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直播官方版-奶昔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奶昔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8年考研政治:馬原12個考點出處解讀

來源:網絡 時間:2017-04-28 10:58:08

  馬原是考研政治重點復習科目,也是首要復習科目,下面整理了本科目12個考點出處,大家提前洞悉,為政治復習方向做準備:

  (一)為什么說“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這里的“同一性”,是指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和反映存在,存在是否可以被反映。

  (1)認為思維可以反映存在,世界是可知的,即可知論,如認為可以通過對歷史的發(fā)展過程的分析,進行對歷史發(fā)展趨勢的判斷,此種認識是可知論。

  (2)認為思維不可以反映存在,或者不可以徹底地反映存在,思維無法與存在統(tǒng)一,即不可知論,如有神論者認為既然不能認定神是不存在的,就不能否定其存在,這種認識包含了不可知論的成分。

  因此,我們可以說,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絕大多數(shù)哲學家(唯物主義者和徹底的唯心主義者)都是可知論者。不可知論的代表主要是康德和休謨。

  掌握并理解這一難題,對于今后更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都會有很大幫助。

  (二)質量互變規(guī)律的復雜性有哪些表現(xiàn)?

  質量互變規(guī)律復雜性的主要表現(xiàn)有:

  第一,量變和質變形式的多樣性。量變的基本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事物數(shù)量的增減;另一種是事物構成成分在排列組合和結構形式上的變化,如圍棋。質變的基本形式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爆發(fā)式飛躍;另一種是非爆發(fā)式飛躍。爆發(fā)式飛躍是指通過對抗的形式來實現(xiàn)的質變,如戰(zhàn)爭。非爆發(fā)式飛躍指不通過對抗的形式,而是通過新質要素的逐漸積累和舊質要素的逐漸消亡來實現(xiàn)的質變。

  第二,量變和質變的相互滲透。一方面,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包括階段性部分質變(如人的成長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和局部性部分質變(如在白色政權統(tǒng)治下存在著局部的紅色政權)。另一方面,質變過程中有量變,即在質變過程中存在著量的擴張,即新質要素在數(shù)量上的增長。

  (三)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怎么理解?

  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是揭示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道路以及人類認識發(fā)展不斷在曲折中前進的辯證實質。

  (1)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維持其存在的方面,它肯定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它破壞現(xiàn)存事物使之轉化為其他事物。比較初,肯定方面處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但是,在矛盾雙方的斗爭中,否定方面總會由弱變強。一旦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為支配地位,事物就轉化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實現(xiàn)了對事物的否定。事物比較終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內部,是事物內部的否定因素戰(zhàn)勝了肯定因素。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2)否定之否定含義。事物由于內部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的矛盾而自我發(fā)展,由肯定到否定表現(xiàn)為對立面的展開;由否定又發(fā)展到第二次否定,又達到對立面的統(tǒng)一。這就是事物發(fā)展的兩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和三個階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事物經過否定之否定之后,第三階段作為第二階段的對立面必然與第一階段有某些特征相似,但這第三階段經過兩次揚棄,吸收了前兩個階段的優(yōu)點,是更高級的新事物,是一種自我完善。

  (3)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趨勢是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事物發(fā)展的總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但事物發(fā)展的具體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的例子如:原始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在原始社會初期,人們處在公有制的生產關系中;后來這種公有制在農業(yè)生產發(fā)展中就變成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它被廢除,被否定了,出現(xiàn)了私有制;私有制在自己的發(fā)展中,又反過來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這就必然地產生出否定自己的公有制。不過這時的公有制已不再是原始的那種公有制,而是建立在更高的生產力發(fā)展基礎上的公有制。

  (四)必然性怎樣轉化為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必然性是指事物聯(lián)系和發(fā)展過程中一定要發(fā)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lián)系和發(fā)展過程中并非確定發(fā)生的,可以出現(xiàn)、也可以不出現(xiàn),可以這樣出現(xiàn)、也可以那樣出現(xiàn)的不確定趨勢。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沒有脫離偶然性的純粹的必然性,必然性總是通過偶然性表現(xiàn)出來。也沒有脫離必然性的純粹的偶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擺脫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即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區(qū)分是相對的。例如,生物的某些新的性狀在開始時或在一個長時期內只是偶然的,但由于這些新的性狀適合于新的環(huán)境并逐漸發(fā)展,以至于比較后使生物有機體發(fā)生根本變化,這種性狀也就成了新的物種的必然性狀;相反,生物的一些必然性狀由于越來越不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越來越退化,以至于成了偶然的東西。又如,人類的祖先猿人全身長毛是必然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社會出現(xiàn)的“返祖”現(xiàn)象則具有偶然性。

