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內地生逐漸融入港校氛圍 不只埋頭學習書本知識而是追求多元化發(fā)展
“到港校讀書,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不讀內地名校,到香港讀書,你后悔嗎?”從1998年港校在內地招生以來,幾乎每名在讀內地生都面對過這兩道歷史悠久的“必問題”,問者有親友、昔日的老師、師弟師妹,也有自己。內地生的身份使得他們在努力適應港校環(huán)境、應對學業(yè)挑戰(zhàn)的同時,也在審視、反思著內地教育的成敗。
學
允許學生“選錯項”
低年級就有機會搞科研
個人發(fā)展的機會“多如潮水”,尤其是向海外發(fā)展享有便利,這是港校最吸引內地同學的地方。2007年廣東高考物理單科狀元、廣州仔王書元曾代表中國參加亞洲賽區(qū)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獎,在拒絕北大的保送邀請后,他進了香港科技大學。“這里基本是西方的大學理念,鼓勵創(chuàng)新、機會很多、有活力”。他說,港科大所有本科生從低年級開始都有機會參與科研,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港校普遍與全球高校建立了交換生關系,例如港科大就可與100所全球著名高校合作,學生可以申請到國外進行為期一到兩個學期的交換進修,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
而在教育思路上,港校不會像內地學校那樣不給學生“選錯項”的機會。“學校允許學生不斷嘗試、選擇,直至找到自己最感興趣和發(fā)揮所長的專項。”王書元說,他曾研究“軟物質”兩三個月,后來發(fā)現(xiàn)對這個領域不感興趣,便退了出來。
在港校,學生如果中途“選錯項”,或者想去嘗試學習其他學科,而向學校申請延期畢業(yè),也不會被視為“學業(yè)失敗”。
教授很好找 考試難突擊
與其他港校不同的是,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的本科生都要在內地高校“委托培養(yǎng)”一年。這使得港大的學生在審視兩地高等教育模式時多了一分親身感悟。
畢業(yè)于港大社會科學學院的浙江人王力拓最喜歡港校的上課方式:只要學生有需要,隨時都能找到教授,“同學經(jīng)常和教授電郵聯(lián)系或當面請教問題,這點和國內教授‘神龍見首不見尾’很不相同”。例如文科每周都會有一堂導修課,同學們5到10人自由組合成一個小組,教授也會定期來輔導。
“最大的感受是內地高校‘嚴進寬出’,而港校是‘嚴進嚴出’,學習壓力很大。”畢業(yè)于港大商學院、如今在香港一家投資銀行工作的廣州妹謝佳寧說,在港校別指望像在內地那樣考前突擊一個月拿學分。“每門課程的成績由2場期中考試、1場期末考試,課堂發(fā)言、案例研究、課內討論等綜合而成。”謝佳寧笑言,內地高校老師還會劃個“考試范圍”,在香港是不可能的事。但這也讓學生學得更扎實。
內地理科生的群體形象被描繪為“不善言辭、埋頭讀書做實驗,不擅長跟人打交道”。而在2005年進入香港大學主修營養(yǎng)學、如今在港大醫(yī)學院讀研的廣州男生寧嘉看來,這并不符合港大理科生的形象。他入校后最驚訝的是,港大特別注意培養(yǎng)理科生的演講能力,每個理科生都要選定一個學科話題,經(jīng)過精心準備后,在全班同學和教授面前做報告,從而讓“悶嘴葫蘆”也能說會道。
思
個人發(fā)展不再
執(zhí)著“爭第一”
在港校的教育模式下逐漸學會“自己和自己比”,多元化發(fā)展,而不是執(zhí)著于非要贏得第一名,這是內地同學除了學業(yè)之外的最大受益之處,也是令許多人回答“投奔港校不后悔”的理由。
港大男生宋帥說,內地同學習慣在“單行道”上奮斗,為同一個目標擠破頭。成績往往意味著一切,成績也是衡量一個人在群體中位置的主要標志。“其實剛到香港時,我們之間會暗地里比較誰的高考成績更好、誰拿了獎學金。之后,會比較誰的GPA積點更高;直到讀研究生,也會比較誰做的實驗多、誰發(fā)的論文多。”
“我在港校見識了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性格也變得更開朗。”孫貝貝說,原本只愛圖書館、朋友圈子都是尖子生的她,對個人發(fā)展有了更多的思考。更重要的是,過去她有較強的“守”的心態(tài),不愿失去,不敢犯錯誤,而現(xiàn)在學會了主動爭取的積極狀態(tài)。
港校生活競爭處處在
在寧嘉看來,港校提供的機會多,但競爭也處處在。比如申請到國外高校交流,如果想去“搶手”的高校,不僅要課業(yè)成績好,還要過面試關。“有一次面試,大家都希望多點發(fā)言、表現(xiàn)自己,但有個同學卻先不發(fā)言,而是將前面每個發(fā)言人的觀點都記下來。最后,他回顧了每個同學的發(fā)言要點,并做了歸納總結。這個同學最終面試過關,如愿以償。”寧嘉由此體會到,港校會欣賞各種品質,這個同學就是用傾聽、總結贏得了機會。
內地高校在生活方面將學生管得“細”,而在港校更注重學生的自我管理。例如港大安排學生住宿時并沒有按照年級、專業(yè)、生源地歸類,而是刻意“打散”,且只安排學生第一年的舍堂(即宿舍),第二年住在哪兒,則要學生自己申請組合。
“現(xiàn)在學�?紤]到內地生的特點,會為內地生設專職輔導老師,幫助解決一些問題,”2006年廣東高考狀元、剛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yè)的孫貝貝說,例如想跟已經(jīng)工作的學長請教經(jīng)驗,學校會幫助安排,輔導老師也會對想在市區(qū)游玩的內地同學提供“攻略”。
玩
磨合多年
隔閡消融
港生和內地生常常被拿來比較。這兩個群體曾有過格格不入的尷尬:港生覺得內地生“好學、好悶”,內地生覺得港生“貪玩、物質”。謝佳寧說,內地生和港生的語言、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如果不去互相適應,在一起玩一兩次還可以,時間長了還是玩不到一起去的。”不過,經(jīng)過十多年的磨合,雙方都在努力打破隔閡,并互相增益。
港生也開始“泡館”
“在內地時,學校圖書館經(jīng)常要爭奪座位,剛到港大時我挺高興,因為聽說圖書館座位不緊張。”來自河南安陽的2005級港大男生宋帥說,因為很多港生沒有“泡館”的習慣。但現(xiàn)在,由于內地生越來越多,讓港生感到壓力,大家都往圖書館跑。“慢慢地,港大圖書館的座位也緊張起來,有時候還找不到座位。”宋帥說,這也算是帶動一種風氣吧!
