聯系、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
本章復習重點:1、兩個觀點:聯系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2、三個基本規(guī)律:對立統一規(guī)律,量變和質變規(guī)律,肯定和否定及其關系;3、四對范疇:必然,偶然;本質,現象;原因,結果;可能和現實。
在這一章的學習中我們要始終記住反對的錯誤觀點是形而上學,因為我們學習的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一、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
(一)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1、聯系的特點(選擇題)
(1)客觀性:凡真實的聯系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系。要求人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2)普遍性:見普遍聯系觀點
(3)多樣性: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主要聯系和次要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
(4)條件性:任何事物都是有條件的。斯大林—一切都要以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5)整體性或者系統性
任何事物都是作為系統而存在的。(正確的論斷,體現了聯系的觀點,整體的觀點。系統就是相互聯系的要素構成的有一定功能的整體。)
系統的主要特征:1)系統的整體性;2)系統的結構性;結構性決定系統的功能、屬性;3)系統的層次性;4)系統的開放性。
整體性觀點的兩層含義:1)系統的整體性只能存在于各個組成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各個孤立要素的性質和功能的簡單相加。亞里士多德“整體不等于各個孤立部分的綜合”。2)處于某個系統中的要素,其性質、功能要受到該系統整體的影響和制約,離開了整體,其性質就要發(fā)生變化。黑格爾“從人身體上割下來的手,就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手”。
系統的基本特征具體的體現了普遍聯系這一世界比較本質的特征。世界的普遍聯系與世界的系統性是內在統一的。所以唯物辯證法在堅持世界普遍聯系的觀點的同時,也堅持系統的觀點。
2、普遍聯系觀點及其方法論意義:
普遍聯系觀點的三個要點:任何具體事物都是在一定的聯系中存在和發(fā)展的,沒有絕對孤立的事物;世界是一個聯系的整體,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或者環(huán)節(jié);聯系是以事物之間的差別為前提的,但是這種差別或者界限不是永恒不變的。(第4條:世界的普遍聯系都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所謂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聯系的媒介、環(huán)節(jié)和橋梁。)
方法論意義: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樹立起聯系的觀點,整體的觀點,全局的觀點;反對孤立、片面的看問題。普遍聯系的觀點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方法論基礎。
例子: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恩格斯反對形而上學思維的例子:形而上學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評價一個事物不能一刀切,不能簡單化。這種思維把好與壞絕然對立起來。要看到非此即彼,又要看到亦此亦彼的方面。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對立,市場和計劃并不是哪個制度所特有的,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姓社姓資。
如果要求我們用此觀點來分析問題時,我們可以聯系到對外開放政策(為什么這么做呢,普遍聯系的觀點,找到切入點,世界是一個聯系的整體,任何民族和國家都不能孤立的發(fā)展);全球化問題這種現象也可以用聯系的觀點來理解。
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3、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整體觀:作為材料把握。
(二)發(fā)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強調的是發(fā)展。
1、發(fā)展的實質
發(fā)展是比運動、變化更為深刻的范疇。他們都是非靜止的狀態(tài),但是運動、變化泛指一切過程既包括前進的,也包括后退的,既包括上升的,也包括下降的;而發(fā)展本身含義是前進,上升的運動變化。
發(fā)展的方向和實質是前進,上升的。但是就發(fā)展的道路和形式而言,它有曲折性和暫時的倒退。
發(fā)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
過程的思想就是發(fā)展的思想。過程是指事物產生、發(fā)展、滅亡的歷史。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
“在辯證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比較終的東西,絕對的東西,神圣的東西,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么都不存在。”
