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認為領導人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會做的多能手是什么好事,這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太可能的。領導人重要的是保證戰(zhàn)略方向沒有錯以及尋找合適的執(zhí)行人。這就要求領導人轉(zhuǎn)變領導方式,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成功的領導人往往能夠吸引各種人才在其周圍為其服務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做。我們來看兩個案例:
1、劉邦在打贏項羽后,在朝堂上詢問忠臣:他為何能贏得天下?每一個大臣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謂眾說紛紜,可沒有一個人說的與劉邦的想法一樣。劉邦說之所以他能獲得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用對了人。論謀略他不如張良,論打仗他不如韓信,論治國他不如蕭何,可他有能力將這些有能力的人招過來為其效力,從而成就了霸業(yè)。
韓信回答劉邦關(guān)于項羽為人的問題時說:“項羽乃婦人之仁。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币馑季褪钦f項羽對將士很慈愛,但是,更舍不得手中的權(quán)力和爵位。張良、陳平、韓信都離他而去。故《孫子兵法》說“仁,能取予”。
作為一個領導選擇了合適的人還要給予適當?shù)臋?quán)力,通過授權(quán)給下屬,通過他們的手去完成事情從而成就自己。領導人是不能做具體事務的,具體事務做的越多,屬下的積極性就越差,團隊的效率就越低。諸葛亮在后期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我們來看第二個案例。
2、我相信很多朋友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動不已,但從管理學的角度看的話,諸葛亮并不是好的領導。大家來看一段對話:
主簿楊颙上言:“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執(zhí)耕,婢典爨,私業(yè)無曠,所求皆足。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豈其智之不及婢仆哉?失厚家主之道義。是故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昔邴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陳平不知錢谷之數(shù),曰“自有主者”。今丞相親理細事,流汗終日,豈不勞乎?”諸葛亮回答:“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
楊颙認什么人做什么樣的事情,要想成功,必須授權(quán)給他人而不是樣樣事情都親自做,這樣做非常累而且不容易成功。諸葛亮的回答是我什么都知道,但受先帝的委托,擔心他人做的達不到我的要求,所以諸葛亮什么事情都做。以至于后來出現(xiàn)“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局面啊�!熬e臣忙國必興,君忙臣閑國必衰”,事實證明蜀國也是三國最早滅亡的。
很多領導人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每天都很忙很累,而發(fā)現(xiàn)下屬卻很閑。下屬做不好的時候,并不對他們進行績效訪談與績效輔導,而是大罵一頓或者嚴厲批評,然后自己去做。很多老板不相信下屬,他們覺得下屬的能力差所以不值得信任,殊不知團隊成長品牌做大企業(yè)做強的基礎在于下屬的能力。作為領導首要做的工作就是尋找合適的人能力具備的人,一個人能力差,你要么不用,如果用了就要想方設法幫他提高能力,而能力是在實戰(zhàn)中鍛煉得到的。
一個合格的領導人是這樣的:每天都很“閑”,當其不在公司時,公司一切運轉(zhuǎn)都很正常。下屬并不因為領導人不在而心不在焉、馬馬虎虎或者陷入困境,領導在不在都一個樣。領導并不負責具體的事務,但當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變化時,能給予團隊適當?shù)闹笇c建議,并帶領團隊解決環(huán)境變化所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與困難。在我看來,中國這樣的領導人太少了,也許需要時間。但愿在不久的將來見到更多的很“閑”的領導人。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zhuǎn)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