“吹水”交到好朋友
以往內地生不愛參與除學科以外的社團活動,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內地同學積極參與舍堂(即宿舍)組織的活動。例如愛好體育的宋帥當上舍堂的游泳隊長,粵語普通話均流利的寧嘉扮演著同層兩地舍友的協(xié)調員。
港大舍堂活動每月會舉辦一場 由學生操辦的“高桌晚宴”,教職工和學生都要穿著正式服裝進餐、交流,并要請社會各界的精英來進行主題演講,過去這是港生的專利,“現(xiàn)在內地同學也參與了‘高桌晚宴組織委員會’,從找場地、試菜到聯(lián)系嘉賓,全是我們一手操辦。”謝佳寧說。而港大舍堂文化中另一項特色活動是“吹水”(聊天)。“我的很多港生好朋友就是通過舍堂活動、吹水認識的。”
教授“揭秘”港校面試
獨創(chuàng)性回答能“加分”
入讀港校的特別之處首先是要過面試關。面試究竟要考查學生哪些能力?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數(shù)學系副教授嚴民為我們揭開謎底。
“我們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難倒你’,而是考查學生是否適合我們學校。”嚴民說,該校每年的面試主要由院系教授擔任考官,今年數(shù)學系組成3人招生小組。“面試先看人,再看其他的資料如高考成績、獲獎情況等。”嚴民說,考官與學生面談與學科有關的話題,一般四五個人面試40~50分鐘,采取自由討論方式。
內地考生最怕面試時遇到自己不熟悉或不感興趣的話題,導致“冷場”。“如果一個話題聊不起來,不要覺得自己‘完了’,我們完全可以換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嚴民說,只有大家各抒己見,考官才能更好地觀察每一個人。每個考生發(fā)言的閃光點、特點,考官都會記錄下來。對比較出眾的學生,嚴民會在其名字前面畫一顆“星星”,特別出色的會畫兩顆“星星”,“對我來說,這是重點考慮錄取的同學,面試完畢后小組會集體討論。”
內地考生總愛答“政府該干什么”
港校面試話題非常開放,隨機性很強。比如對報考數(shù)學經(jīng)濟專業(yè)的學生,教授會請他們講講“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濟學現(xiàn)象”。嚴民說,今年有學生提到“張悟本的養(yǎng)生之道使得綠豆價格飆升”,教授便問到底是不是張悟本引起了這個現(xiàn)象?如何證明?
今年,世界杯也成了面試考題。考官讓學生假設自己作為公司老板,部分員工想熬夜看球,是否允許他們上午不上班?嚴民說,有個學生建議球迷員工可以在賽事期間少干點活,不迷足球的員工先頂上,賽事結束后前者多干,后者少干。
嚴民說,可惜這樣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回答在面試中并不多見。他發(fā)現(xiàn),很多內地生回答問題時,最后的落腳點總是“政府應該做什么”。“我們最希望的是學生利用學科知識,從市場經(jīng)濟的角度給出自己的見解。千篇一律落腳到政府應該如何改進,這種思維模式有點僵化。”
港大校長徐立之
廉政公署監(jiān)督
港大內地招生
在今年的近萬名內地報考者中,香港大學通過自主招生最終錄取了280多名佼佼者。港大校長徐立之表示,港大內地招生過程努力確保公平公正,因為這事關考生前途和學校聲譽。
徐立之說,“面試一個學生至少要兩位老師,有時候甚至有4位老師分別打分。面試老師連學生的高考成績也不知道,當場打出的分數(shù)各自保密一起送回港大。直到其他老師把分數(shù)整理好,錄取結果才出來。選拔錄取的過程,教務長和校長都無法參與。”
香港大學內地招生的過程,受到了香港廉政公署的密切監(jiān)督。徐立之說:“廉政公署調查以后,認為我們沒有作弊的地方,這讓我們自己更加放心。因為,我們要對學生負責,也珍視百年港大的聲譽。”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yè)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wǎng)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