方法論:唯物辯證法過程充分體現了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它要求我們要用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認識和解決問題,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和全過程,堅持用變革的發(fā)展觀來指導實踐。
(三)規(guī)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規(guī)律不用死背,理解就行。以多項選擇題出現。
1、規(guī)律及其特點
規(guī)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規(guī)律和必然性,本質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規(guī)律和必然性,本質有時候可以互換。
規(guī)律的特點:客觀性,穩(wěn)定性(重復性),深刻性,普遍性。
人們既不能創(chuàng)造規(guī)律,也不能廢除規(guī)律,而只能發(fā)現、把握和利用規(guī)律。無論是自然規(guī)律還是社會規(guī)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四對范疇:概念,定義要記住;二者關系的要點要掌握;每一對范疇的方法論意義。
2、本質和現象:
區(qū)別: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本質是事物的內在聯系;現象是具體的,個別的,本質是抽象的,一般的;現象是易變的,易消逝的,本質是相對穩(wěn)定的;現象是豐富的,本質是深刻的,單純的;現象可以通過感官來感知,本質必須通過思維來把握。
聯系:本質決定現象,并通過現象來表現;現象表現本質,任何現象都是本質的一定方面的表現。假象也表現本質,它是現象的一種,歪曲的,顛倒的現象。但假象不同于錯覺。
馬克思“如果現象和本質是合而為一的話,那么任何科學研究都是多余的”。
方法論:現象和本質的對立表明,科學研究是必要的;現象和本質的統一又表明通過科學研究揭示本質是可能的。這實際上告訴我們兩者的關系對我們的科學研究有指導作用。
康德:不可知論者。認為“世界有兩重現象,或者兩重世界,一重叫自在之物(本質世界),另一叫彼岸之物(唯我之物,表面現象)。人的認識只能以感性認識為基礎,而感性認識只能把握到現象,所以我們認識永遠不能把握本質。
黑格爾對此進行了批判“康德的思想錯誤在于割裂了現象和本質的聯系,現象是對本質的反映,人們可以通過思維認識,發(fā)現現象背后的本質”。
3、必然性和偶然性:
英雄人物的出現是偶然的。(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看待任何一種事物的發(fā)展都要看到兩方面。
必然性是事物聯系和發(fā)展過程中,必定要發(fā)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它起決定作用;偶然性是事物聯系和發(fā)展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不確定的趨勢,它的作用能加速和減緩事物發(fā)展的趨勢。
區(qū)別:(1)產生原因不同:必然性產生于事物內部的根部矛盾,偶然性產生于非根部矛盾和外部條件;(2)表現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比較穩(wěn)定、時空上比較確定,使同類事物發(fā)展普遍具有的發(fā)展趨勢,偶然性則是不穩(wěn)定的、暫時的、不確定的,是事物發(fā)展中的個別表現;(3)它們在事物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發(fā)展中處于支配地位,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從屬地位,對發(fā)展的必然過程起促進或者延緩的作用,使發(fā)展的確定趨勢帶有一定的特點和偏差。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體現了事物發(fā)展的必然性,但瓜大瓜小,豆大豆小體現了偶然性。
聯系:沒有純粹的必然性和純粹的偶然性,必然性依賴于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為必然性的實現開辟了道路。價值決定價格,但在市場上表現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價格與價值相等;社會發(fā)展的迂回,曲折就是偶然性。偶然性也離不開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割裂兩者的關系會導致三種錯誤觀點:(1)機械決定論:只承認必然性,導致宿命論。(2)唯心主義非決定論:只承認偶然性,根本否認必然性,也會導致宿命論;(3)既承認必然性,也承認偶然性,但認為有些事情是純粹必然的,有些是純粹偶然的。將兩者看成孤立地沒有聯系的現象。這種觀點在科學上的突出表現就是主張只有必然的東西才是科學研究的對象,偶然性同科學無關。
方法論意義:①要求我們既要重視必然性的作用,也要注意偶然性的作用。要注意必然性在科學研究實踐中的作用,是科學研究實踐的前提�?茖W研究就是承認必然性,規(guī)律性。另外,從實踐來看,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毛澤東,列寧,恩格斯,馬克思,黑格爾都提到過)。
②要重視偶然性在事物發(fā)展中特別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科學的任務正是要從偶然性中發(fā)現必然性。
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錯誤的論點,因為偶然性和必然性不是絕對對立的,是辯證統一的,這句話割裂了二者的關系,忽視了偶然性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4、原因和結果
