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對異地高考的反對處于人性的自私
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被稱為異地高考,被認(rèn)為是教育公平乃至社會公平的重要標(biāo)志。放開異地高考,不在于人性的取舍,而在于制度的公平與否。
資料顯示,北京考生考取北大、清華等名校的概率,高于其他省市考生的幾十上百倍。更讓人無法容忍的是,同樣是生活工作在北京,同樣要交稅、為城市發(fā)展作貢獻(xiàn),但因為沒有當(dāng)?shù)氐膽艨�,其子女便不能在�?dāng)?shù)貐⒓痈呖�,造成了大量�?ldquo;高考候鳥”,這不僅加劇了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成本,也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fèi)。
針對北京等地即將放開異地高考的消息,網(wǎng)絡(luò)上產(chǎn)生一個新詞:異鬧,即北京等地的一些家長組織起來,通過各種形式反對外地籍考生在京就地高考、錄取。
然而我們又很難說北京等地家長們的激烈反對是一種矯情。人性一定是有自私自利的一面的,尤其是當(dāng)這種利益本能在制度層面被長時間內(nèi)認(rèn)可的時候,這種人性上的自利性便不可避免地帶有傲慢與偏見。
放開異地高考,不在于人性的取舍,而在于制度的公平與否。北京家長自認(rèn)是放開異地高考的受害者,這無須加以道德苛責(zé),但也決不是反對放開異地高考的參考因素,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如此,才說明放開異地高考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人性可以是自私的,但公共政策必須是公平公正的。因為沒有人生活在孤島。人生活在社會之中,你的自私不能凌架于他人的權(quán)利之上。一個有序的社會,必然有一個對人性進(jìn)行馴化的過程�;蛘哒f,正是因為人性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弱點(diǎn),才需要公共政策來加以糾正和改良。這正是公共政策和決策的最大使命所在。一直以來,異地高考之所以懸而未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反對聲太大,對社會造成的沖擊太大,但要知道,正是因為這種畏難心理,加劇了今日的改革成本和阻力。
相關(guān)閱讀:
(責(zé)任編輯:王錚)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zhǔn)。
分享“熱議:對異地高考的反對處于人性的自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