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背完考研政治毛概
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
2.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心議題:是討論和制定黨在現(xiàn)階段的革命綱領。
根據(jù)列寧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對 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和 當前階段的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的性質 進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當時黨的 比較低綱領 和 比較高綱領。
“比較高綱領”――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的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
“比較低綱領”――即在民族革命階段的比較低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中華民族統(tǒng)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綱領有其主客觀的因素:
主觀因素:①黨開始懂得馬克思主義要和中國實際相結合;②黨對中國國情有了初步認識。
客觀因素:①國內外時局的新變化;②列寧和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注意,建黨開始我黨沒有意識到黨內的“左”右傾的問題。
歷史意義: ① (初步指出)正確分析了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對象、動力、前途;
②明確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鄣谝淮翁岢隽朔吹鄯捶饨ǖ母锩V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黨中央領導人民走上了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新征途。
附:1922年8月,李大釗、陳等同孫中山等國民黨領導會晤,商談國共合作事宜,孫決定實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邀請共產黨員幫助改組國民黨。
3.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廣州舉行(確定國共合作,黨內合作;第二次在抗戰(zhàn)時,遇事協(xié)商)
大會討論并接受了共產國際關于國共合作以及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決議案,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同時保持共產黨在組織上、政治上的獨立性。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礎。(瞿秋白比較早提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概念);
中共三大開始我黨比較明確的提到了和國民黨合作過程中的“左”右兩種錯誤傾向(批評了陳的右傾傾向),大會批評了這兩種傾向,但是沒有使用和“左”右做斗爭這個概念。
附: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大會通過了有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確定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
4.中共四大――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開(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lián)盟的重要思想、)
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彭述之、張?zhí)�、陳潭秋、李維漢、李立三等20人。
主要中心議題:討論工人階級如何參加民族革命運動以及黨如何領導即將到來的功能運動高漲的問題。
歷史功績:
�、僬_分析了中國社會各個階段的革命態(tài)度問題,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
�、诖髸指出來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無產階級與農民建立鞏固工農聯(lián)盟的重要思想;
�、蹠h還把國民黨分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對國民黨的工作是擴大左派,批評和爭取中派,反對右派;
�、艽髸制定了有計劃的開展工農運動的方針。
�、荽髸鞔_將資產階級分為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不足:1、雖提出領導權問題,但對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2、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附:1925年11月《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調查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瞿秋白、鄧中夏等就提出了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 成為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前身。
附:1925年12月1日,毛澤東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的萌芽的標志
特點:1、比較早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文章;
2、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國無產階級(或工人)(領導力量)來領導;
3、各階級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農民(主力軍)是比較廣大比較可靠的同盟軍;
4、首次把資產階級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勞動階級,是我們同盟的對象,革命的基本動力。)
內容:1、分清敵友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2、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敵人;
3、資產階級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中間勢力、要團結)既有革命性又有軟弱性、妥協(xié)性。
4、小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比較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動力,也是同盟軍),農民是比較可靠的同盟軍;
5、工業(yè)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
附: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在廣州制造“中山艦事件”。
附: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5月20日,以葉挺為團長的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鋒奉命進入湖南,揭開了北伐序幕。
附:1926年9月,毛澤東發(fā)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在武漢召開。------- 這次代表大會是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召開的。
主要任務:接受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案,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并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
毛澤東批判了陳獨秀在對待農民問題上的錯誤,主張把農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迅速加強農民的斗爭。
失敗原因:1、雖然批判了陳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作出切合實際的回答。
2、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陳獨秀雖然作了一些檢查,但沒有真正改正錯誤。
附:1927年3月發(fā)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中共領導農民運動的偉大綱領。
分析了農民的各個階層,提出了黨在農村的階級路線。(正確解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
內容:1肯定農民的作用及黨領導農民革命的重要性;
2論述了建立農民革命領導權和農民革命武裝的必要性;
3分析了農民的富農、中農、貧農三個階層,認為貧農是農民中比較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眾、依賴群眾、放手發(fā)動群眾。
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6.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毛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
------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就國共兩黨關系、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中心議題:①會議堅決糾正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撤銷陳的書記),
②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鄄寻l(fā)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主要任務。
7.三灣改編――1927年9月29日
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里,進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三灣改編".
