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紙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每小題1分,共16分)
1.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心不在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這段話表明人的意識具有
A.客觀性 B.能動性 C.對象性 D.任意性
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來直接改變物質結構,就是信奉
A. 主張精神主宰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唯心論
B. 主張精神是脫離人腦獨立存在的客觀唯心論
C.認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質的機械唯物主義
D.認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唯物主義
3.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
A.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 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
C.抽象與具體的關系 D.唯心辨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關系
4.馬克思在研究商品時,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價值,因為使用價值是
A.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 B.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物質條件
C.滿足人們需要的物質實體 D.商品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5.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關鍵是運用。
A. 商品二因素原理
B. 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原理
C. 資本區(qū)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原理
D. 勞動二重性原理
6.在揭示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問題上,首先要區(qū)分
A. 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
B. 勞動和勞動力
C.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D.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7.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從根本上說是
A. 國內市場競爭激化的結果
B. 國際競爭激化的結果
C. 壟斷統(tǒng)治加強的結果
D. 生產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矛盾發(fā)展的結果
8.“統(tǒng)帥革命的資產階級,聯(lián)合革命的無產階級,實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一觀點的錯誤實質在于
A. 抹煞農民階級的革命性
B. 夸大資產階級的作用
C. 放棄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D. 忽視武裝斗爭的重要性
9.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的中心任務是
A. 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
B. 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
C. 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D. 反對官僚主義以整頓作風
10.毛澤東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總政策的著作是
A.《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B.《新民主主義論》
C.《在晉綏干部分議上的講話》
D.《論人民民主專政》
11.在近代中國社會的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A.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C. 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D. 反動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12.現(xiàn)階段,以勞動者的勞動聯(lián)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lián)合為主的股份合作制屬于
A. 國有經濟
B. 集體經濟
C. 個體經濟
D. 私營經濟
1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
A. 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
B. 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
C. 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D. 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階段
14.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是指由
A.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B. 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C. 追求速度向注重效益轉變
D. 注重數(shù)量向注重質量轉變
1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 維護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B. 依法打擊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的敵對分子,維護社會穩(wěn)定
C. 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D. 確保國家各項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6.1999年10月,國家立法機構拒絕批準由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全面禁止核試條約》的有核國家的是
A. 英國
B. 美國
C. 俄羅斯
D. 法國
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紙上將所選項的字母黑。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24分)
17.對于同一棵大樹,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畫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調,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態(tài)特征,這是由于
A. 人的感覺受理性指導
B. 人的認識具有能動性
C. 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基礎
D. 已有的認識影響感覺活動
E. 意識建構認識對象
18.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承認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觀事物是認識的對象
C. 認識起源于經驗
D. 社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E. 認識發(fā)展的辯證過程
19.社會的物質性表現(xiàn)為
A. 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自然歷史過程
B. 生產方式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
C. 社會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歷史的一般過程
D.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精神生活過程
E. 社會是獨立于人之外客觀過程
20.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實現(xiàn)有賴于
A. 市場競爭
B.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C. 價格波動
D. 資源的有效配置
E. 供求關系的變化
21.產業(yè)資本運動過程中采取的職能形式有
A. 貨幣資本
B. 生息資本
C. 生產資本
D. 商品資本
E. 商業(yè)資本
22.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存在與發(fā)展的主觀條件有
A. 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間接統(tǒng)治的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
B. 第一次大革命的影響
C. 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
D. 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確
23.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有
A. 八路軍
B. 新四軍
C.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
D. 抗日義勇軍
E. 東江縱隊
24.現(xiàn)階段,我國確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據(jù)是
A.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所有制結構
B. 公有制經濟實行多種經營方式
C. 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D. 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也創(chuàng)造價值
E.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25.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作用表現(xiàn)在它
A. 為人們提供基本生活資料
