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之意,如今學生的理性與前人讀研利益受損密切相關,是一種前車之鑒的結果。換言之,正因為前人的不理性,才有了今人的理性。我無心過問不理性的人讀研受損是不是活該,也不想厘清部分人放棄考研對于日漸膨脹的研究生規(guī)模的理性意義究竟幾何。因為現(xiàn)在的我,患了理性過敏癥,談及理性,就誠惶誠恐。很尷尬地告訴大家,我本人就是一個不理性的人。
如果要反思不理性的“罪過”,我是過上加過:我不光是研究生,還是工作N年后考取的研究生。苦讀三年,我越來越清晰地預感到,等待我的也許不僅是觸摸不著的合適崗位,甚至連從前的那個并不太滿意的職位也失而難得了。
所以,面對現(xiàn)實,我一定要保持足夠的理性:就業(yè)一不面向大城市,二不定位熱門職業(yè)和崗位。即使這樣,等我來到北方某地級市求職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比我更理性的有的是。該市唯一的一所末流高校正在籌辦人才選拔活動,組織人員告訴我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二十幾個職位,應聘者已過500人,而且很多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我真不知道要為此學院高興,還是該為自己的處境悲哀。可是轉念一想,我可能比本科生景遇還好點,好歹有個小碩文憑,且有工作經(jīng)驗,大不了就去搶他們的飯碗。
兄弟們都戲稱求職之族的我們?yōu)椤盎认x”(或者“入侵者”)。冬春時節(jié),“蝗蟲”們可謂鋪天蓋地,到處亂撞,也真難為那些偶爾為我們敞開大門的招聘單位了,他們的工作強度和難度可想而知。可是不管怎么撞,社會的接納能力是有限的,肯定要有相當數(shù)量的難兄難弟工作無著落。不知道屆時專家們會對他們作何訓誡,理性不理性已無關大礙,怎樣理性他都要直面失業(yè)的現(xiàn)實。但愿失業(yè)者都是大學生!
有時感覺被置身于一個荒誕如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邏輯里,一方面你追求和上進的機會越來越多,所有的大門為你敞開,當然只要你具備相應的資格,更重要的是交得起不菲的入門費。但是另一方面,你上進和追求的結果越來越得不到認可和接納。一言以蔽之:進入機會圈,就幾近被告之機會快沒了。我們似乎一不小心被卷入了一場不可抗拒的洪流,里面充滿了種種誘惑。我們被誘惑推著跑,比較后撞得遍體鱗傷,卻被人告之你不夠理性,為何落入了洪流里。
為什么該理性,該反思的總是我們?是我們選擇總在錯,還是我們太過弱勢,注定了要錯?據(jù)學者們分析,造成就業(yè)難問題的原因大約有以下幾條:培養(yǎng)供大于需;學科建設不契合市場;大學生就業(yè)觀念陳舊;單位用工制度不合理;就業(yè)信息不暢;人事戶籍改革滯后等。管理學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只有處理好拼和木桶的每一塊木版,才能真正解決桶的盛水量問題。看一看以上條款,對于大學生,除了轉變就業(yè)觀念,還有那些是他們該做和能做的?他們再理性,再反思又能怎樣?
輸?shù)氖俏覀�,錯的也是我們,邊輸邊錯,邊錯邊輸著的還是我們。我不信專家的一兩句勸告就能阻止這場錯錯輸輸、輸輸錯錯的游戲。如果真的徹頭徹尾錯了,我甘愿做一個錯誤的標本,以我的不理性來警示那些試圖步我后塵的學弟學妹們。因為我們的確在重復著一場不理智的社會資源和人才浪費,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國家,這種浪費太過痛心,我們真的難承此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借古人的一句話作為我的讀研感言。我被“不預”搞得焦頭爛額,真希望這種盲目和無序只在我,或者象我樣的民眾身上發(fā)生,千萬別傳染到?jīng)Q策者身上,否則,禍患可就大了。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