這是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開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從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設一支全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8.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共產國際幫助下,莫斯科召開。共有142人。會議毛并未參加,會議是瞿秋白主持。
主要討論:0、明確規(guī)定了沒收一切土地,確定了依靠貧雇農、聯(lián)合中農的階級路線,對富農的政策也有調整,但沒有根本解決。
�、僦袊鐣男再|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诖_定:革命的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革命的政治形勢:兩個革命高潮之間;
革命力量:工人階級;革命前途:社會主義;革命的中心任務:工農民主專政的實現(xiàn)和反帝反封建。
③批判了王明“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特別是盲動主義的錯誤。和陳的右傾錯誤。
�、輹h還制定了中國革命現(xiàn)階段的十大政綱;
�、抟�(guī)定了黨的建設、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紅軍和根據(jù)地建設的各項政策;
存在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起了積極的作用。
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
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
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對革命的發(fā)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附:1928年4月,朱德達毛澤東會師井岡山。
附:1928年10月,毛澤《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思想。分析存在的原因。
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斗爭形式;以農村根據(jù)地為戰(zhàn)略陣地。
附:1928年年底頒布了井岡山《土地法》。沒收一切土地。
附:1929年4月毛澤東主持制定興國《土地法》。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性的糾正。
9.古田會議――1929年12月下旬,中國紅四軍古田鎮(zhèn)召開。會議通過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中心思想: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和黨的建設。
會議規(guī)定:①“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進一步闡明)決定著軍隊的性質和面貌,這是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
�、谝�(guī)定紅軍除了要進行打仗消滅敵人的軍事活動之外,還要擔負起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任務
�、墼邳h建方面,強調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
�、芄盘飼h的這個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⑤有效糾正了由于紅四軍黨內組織基礎比較大部分是由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成份所構成,由于紅軍尚在幼年時期,黨的領導及黃缺乏一致的堅決地斗爭,而產生和發(fā)展的各種錯誤傾向。
�、揞I導干部之間消除了隔閡,統(tǒng)一了認識;全軍上下增強了團結,軍隊呈現(xiàn)出一派嶄新的精神面貌。
附: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鄉(xiāng)村為中心" ----探索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內容:1建立紅色政權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
2闡述了中共領導的紅軍和小塊紅色區(qū)域存在發(fā)展的可能性;
3明確地提出鞏固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路線與政策;
4提出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義: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附:1930年5月,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堅持調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內容: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第一次反對教條主義;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線"這一科學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周29年提出)、獨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以鄉(xiāng)村為中心的思想的確立和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提出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基本形成 。
意義:1是中共黨內第一篇反對教條主義的文獻,強調必須“洗刷唯心精神”、反對脫離實際的“唯書、唯上”的本本主義。
2是中共黨內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線"的文章;強調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
3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
4提出從"實際出發(fā)的思想","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5闡明了調查研究的主要內容,目的及調查方法即階級分析方法。
附: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結束了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統(tǒng)治
附:1930年12月16日,蔣介石,對中央根據(jù)地開始進行第一次軍事“圍剿。-五次反圍剿開始。
附: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占統(tǒng)治地位。
主要表現(xiàn):1、在革命性質上,混淆了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qū)別,把反資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勢上,強調革命高潮的到來。
3、在革命道路上,堅持以城市為中心。
4、在軍事方面,軍事教條主義,用所謂的正規(guī)戰(zhàn)爭代替人民戰(zhàn)爭。
附:1931年基本形成一條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雇農、聯(lián)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的地主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實行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限制富農。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減租減息。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實行土地改革政策。
(49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區(qū)土改運動中實行保護富農的政策,保存富農經濟。
(合作化開展以后):對富農的政策采取從限制到逐步消滅的政策。
附:1934年10月初,中央紅軍一方面軍主力撤離中央革命根據(jù)地。10日晚,紅軍開始長征。
10.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內容:①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比較緊迫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政策問題,瓦窯堡;思想問題:延安整風;作風問題,七大)
�、诮衣逗团辛�“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嚴重危害,
�、蹖Φ谖宕畏�“圍剿”戰(zhàn)爭的失敗進行了總結,
�、芡ㄟ^了張聞天根據(jù)毛澤東的發(fā)言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
�、菘隙嗣珴蓶|等關于紅軍作戰(zhàn)的基本原則,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問題上的一系列錯誤主張。
重要意義:①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從而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
�、谧窳x會議是中共(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附:1935年10月19日,紅軍抵達陜北吳起鎮(zhèn)(今吳旗縣城)。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結束。
11.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
會議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黨在新形勢下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的轉變,迎接抗日新高潮的來臨。
《決議》:①全面地分析了國內外的政治形勢和階級關系的新變化,
�、诖_定了建立比較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
③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國”的口號代替“工農共和國”的口號,--1936年8月《致中國國民黨書》再次改為“民主共和國”
�、芘辛顺蔀楫敃r黨內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上的主要危險的“左”傾關門主義傾向(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吸收工農;是全民族先鋒隊,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時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時期預防右傾機會主義復活的必要性,堅持無產階級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領導權。
會議主要決議:把"工農共和國"變成人民共和國;對富農財產不再沒收;紅軍戰(zhàn)略向民族革命戰(zhàn)爭轉變;實現(xiàn)對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導權。
重要意義:①會議從理論和政策上解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問題,從而解決了遵義會議以來沒有解決的重要的黨的政治路線問題。②這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轉折時期中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
它表明黨在總結革命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工作。
附:1935年瓦窯堡會議《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論證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可能性必要性
附:1936年12月,《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總結中國革命四個特點:
中國政治、經濟發(fā)展及其不平衡,而且經歷了1924―1927的革命;敵人強大;人民軍隊弱小;共產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
附: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抗日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初步形成。
提出五項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保障言論、集會、結社的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召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代表會議,集中全國人才,共同救國;迅速完成對日作戰(zhàn)的一切準備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黨實行四項保證:停止武力推翻國民黨政府的方針;蘇維埃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qū)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特區(qū)實行徹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37年7月、8月,毛澤東,撰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奠定了毛澤東思想中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論述了:無產階級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錯誤的認識論根源,系統(tǒng)論述了黨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
《實踐論》1937年----- 認識必須和實踐相統(tǒng)一,內容:
1、提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特征:
a實踐是認識的源泉;b實踐是認識的動力;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d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揭示了認識的辯證發(fā)展過程
a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b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由理性認識能動地飛躍到實踐
3、發(fā)展了認識論關于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思想
《矛盾論》(1937年)--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辯證法的核心。
內容:1、堅持和發(fā)展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辯證關系原理;
3、論述了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原理
附: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全國抗日戰(zhàn)爭開始。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0
2013.12
對于考研政治復習來說,考生必須以每年新大綱中的相關原理去關注當年國內外的社會熱點問題,并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