  (五)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具體怎么體現(xiàn)?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因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同一性要受斗爭性的制約,矛盾雙方的共存要靠斗爭來維持,矛盾雙方的轉化要靠斗爭來實現(xiàn)。另一方面,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爭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約,同一性規(guī)定和制約著斗爭的形式、規(guī)模和范圍。

  同一性與斗爭性是相對與絕對的關系。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它貫穿在事物發(fā)展的整個過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則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它隨時間、條件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運動

  與發(fā)展是矛盾相對的同一性和絕對的斗爭性的辯證統(tǒng)一。

  如我們黨在歷史上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既聯(lián)合又斗爭”的策略和現(xiàn)階段改革開放中“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一國兩制”方針就是成功運用對立統(tǒng)一學說的范例。

  (六)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們之間的對立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們的對立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lián)系的;形而上學則認為事物之間是互不聯(lián)系,彼此孤立的。

  第二,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經歷著由量變到質變、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曲折前進過程;形而上學則認為事物是靜止不變的,如果有變化,也只是數(shù)量的增減或場所上的變更,沒有質變的飛躍。

  第三,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自己運動的源泉,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學則否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把事物的變化看作是單純外力推動的結果。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這是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實質,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

  (七)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三者在物質觀上有什么不同?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本原性和統(tǒng)一性,但是,由于認識水平的限制,它總是把某種或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看作是世界的物質本原和統(tǒng)一的物質基礎。如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萬物生于水、又復歸于水。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這些都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典型觀點。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卻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解釋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現(xiàn)象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和變化發(fā)展,或者只是承認機械的聯(lián)系和機械的運動,因而表現(xiàn)出機械性、形而上學性的和在唯物論上的不徹底性。

  (3)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承認世界的物質性的基礎上,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觀點。

  總體來說,三者在物質觀上的主要區(qū)別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當成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而且具有直觀性和猜測性;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混淆了物質結構與物質的區(qū)別,用形而上學的觀點來解釋世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既看到物質的決定性,又看到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是既唯物又辯證的。

  (八)質量互變規(guī)律的復雜性有哪些表現(xiàn)?

  質量互變規(guī)律復雜性的主要表現(xiàn)有:第一,量變和質變形式的多樣性。量變的基本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事物數(shù)量的增減;另一種是事物構成成分在排列組合和結構形式上的變化,如圍棋。質變的基本形式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爆發(fā)式飛躍;另一種是非爆發(fā)式飛躍。爆發(fā)式飛躍是指通過對抗的形式來實現(xiàn)的質變,如戰(zhàn)爭。非爆發(fā)式飛躍指不通過對抗的形式,而是通過新質要素的逐漸積累和舊質要素的逐漸消亡來實現(xiàn)的質變。第二,量變和質變的相互滲透。一方面,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包括階段性部分質變(如人的成長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和局部性部分質變(如在白色政權統(tǒng)治下存在著局部的紅色政權)。另一方面,質變過程中有量變,即在質變過程中存在著量的擴張,即新質要素在數(shù)量上的增長。

  (九)“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反映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怎么理解?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從群眾中來”是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從個性中概括出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到群眾中去”是指用矛盾的普遍性去指導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因此,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反映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原理。

  (十)實踐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關系是什么?

  關于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要著重掌握兩點:

  第一,從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特點和實質看,這種相互作用既不同于一般物質實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是把這兩種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質性的特點,但又不能把這種相互作用的本質歸結為一般的物質性,它體現(xiàn)了一般物質實體相互作用所沒有的嶄新的關系,即目的與手段、創(chuàng)造者與被創(chuàng)造者、能動者與受動者之間的關系。在實踐過程中,主體一方面受到客體的限定和制約,另一方面,又能不斷地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覺能動的活動不斷打破客體的限定,超越現(xiàn)實客體。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這種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關系,就是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實質。

  第二,從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內容和結果看,這種相互作用是通過主體對象化和客體非對象化的雙向運動而實現(xiàn)的。主體對象化指人通過實踐使自己的本質力量轉化為對象物,即主體客體化。客體非對象化指客體從客觀對象的存在形式轉化為主體生命結構的因素或主體本質力量的因素,客體失去對象化的形式,變成主體的一部分,即客體主體化。

  (十一)真理的特點是什么?

