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留心觀察與潛心研究
——一個科學發(fā)現的啟示
也許大家都聽說過“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吧?擔我今天要說的不是那個可笑的農民,而是從這則寓言引起的一個科學上的發(fā)現。大多數人聽到這則寓言時都會一笑了之。而一位細心的生物學家卻沒有放過它。他想:“為什么兔子會自己撞到樹上去呢?”后來他不斷研究,終于得出了結論:兔子的眼睛長在兩側,兩眼所成的像并不能完全重合,因而在它的正前方有一小片“盲區(qū)”,當它被敵害追蹤時,完全有可能“慌不擇路”,撞樹而死。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對周圍的事物留心觀察,潛心研究,就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反過來,誰如果粗心大意,他就會-事無成。古今中外不少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
英國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在試驗抵抗葡萄球菌時意外地發(fā)現培養(yǎng)皿中長滿了青色的霉。但他并沒有將這些“不受歡迎的客人”倒掉,而是對它們進行了數千次的試驗,最后終于因為提取出了青霉素而獲得諾貝爾獎。其實在我國古代,許多裁縫都知道手破了以后,往傷口上涂一些霉菌就可以防止感染。但他們只停留在了這種“經驗”的地步,并沒有問問“為什么”。弗萊明的發(fā)現看似偶然,其實這是偶然中的必然。殊不知他在地下室已經做了近十年的試驗!愛因斯坦說過:“上帝常同人們開玩笑,但他決無惡意。”只要仔細留心周圍的事物,不斷研究,終有一天幸運女神會降臨到你頭上。
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的物理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尋找干擾衛(wèi)星通信系統的噪聲源時,發(fā)現總有一種消除不掉的噪聲輻射。后來他們不斷改進實驗裝置,最終證明了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宇宙膨脹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并因此獲得了1978年度的諾貝爾獎。在他之前的拉弗遜也聽到了同樣的噪聲,可他認為這是由于天線上烏糞的干擾而與唾手可得的獎金失之交臂。當人們問他是否后悔時,他說:“我不后悔。我在距離真理很近的地方停了下來,但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由于他們的努力而獲得了成功,我以后將記住這個教訓。”真理有時就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但它只獎給那些不懈探索、潛心觀察的人,而對那些不住意觀察的人來說,真理可以說是千山萬水之隔。愛迪生說:“在發(fā)明的路途上,1毫6米與1英里同樣遙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國古代名醫(yī)孫思邈在行醫(yī)時發(fā)現了1種奇特的現象,某一地區(qū)的窮人得雀盲眼的特別多,而富人卻與它無緣,富人經常得腳氣病,但窮人卻沒有。后來他不斷留心觀察,發(fā)現窮人只能吃得上粗米、糠皮,而富人只顧吃精米細糧、大魚大肉。于是他讓兩種人交換一下食物,過了一段時間,兩種人的病都好了。原來粗糧富含維生素B2,而魚、肉中富含維生素E。
這種看似偶然所得的事例還有很多:畫家莫爾斯在聽演講時大受啟發(fā),發(fā)明了莫爾斯電碼;化學家道爾頓給媽媽買了一雙襪子,結果發(fā)現了色盲癥;物理學家波義爾在養(yǎng)紫羅蘭時發(fā)明了石蕊試劑;醫(yī)生鄧祿普澆花時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自行車輪胎;化學家凱庫列做夢時發(fā)現了苯的分子結構;一個無名的花匠發(fā)明了鋼筋混凝土……
這些人,他們都在某一時刻突然受到了啟發(fā),或是發(fā)現了某種意想不到的事情。事實上,他們?yōu)榱诉@一天的成功也許已經潛心留意周圍事物多少年了。這正是他們本身素質的體現。要知道機會只留給那些為了尋找它而不斷探索的人。只要我們專心致志于周圍有趣的事物,成功就會降臨。
讓我們不要像那位農民一樣守株待兔、坐等成功的到來,而是用我們敏銳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去尋找、發(fā)現成功吧!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