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網(wǎng)整理和搜集了2011年海天考研教育學綜合測試題及答案
1.百家爭鳴發(fā)端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 )
A.道法之爭 B.儒道之爭 C.儒墨之爭 D.名法之爭
2.荀子認為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 )
A.雅儒 B.大儒 C.俗儒 D.賢士
3.鴻都門學創(chuàng)辦于( )
A.唐代 B.東漢 C.春秋 D.西漢
4.在中國教育史上,首次提出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理論的是( )
A.董仲舒 B.荀子 C.王充 D.孔子
5.《千字文》的作者是( )
A.西漢的史游 B.東漢的蔡邕 C.南北朝的周興嗣 D.南宋時期的王應麟
6.近代中國政府頒布的第一個法定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7.提出"教育獨立論"的是( )
A.蔡元培 B.嚴復 C.楊賢江 D.容閎
8.《懺悔錄》是( )的著作
A.亞里士多德 B.柏拉圖 C.奧古斯丁 D.西塞羅
9.由于創(chuàng)辦“快樂之家”而被譽為“第一個新式學校的教師”的意大利人文主義教育家是( )。
A.蒙旦 B.拉伯雷 C.莫爾 D.維多里諾
10.被教育史家譽為"無與倫比的德意志人的偉大導師"的是( )
A.馬丁路德 B.布跟哈根 C.梅蘭克頓 D.斯圖謨
11. 在盧梭劃分的四個學齡階段中,( )的重點在于智育和勞動教育。
A.嬰兒期 B.兒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2.英國《1944年教育法》也稱為( )
A.《費里法案》 B.《巴特勒法案》 C.《巴爾福教育法》 D.《富爾法案》
13.批判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 )
A.克伯屈 B.鮑爾斯 C.狄爾泰 D.斯普朗格
14.在關于教育與社會關系的理論中,認為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個篩子,是用來區(qū)別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的是( )
A.勞動力市場理論 B.教育萬能論 C.人力資本論 D.篩選假設理論
15."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語和"孟母三遷"的故事反應了( )對人的身心發(fā)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
A.遺傳素質 B.環(huán)境 C.個人的活動 D.學校教育
16.社會是變化發(fā)展的,不能僅傳授他們固定的價值觀點,要教會學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價值。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體諒模式 B.集體教育模式 C.價值澄清模式 D.社會學習模式
17.1924年,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出版,其作者是( )
A.潘菽 B. 房東岳 C. 廖世承 D.楊賢江
18.按照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相對功利階段屬于( )
A.前習俗水平 B.好孩子定向水平 C.習俗水平 D.后習俗水平
19.小明兩歲半就學會正確使用“你”、“我”、“他”三個代詞進行言語交流,按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這里發(fā)生的學習是( )。
A.言語信息 B.智慧技能 C.認知策略 D.態(tài)度。
20. 以下哪個是鄧克爾提出的( )
A.功能固著 B.醞釀效應 C.原型啟發(fā) D.思維定勢
二、簡答題
1.董仲舒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2.裴斯塔洛齊和諧發(fā)展思想述評。
3.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
4.簡述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及其結構。
5.教師職業(yè)是一種什么性質的職業(yè)?
三、論述題
1.科舉制度的產生、發(fā)展、歷史作用及對教育的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B 3、B 4、C 5、C 6、A 7、A 8、C 9、D 10、C 11、C 12、B 13、B 14、D 15、B 16、C 17、C 18、A 19、B 20、A
二、簡答題
1.董仲舒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答:董仲舒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1)董仲舒在應對漢武帝的賢良策問時,根據(jù)當時的政治需要,提出了獨尊儒術、興太學、重選舉等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議。(2)論人性與教育作用:董仲舒認為人性中兼有善惡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發(fā)展人性,使人成為善人。(3)論道德教育:在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1)道德教育的內容:“三綱五常”是董仲舒?zhèn)惱硭枷塍w系的核心,也是他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社會道德教育的中心內容。2)道德教育的原則和方法:“以仁安人,以義正我”:“強勉行道”:“必仁且智”:“重義輕利”。
2.裴斯塔洛齊和諧發(fā)展思想述評。
答:裴斯塔洛齊認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有道德、有智慧、身體強壯、能勞動并有一定勞動技能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完人。在《天鵝之歌》中,他寫道:“依據(jù)自然法則,發(fā)展兒童道德、智慧和身體各方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發(fā)展,又必須顧到它們的完全平衡”這里所說的“完全平衡”,就是指德、智、體各方面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