B. 為輕工業(yè)提供重要原料
C. 為工業(yè)發(fā)展提供廣闊市場
D. 為經濟建設提供資金積累
E. 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提高
26.黨的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
A. 精簡機構,轉為職能
B. 加強和選拔德才兼?zhèn)涞念I導干部
C. 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D.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E. 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27.1999年5月13日,江澤民同志在歡迎我國駐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工作人員大會上的講話中號召中國人民要
A. 始終不渝地堅持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
B. 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D. 堅持不移地保持社會穩(wěn)定
E. 堅持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8.1999年7月20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在今后的6年內輪流擔任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的是
A. 意大利前總理普羅迪
B. 德國前總理科爾
C. 新西蘭前總理穆爾
D. 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
E. 泰國總理素帕猜
三、簡答題(共1題,5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29.簡述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確定的到2010年國有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的目標。
四、辨析題(共3題,每題5分,共15分)要求對所給命題或觀點進行辨別、分析、觀點正確,言之成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0.凡是親眼所見的都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
31.1928年有人主張,既然中國革命的動力是無產階級,那么革命本身就是無產階級革命。
32.社會主義民主根本區(qū)別于資本主義民主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要求論述緊扣題意,合乎邏輯。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3.運用馬克思關于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供過于求對社會再生產的影響及應采取的對策。
34.試述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思想及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六、材料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結合所學知識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5.以下是有關我國所有制結構問題的材料:
材料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有制結構變化的情況:
在工業(yè)經濟領域(以產值計算),國有經濟由1978年的78%下降到1997年的26.5%,集體經濟由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經濟由0.2%上升到33%。在商業(yè)領域(以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計算),國內商業(yè)由1978年的54.6%下降為1997年的24.3%,集體商業(yè)由43.3%下降到18.2%,非公有制經濟由2.1%上升為57.5%。
1997年,在工業(yè)總產值中,公有制經濟占67%,個體工商業(yè)占15.9%。到1997年底,個體工商業(yè)固定資產投資達3426.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3.5%;私營企業(yè)96萬戶,從業(yè)人員1399萬人。1979~1997年,外商實際投資2201億美元。
材料2: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有關所有制結構條文的修改情況:
1982年憲法
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吧鐣髁x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薄 �
第十一條:“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的城鄉(xiāng)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通過行政管理,指導、幫助和監(jiān)督個體經濟。”
1988年憲法修正案
第十一條增加規(guī)定:“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fā)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
1999年憲法修正案
第六條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條修改為:“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薄皣冶Wo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國內生產總值2264億元,增長10.1%,其中國有工業(yè)和年銷售收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yè)1~7月總產值的綜合增長速度同比為16.4%,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的當月增速同比也達到14.5%,非國有企業(yè)的當月同比增速超過25%。該省省長說:“沒有多種所有制的共同發(fā)展,就不能有浙江經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蹦壳罢憬〉摹肮餐l(fā)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結構是:國家、集體、個體私營、“三資”的比重是11.5 %、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報》
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① 分析材料1,說明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及其原因。
② 結合材料1與2,說明我國憲法修改的理論依據(jù)。
③ 分析材料2,指出我國憲法第六條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內容及其原因。
④ 結合材料2與3,說明我國憲法修改的現(xiàn)實意義。
36.下面是一組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材料:
材料1:
國民黨雖然有許多缺點與錯誤,然終為中國惟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中重要分子。
反對帝國主義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以工人農民及小資產階級革命的黨派或分子為主力軍,向一切帝國主義者加以攻擊;同時亦可聯(lián)合半民族運動的黨派,向一派帝國主義者作戰(zhàn)。
摘自1922年11月《中國共產黨對于目前實際問題之計劃》
材料2:
完成中國的民族解放及資產階級民權革命之任務,現(xiàn)在已經完全放到工農運動身上,只有工農的民權獨裁,才能履行這一任務;只有工農的民權獨裁與國際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以及一切資產階級直接斗爭,--“民族”資產階級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這一任務。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任務與策略的議決案》
組織各色各種的反對帝國主義的公開組織,或者參加一切已經存在的反帝組織而奪取他們的領導。經過這些組織正確實行反帝運動中的下層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吸收廣大的小資產階級的階層參加斗爭。
摘自1931年9月22日《中央關于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州事變的決議》
材料3:
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fā)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
只有最廣泛的反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下層的與上層的),才能戰(zhàn)勝帝國主義與其走狗蔣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
材料4:
在日本帝國主義繼續(xù)進攻,全國民族革命運動繼續(xù)發(fā)展的條件下,國民黨中央軍全部或其大部有參加抗日的可能。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一方面繼續(xù)揭破他們的每一退讓、妥協(xié),喪權辱國的言論與行動,另一方面要向他們提議與要求建立抗日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訂立抗日的協(xié)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
材料5:
根據(jù)于資產階級及國民黨內部的開始向著抗日救國方向的變化,本黨從一九二六年八月即發(fā)表了“致國民黨書”,提出了為“統(tǒng)一的民主共和國”而斗爭的總目標。在這一總目標下,我們主張“聯(lián)蔣抗日”與“國共合作”。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本黨本此方針,調解雙方沖突,使內戰(zhàn)得以避免,和平獲得最后的勝利。本黨對于聯(lián)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誠,至此才為全國各界所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無疑的是全中國民族的勝利,也是本黨新政策的勝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員會告全黨同志書》
請回答:
① 閱讀材料1和2,指出“下層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聯(lián)合戰(zhàn)線”相比其構成有何變化?說明這一變化的主客觀原因。
② 比較材料2、3、4、5,指出黨的策略有何變化?
