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時,我們心里總是對象牙塔里的大學充滿了幻想,描繪出一副如夢如幻的藍圖,考研時也一樣,對于未來的研究生生活依然充滿幻想與期待。研究生生活并不是只有枯燥的學術研究,也不止是輕松的花前月下。其中,總有一些充滿魅力的專業(yè)吸引了關注的目光,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邊學邊玩的專業(yè)都有哪些,聽聽就讀其中的研究生們來講述他們的生活是什么顏色?
旅游管理——穿行于遙遠的藍天白云
“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像管理學家那樣做事”,這是對旅游管理專業(yè)形象的描述。旅游管理專業(yè)是一個與美景相伴的專業(yè),在美麗而又詩意的云南大學讀研,更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求學歲月。
云南是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這里的景點豐富多彩,在這片紅土高原上你能領略到不同民族繽紛而又獨特的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總是讓人流連往返。在云大讀研,每一個假期都是值得期待的出游時機,這一片紅土地上有太多的美景風情等著我們去駐足領略,作為旅游管理專業(yè)的研究生,我們當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我在跨考教育的研究方向是旅游開發(fā)和旅游市場營銷,主要是研究旅游市場規(guī)律和旅游產品特色;旅游企業(yè)營銷的理論、方法、戰(zhàn)略與策略,就業(yè)方向和旅游市場密切相連。云南省各個省、自治區(qū)的旅行社都很多,旅行社對學歷的重視程度不像某些機關事業(yè)單位那么嚴格,在校學生做兼職導游的情況很普遍。為了多了解一些旅游市場的業(yè)內情況以增加實踐經驗,我每年假期都會在旅行社實習一段時間,于是今年暑假就來到了大理。
在大理實習當導游之間,每天帶著旅行團的客人往返于蒼山洱海之間,看著美麗的白族姑娘,領略嫵媚而俏麗的“風花雪月”,聽聽白族古樂,逛逛大理古城,在南詔風情島上品嘗白族的“三道茶”,在洋人街的酒吧中和三兩游人舉杯高談,在東巴文化園里給游客講解納西族的神奇歷史……沉浸在大理古城的生活節(jié)奏中,總是讓我對生活充滿了感激。
實踐是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但是從就業(yè)情況來看研究生的動手能力比不過專門做這一行的高職或者大專學生,年齡的差距讓研究生們缺少了一些腳踏實地的闖勁。但是我們的優(yōu)勢是對事物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將理論和市場實際結合起來,才是研究生教育的優(yōu)勢所在。
人類學——叩問人類的歷史與滄桑
中央民族大學的人類學專業(yè)是國內比較好的幾所之一,吳文藻、費孝通等大師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不少著名學者和優(yōu)秀學子投入門下。在這里,我度過了兩年研究生生活,民大校園獨有的恬淡愜意的生活態(tài)度,也掩蓋了學術研究的寂寞和枯燥。每天早上,走在校園的林蔭林蔭道中,穿行在民族風格各異的建筑樓群中間,拐過古樸典雅的中式禮堂,路過現代化的綜合教學樓,邁進費老親筆題詞的圖書館,我一天的學習生活就開始了。
除了讀書和上課,我的導師總是鼓勵我們多看一些哲學、歷史、文學和藝術方面的知識。于是課余時間我都會去聽一些其他學者的講座,去看各類展覽,聽音樂、看電影,這些東西看似和學業(yè)無關,卻能潛移默化地陶冶精神氣質。在各個少數民族節(jié)日的時候,民大總是有各種慶祝晚會,而且,你還能在廣場上看到或三五個人引吭高歌,或一群人圍成一圈跳鍋莊舞。這些原汁原味的民族藝術,對于我們以后深入某一民族地區(qū)做民族志的調查研究是一種很好的積累。
田野調查是人類學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人類學研究生獨特的人生經歷,去年暑假我便和同學去了具有田野調查天堂之稱的云南做調研。我們在傣族和景頗族聚居地調查民族語言的發(fā)展現狀,每天奔波于學校、政府部門和街頭巷尾之間,做問卷、訪談,和當地人同吃同住,融入到他們的生活氛圍中調查語言在生活中的實用情況�;氐今v地后一邊統(tǒng)計問卷數據,和隊友們討論一天的調查收獲,還不忘一邊啃著大個的云南芒果。
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時間一般比較長,需要長時間深入調查現場取得第一手的資料,所以每一次田野調查的機會都很難得,雖然很累,但是卻從實踐中學到了許多調查方法,和不同文化差異的人打交道,也讓我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和彼此欣賞。我又要開始畢業(yè)論文的田野調查了,這次我依然要前往美麗而又風情的云南,為研究生涯再添一次美麗的記憶。
民俗學——游藝于那一片姹紫嫣紅 民俗學在我國已經有八十余年的歷史了,伴隨著中國民間藝術悠久綿延的歷史,這一學科的研究的范圍內容也越來越廣闊,主要是傳統(tǒng)的民族民間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風格各異的民間習俗,神秘離奇的民間信仰,五光十色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靈巧精致的民間工藝,豐富多彩的民族語言等都在我們的研究視野之內。
在學習這個專業(yè)之前,我只了解自己的民族,隨后才發(fā)現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就像一個文化資源的寶藏,每一個民族的習俗都有各民族的特點,如漢族的春節(jié)和婚喪、鄂溫克族的拜熊、彝族的火把節(jié)、苗族的跳月等,這些具有濃厚的民族特性的習俗都別有一番情趣。
在民間藝術的課堂上總是少不有意思的東西,色彩斑斕的年畫,精致淳樸的剪紙,我們討論的話題不離生活日用,卻總是發(fā)人深思別有韻味,比如衣服為什么里朝內面朝外穿?過年為什么要吃餃子?為什么絕大部分人都用右手拿筷子……從人們的耕田、打漁、養(yǎng)豬到穿衣、吃飯、住房,從結婚、生子、喪葬到信仰、諺語、民歌都是我們的研究范圍。學習的時間長了,你會發(fā)現我們的民族一脈相承、綿延千古的生活特性,從現代人的吃穿住行中發(fā)現一個民族的源流與痕跡。
對學科的了解逐漸多了,才發(fā)現民俗學真的是很有趣,我會為了一個節(jié)日習俗查資料、泡圖書館,循著自己的興趣,沉浸在某個問題的收集整理思考中,這個過程就像是一種生活的樂趣,抑或是一種境界,讓我學到了知識,也學會了生活。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