為了實現(xiàn)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完人,裴斯塔洛齊提出體育、德育和智育及勞動教育幾個方面的教育。體育的任務是通過各種活動把潛藏于人身上各種渴求發(fā) 展的生理能力和力量充分發(fā)展起來。裴斯塔洛齊極為注重道德教育,視之為“整個教育體系的關鍵問題”。在道德教育方法方面,裴斯塔洛齊反對口頭的道德說教, 強調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激發(fā)兒童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道德觀念,形成道德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和學生道德行為的練習起著巨大作用。裴斯塔洛齊把愛 人類,進而愛上帝作為道德教育的比較高目標,把道德教育與宗教結合在一起,這是不對的。但他強調愛人,特別是強調愛勞動人民,這又具有明顯的民主主義性質, 有著進步意義。裴斯塔洛齊極為重視知識教育,強調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通過觀察和經驗發(fā)展兒童比較、判斷、思維能力,把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思維統(tǒng)一起來,這 一思想顯然是正確的,對反對經院主義教育的死記硬背有著巨大意義。
裴斯塔洛齊把勞動教育當作勞動人民獲得幸福的根源,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且其教學內容與生產勞動之間也缺乏內在的聯(lián)。但必須指出,在西方近 代教育發(fā)展史上,裴斯塔洛齊第一次明確提出德、智、體幾個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并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工場與學校合一的教育家,這一思想符合時代的要求。也 反映了和諧發(fā)展教育思想本身的進步。
3.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
答:一般要經歷四個主要階段。在每一個階段,學習者學習的重點及特征是不同的。
⑴認知階段:是動作技能形成的開始階段。從傳授者的角度來年,主要是講解與示范;從學習者的角度看,主要的理解學習任務,形成目禁區(qū)表象和目標期望。
⑵分解階段:在這一階段,傳授者將整套動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動作,學習者則初步嘗試,逐個學習。
⑶聯(lián)系定位階段:此階段的重點是使適當?shù)拇碳づc反應形成聯(lián)系并固定下來,整套動作聯(lián)為整體,變面固定程序式的反應系統(tǒng)。
⑷自動化階段:這是動作技能的熟練期階段。
4.簡述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及其結構。
答:⑴教育調查報告的主要結構:一般由題目、前言、正文、總結及附錄五部分組成。
⑵教育實驗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與格式:包括題目、前言、方法、結果、討論、參考文獻和附錄。
⑶學術論文的概念與特點:學術論文是科學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特點:學術性,表現(xiàn)為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實踐性。
⑷學術論文的基本類型:理論探討性、論證性論文;綜合論述性論文;預測性論文。
⑸學術文化文的框架結構:包括標題、內容提要、序言、正文、結論與討論、引文注釋與參考文獻。
5.教師職業(yè)是一種什么性質的職業(yè)?
答:(1)教師職業(yè)是一種專門職業(yè),教師是專業(yè)人員。教師職業(yè)屬于專門職業(yè),教師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yè)人員。
(2)教師是教育者,教師職業(yè)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yè)。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承擔教化任務的是教師,他們根據(jù)一定社會要求向年輕一代傳授人類長期積累的知識經驗,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品格,塑造他們的價值觀念,引導他們把外在的社會要求內化為個體的素質,實現(xiàn)個體的社會化。
三、論述題
1.科舉制度的產生、發(fā)展、歷史作用及對教育的影響。
答:⑴從漢代的“察舉”到魏晉的“九品中正制”:①漢代選官取士制度叫“察舉”,是由地方官根據(jù)一定的科目和標準考察選拔,層層推薦,比較后向朝 廷薦舉,經皇帝親自策問,按成績高下授以不同的官職。西漢文帝二年(前178)開察舉之先聲。②漢武帝時形成較完備的選官制度,迄東漢,大體未改。③魏晉 南北朝時期分裂動亂,“察舉”推薦制度難以實行。④曹丕即帝位之后,聽從陳群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設置大小中正官,依家世和才德區(qū)分為高下九等作為 任官授爵的根據(jù),然后再按品授官,實際上承認了門閥世族集團的特權。⑤南北朝后期,依靠門資的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科舉考試制度便應運而 生。
⑵隋唐科舉考試制度的產生與實施:①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明確提出了十科舉人的科目。②大業(yè)五年(609)又將十科減為四科,分科考試選拔 士人的旨意越來越明確。③進士科以考試策問為主。一般把隋煬帝創(chuàng)設的進士科作為科舉考試制度下產生的標志。④科舉考試把錄取和任用權完全集中在中央。科舉 考試取士的特點是錄取標準專憑試卷,而不由地方察舉。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察舉和九品中正制,雖也含有考試,但是以推薦察舉為主,而隋以后的科舉則以考 試為主。這是中國古代選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線�?婆e考試輕門第,重才學,任人唯賢,這在中國古代選士制度上確實是一次變革,是一個進步。⑤科舉制度在唐代逐 步完善,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考試制度。唐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有兩種:“生徒”和“鄉(xiāng)貢”。報考的步驟是:鄉(xiāng)試、、吏部復試。