③ 根據(jù)材料3、4、5,說明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發(fā)生重大轉變的客觀依據(jù)。
④ 結合上述材料,指出為什么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十分重視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
2000年全國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理論課(理科)答案及解析
一、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紙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每小題1分,共16分)
1.B 2.A 3.A 4.D 5.D 6.B 7.D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B 15.C 16.B
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紙上將所選項的字母黑。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24分)
17.ABD 18.BD 19.ABCD 20.ACE 21.ACD 22.DE 23.ABCE 24.ABE 25.ABCD 26.BCE 27.ABCDE 28.CE
三、簡答題(共1題,5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29.答案要點:
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上根本性轉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zhàn)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2分)。建立比較完善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1分),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fā)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御內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2分)。
解析:本題屬于當年時事政治試題。
它的基本要點是:
1. 基本完成戰(zhàn)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
2. 建立比較完善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
3. 提高經濟權益、明顯增強能力,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這道題也是鄧小平理論概論中的重要問題。
四、辨析題(共3題,每題5分,共15分)要求對所給命題或觀點進行辨別、分析、觀點正確,言之成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0.答案要點:
親眼所見的,有些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有些則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虛假反映或騙局。必須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才能判斷真假,得到對事物的正確認識(3分)。該命題夸大感覺在認識中的作用,將感覺與事實相混淆,在理論上容易導致主觀唯心論,在實際生活中容易產生荒謬的判斷(2分)。
解析:這道試題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部分,考查的知識點是認識的辯證運動,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問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級,是人們在實踐中在客觀事物轉化為主觀觀念的第一步,感性認識的基礎是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基本的心理反映形式,感覺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對事物的個別的屬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識和外部的直接聯(lián)系,感覺是認識的起點。感性認識的產生是一個極為復雜的認識過程,制約著感性認識形成的有來自客體和主體的各方面的復雜因素。親眼所見的感覺,有的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有的就是虛假的反映。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要經過感性認識到理論認識,理性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因為客觀事物有一個產生、變化、發(fā)展的過程,事物的本質有一個逐步暴露的過程,人們的認識總要受歷史條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受認識主體主觀條件的限制等。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應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可檢驗性,二是可重復性。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認識,而這種檢驗能夠被許多相互無關的人所重復。
該命題片面夸大感性認識的作用,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就是有害的。
31. 答案要點:
革命性質是由革命任務決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動力決定的。當時中國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是反對資產階級、消滅私有制的無產階級革命(3分)。這種主張混淆了中國革命的性質。
另外,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動力不僅是無產階級,它還包括了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2分)
解析:本題實際上是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作為辯析題,考生也不要作簡單判斷。實際上命題中“中國革命的動力是無產階級”一句是正確的,但又是不確切的。中國革命的動力除無產階級外,還有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而革命的性質是由革命的任務或對象決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動力決定的。中國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而不是一般的資產階級。因此,中國革命不是無產階級革命,只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
32.答案要點:
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國家管理中,人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3分)
資本主義民主實質上是少數(shù)剝削者的民主。因此,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根本區(qū)別不在于國家權力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兩種民主的階級實質不同。(2分)
解析:本題屬于鄧小平理論概論有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的試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根本區(qū)別的理解。
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資本主義民主實質上是少數(shù)剝削者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民主。而民主形式則是多種多樣的,社會主義民主通常通過代議制即由人民選舉自己的代表組成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資本主義民主往往實行議會制共和國或君主立憲制以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因此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根本區(qū)別不在于國家權力通過什么形式來實現(xiàn),即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民主的階級實質不同。
本題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的基本問題,為歷年考試中的重點,只是命題的形式有所變化,考生必須十分留意。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要求論述緊扣題意,合乎邏輯。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3.答案要點:
①馬克思認為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即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在實物上得到替換。部分產品供過于求表明這部分產品沒有通過市場交換實現(xiàn)價值上的補償和實物上的替換,影響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3分)
②馬克思把社會生產劃分為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認為兩大部類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要求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生產資料的供給與需之間、消費資料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均應保持平衡。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供過于求,影響兩大部類內部和兩大部類之間的比例均衡,影響整個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4分)
③按照馬克思關于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上述原理,應堅持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應對我國現(xiàn)有產業(yè)結構進行合理調整,使社會生產資料、消費資料的供給與需求基本平衡,實現(xiàn)社會再生產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3分)
解析:這道題是根據(jù)政治經濟學原理部分第三章“社會資本再生產”知識點有關內容,結合我國經濟生活現(xiàn)實命的題,測試考生能否運用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當前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對社會再生產的影響并指出應采取的對策。這也是論述題常用的基本原理與實際相結合的命題方式。