從關系來講:前后相繼,彼此制約的關系。/凡是前后相繼的關系都是因果關系。(錯誤)關鍵要看是否有彼此制約的關系,也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原因和結果的界限是不確定的”。
關系:用矛盾的觀點來考慮,(1)原因和結果的區(qū)分既是確定的,也是不確定的。在一定范圍內,因是因,果是果,不能倒因為果,也不能倒果為因。(2)在較長的鏈條中,因和果可以相互轉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新的生產關系改革后又會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又成了因。)(3)因和果的關系是復雜多樣的。
方法論意義:其一、它是辯證唯物主義決定論原則的內在依據。要識別和反對非決定論、宿命論、神學目的論等錯誤觀點。其二,它為人們自覺的有目的的活動提供了方法論指導。正確認識因果聯系,可以提高實踐活動的預見性。(善于總結經驗,無論成功與失敗,根據一定的現象做出預測,能夠調整我們的行動方案。)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是自覺的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決定論和非決定論這對范疇:決定論:承認規(guī)律性,必然性,因果關系。如果否認這些觀點就是非決定論。
下面兩種觀點:
社會形態(tài)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與自然界的發(fā)展有相似的地方,都有客觀規(guī)律)(馬克思:決定論觀點)
世界歷史只不過是一大堆雜亂無章時間的堆積。(光講偶然性,否認必然性,非決定論)
在決定論中又分兩種:機械決定論(在規(guī)律性上,它否認能動性,光承認必然性,否定偶然性,在因果關系上,否認多因多果非線性的因果關系,簡單化了因果關系),辯證決定論。
5、可能和現實
可能性和現實性是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系的范疇。
現實性:已經產生的有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潛在的東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預示事物發(fā)展前途的種種趨勢。
如何正確分析可能性: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分析,從質上分析要區(qū)分三種情況
①要區(qū)分可能與不可能;②要區(qū)分現實的可能與抽象的可能;③要區(qū)分好的可能與壞的可能。
把不可能當可能,就會碰壁,就會勞而無功;如果把可能當不可能,就會放棄一些機會�,F實的可能是在可以預見到未來,通過創(chuàng)造條件可以實現的。非現實的可能,雖然理論是可行的,但是現實是不具備條件的。我們不能把抽象的可能當作現實的可能,應該把現實的可能做好。
趨利避害;實現好的可能,避開壞的可能。
任何事情都是由現實向可能轉化的,但必須有一定的條件,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
二、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肯定與否定及其關系
三大規(guī)律: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個規(guī)律核心的內容。
都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但揭示的角度不同
量變質變的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不同狀態(tài)。不同狀態(tài)的內容構成了規(guī)律的內容。
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揭示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和道路。方向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
對立統一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識兩種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主要分歧在于:
(1)是否承認聯系;(2)是否承認發(fā)展;(3)是否承認內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是兩者對立的焦點和實質,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1
2011.08
第二章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辯證唯物主義 2-4 章可相繼被看作 唯物論—辯證法......
21
2011.08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重在理解)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是哲學中的偉大變革 偉......
21
2011.08
分析題綜合性比較強:不是考一個知識點,而是考幾個知識點,所以要靈活運用,把握一個知識點的相關......
21
2011.08
2012年考研復習已經開始進入了強化階段,相信大多數準備考研的同學都關注著2011年的分數線。想通過......
20
2011.08
根據歷年的考研大綱發(fā)布時間,2012年考研政治大綱預計8月底9月初公布,育路教育網將在第一時間發(fā)布......
19
2011.08
為了幫助廣大2012年的考研學子們更好地復習,考研機構英語考研輔導專家們建議處在考研復習強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