⑶宋代科舉制度的強化及王安石的教育改革:①宋代的科舉考試制度基本上沿用不著唐制,但有許多新的變化和發(fā)展:第一,擴大了科舉取士的名額。第二,提高及第者的地位和待遇。宋代科舉考試制度成為三級考試制度:州試,省試,殿試。第三,嚴密立法,防止作弊。
②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建議:第一,取士必由學校。希望學校能擺脫附庸于科舉的地位,真正成為向國家輸送人才的主要場所。第二、科舉考 試專設進士一科,撤消明經等諸科,廢除詩賦、帖經、墨義,改試經義、論、策。頒布《三經新義》作為經義考試的標準,其目的在于以經書施于世用。
⑷明清科舉制的發(fā)展與八股取士:明清科舉考試突出進士一科,考試大致分為以下四個步驟:第一步稱為“童試”,也可說是預備性考試。第二步稱為 “鄉(xiāng)試”,是省一級的考試。第三步稱為“會試”,是中央級的考試,由禮部主持。第四步稱為“廷試”或“殿試”,會試之后(農歷四月)舉行,由皇帝親自主 持。明清科舉考試采用排偶文體,稱為“八股文”。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清規(guī)戒律,有不少繁瑣而苛刻的要求,不得自由發(fā)揮,形式死板,內容空洞,陳陳相 因,千篇一律。
⑸歷史作用:①隋唐以后實行科舉取士制度,的確滿足了封建君主專制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權中央、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效果,促進了社會的穩(wěn)定。②科舉 制比較說明嚴密地開創(chuàng)了考試取士的規(guī)模,具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多少要憑才學,與察舉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較,它是比較公正、比較合理、比較符合歷史發(fā)展要求的 制度,對當時的社會發(fā)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③由于選才與育才的標準和要求比較一致,科舉制度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fā)展;但科舉考什么,學校教育也跟著注重什 么,這使學校教育完全屈從于科舉的要求,淪為科舉制度的附庸。
⑹流弊:國家只重科舉考試,忽略學校教育;科舉束縛思想,敗壞學風;表面看來好像公平合理,實際上錄取標準仍以權勢門第為轉移;由于科舉指揮棒的影響,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⑺中國科舉制對世界東西方均有一定的影響。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一些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看出了以科舉考試制度選拔人才的弊病,于是在提倡開辦新 式學堂的同時,提出了改革科舉考試內容,遞減科舉取士名額,廢止科舉考試制度的主張。清廷迫于形勢,光緒三十一年(1905)決定“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 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科舉考試制度實行了1300余年,至此完全停止。
2.試述教育與科學技術的關系。
答:科學技術對教育的影響:(1)科學技術能夠改變教育者的觀念 科學發(fā)展水平決定了教育者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影響到他們對教育內容、方法的選擇和方法的運用,也會影響到他們對教育規(guī)律的認識和教育過程中教育機制的 設定。(2)科學技術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數(shù)量和教育質量 一方面,科學發(fā)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對象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使教育活動遵循這種規(guī)律;另一方面,科學的發(fā)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廣泛運用,使教育對象得以擴大, 促進了教育數(shù)量的發(fā)展。(3)科學技術可以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內容的記載與表達方式,教學用具與器材的制造等,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作用。
教育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作用:(1)能完成科學知識的再生產 學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比較主要途徑,因為它是有組織、有計劃、高效率的再生產。教育作為科學知識的再生產,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學的繼承與積累,把前人 創(chuàng)造的科學知識加以總結和系統(tǒng)化;另一方面在于科學的擴大再生產,把前人創(chuàng)造的科學知識傳授給新的一代,使他們又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生產出更新的科學成 果。(2)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科學的體制化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比較初很多科研機構是建在大學里的。(3)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從事著直接的科研工作,這在高校里尤為突出。 (4)教育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學提出將科學成果在教育上應用技術化的要求,從而豐富科學技術的活動,擴大科學技術的成果。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2
2008.12
一、單選題
1.推動教育學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是( D )的發(fā)展。
A.教育規(guī)律
B.教育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