答題時,要按題干要求,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回答“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有關原理”。這里的有兩個層次的要點。第一層次要指出:社會資本再生產不同于個別資本再生產,它是從社會生產部門、各企業(yè)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關系中研究整個社會的再生產的。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也就是社會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這是社會資本再生產正常進行的前提,特別是實物補償是其中的關鍵。第二個層次要指出:這里的“有關原理”是社會總產品從實物形式看,按最終用途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與此相適應,社會生產分為兩大部類,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類和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類。社會資本再生產的三個實現(xiàn)條件表明:①兩大部類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要求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②生產資料的供給與需求之間應保持平衡;③消費資料的供給與需求之間應保持平衡。因為只有社會生產兩大部類之間以及兩大部類內部都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社會再生產才能順利地進行。
第二部分要回答“分析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供過于求對社會再生產的影響及應采取的對策”。這里有三個層次的要點。第一個層次要指出,馬克思關于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基本原理,揭示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guī)律性,即按比例協(xié)調、平衡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因而撇開它的資本主義形式,對于社會主義社會再生產也是適用的。第二個層次要簡要分析其影響,這就是部分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供過于求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表現(xiàn),它表明這部分產品不適應市場要求,不能通過市場交換實現(xiàn)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其結果是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yè)和部門產品積壓,資金周轉不靈,生產經營困難,造成虧損,這就影響兩大部類之間和兩大部類內部的比例均衡,影響整個國民經濟快速協(xié)調地發(fā)展。第三個層次要指出應采取的對策,是堅持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調整和優(yōu)化經濟結構,在社會生產消費、消費資料的供給與需求總量平衡的前提下,使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相適應,實現(xiàn)社會再生產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
34.答案要點:
① 計劃與市場都是調節(jié)經濟的手段;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要把計劃與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市場經濟能有力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6分)
② 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發(fā)展;為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明了方向;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新道路;實現(xiàn)計劃與市場的有機結合,克服了傳統(tǒng)計劃經濟的弊端,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4分)
解析:這是根據(jù)鄧小平理論概論部分第六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知識點有關內容命的題,測試考生對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這是論述題常用的“基本理論及其意義”的一種命題方式。
答題時,按題干要求,也應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回答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思想。這里包括以下邏輯層次:①明確界定市場經濟的屬性。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少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常計劃和市場經濟手段。②指出市場既然是經濟手段,是調節(jié)工具,是資源配置的方式方法,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③指出計劃和市場兩者的有機結合,優(yōu)勢互補,能有力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第二部分回答“重要意義”。這里包括以下主要觀點:①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②為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③開辟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道路;④實現(xiàn)計劃與市場有機結合,克服了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
六、材料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結合所學知識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5.答案要點:
① 經濟2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已由原來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公有制轉變?yōu)橐怨兄茷橹黧w、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格局。其原因是我國原有單一的所有制結構束縛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我們遵循著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客觀規(guī)律,對其進行了改革,以利于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3分)
② 材料1反映了我國經濟基礎的變化,材料2反映了作為我國政治上層建筑重要組成部分的憲法的修改。其理論依據(jù)是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并服務于經濟基礎的客觀規(guī)律。(2分)
③ 保留的共同內容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其原因是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憲法必須反映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根本性質。
④ 我國憲法的修改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客觀事實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為國家意志,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級經濟關系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保證,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各種所有制形式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3分)
解析:這道試題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歷史唯物論部分,考查的知識點是社會發(fā)展的勞動力和規(guī)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是貫穿于人類社會始終的,決定著其他社會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著人類社會的性質,并推動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根本矛盾。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及其意義,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及其意義。這些基本原理,考生應該比較熟悉,而且材料的內容及其導語都十分明確,這道試題是沒有什么難度的。再次證明材料題不會很難的,但是便于聯(lián)系實際,是這種題型的可取之處。
36.答案要點:
土地革命戰(zhàn)爭初期的下層統(tǒng)一戰(zhàn)線不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因為大革命失敗后民族資產階級脫離了革命;黨內存在“左”傾錯誤,把資產階級看作了革命對象。(3分)
① 純的下層統(tǒng)一戰(zhàn)線到實行上、下層結合的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由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由逼蔣抗日到聯(lián)蔣抗日。(2分)
② 日本擴大侵華戰(zhàn)爭,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發(fā)生變化,不僅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抗日,而且國民黨內部發(fā)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也有參加抗日的可能。(3分)
③ 建立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集中力量反對最主要的敵人,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策略路線。實踐證明,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重要法寶。(2分)
題析:本題考查從黨的創(chuàng)建到1935年瓦窯堡會議期間,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政策調整的情況及其調整的原因。這題和1998年文科革命史的材料題基本上是一樣的。只要抓住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對民族資產階級不同的統(tǒng)戰(zhàn)政策及其隨主要矛盾的變化就可以了,最后歸結到新考試大綱中“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之一就可以了。
本題得分在6分左右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