  真理的特點是客觀性、絕對性與相對性。

  (1)真理的客觀性有兩層含義,一是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即真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例如,中世紀時期,很多天文學家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盡管遭到教會的百般抵制,但仍不能改變地球并非宇宙中心這一事實。二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像鄧小平說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也就是說,真理必須通過實踐來檢驗。

  (2)真理的絕對性有三層含義:一是就真理的客觀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這種認識不取決于人的主觀意志,這是無條件的、絕對的。二是就人類認識的本質來說,完全可以正確認識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每個真理的獲得都是對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也是無條件的、絕對的。例如,“日心說”****了“地心說”,就是天文學上的一大變革,盡管“日心說”后來也被證明是不完善的,但這正說明人類的認識又前進了一大步。三是從真理的發(fā)展來說,無數(shù)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例如,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是漫長的,這一過程中,人們提出了很多理論,每一個理論都是當時條件下的相對真理,隨著這些理論的不斷完善,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發(fā)展,也不斷接近絕對真理。

  (3)真理的相對性也有三層含義:一是從廣度上說,它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定范圍、方面的正確認識,有待于擴展;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適用于一般情況,但在真空等特殊情況就不適用。二是從深度上說,它只是對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層次的認識,有待于深化;例如,受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在中世紀人們認為太陽是宇宙中心,這一說法在太陽系是正確的,但對整個宇宙來說,太陽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還有待于深化。三是從進程上說,它只是對事物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于發(fā)展。例如我國當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必將過渡到發(fā)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十二)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怎么理解?

  (1)真理向謬誤的轉化主要是指: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適用于特定條件和范圍,如果真理的運用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就轉化為謬誤。比如牛頓的經典力學,在一般條件下是真理,但在微觀條件下就被量子力學所****。其二,真理是發(fā)展的,是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如果實踐發(fā)展了,還照搬過去的理論,或者把將來才能有條件做到的硬搬到當前現(xiàn)實中實行,在這兩種情況下,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其三,真理是全面的,如果把其中某一個方面孤立地抽取出來,加以夸大,以致與其他原理相對立,也會喪失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轉化為謬誤。例如,我們在運用鄧小平關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時,不能離開姓“資”還是姓“社”這個前提,否則,就失去了大的方向。

  (2)謬誤向真理的轉化主要指:其一,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是謬誤,進入另一條件和范圍,就可能轉化為真理。例如,數(shù)學公式a2+b2=c2在除了直角三角形外的其他三角形中是錯誤的,但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就是真理。其二,謬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從謬誤中總結經驗教訓,就能克服錯誤,轉化為真理。例如我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其三,在批判謬誤中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真理。例如,“毒草可以肥田”。

  跨考魔鬼集訓營領跑集訓模式11年,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13大學科門類,86個優(yōu)勢專業(yè)輔導體系,讓你暢學先行,刷新成績上名校�?缈剂髮傺芯吭�,四大領域全面保障,只為你提供超乎預期的服務。課程咨詢請撥打電話010-51657281 15910414201

2018年考研政治:馬原12個考點出處解讀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yè)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28

2017.04

2018考研政治:毛特有哪些復習重點?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復習重點,主要是毛澤東思想概論的重點復習內容。希望能帶給大家?guī)?.....

28

2017.04

2018考研政治常見問題答疑匯總

在考研政治復習的過程中,大家會遇到很多問題,下面小編總結了常見問題,大家要認真準備哦。......

28

2017.04

2018考研政治:馬原應該如何復習?

我們在2018年在考研政治的復習中應做到復習全面,重難點也要加以掌握,也就是要做到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

27

2017.04

2018考研政治復習:馬原命題特點探析

馬原命題特點探析從五個方面......

27

2017.04

2018考研政治復習:全面理解黨的宗教政策

解讀我國宗教政策的內涵和方針......

27

2017.04

2018考研政治復習:如何審題干

所謂審題,即透徹地理解、弄懂題目的含義,把握題目要求的過程。審題包括審題干、審選項和審題干與選項......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