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直播官方版-奶昔直播直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下载-奶昔直播安卓版本免费安装

北京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

2017-05-12 07:56:40 來源:精品學習網(wǎng)

  轉(zhuǎn)眼間2017年的高考就到來了,高考作文是語文考試中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一起閱讀下吧,高考,我們來了!!!

  北京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

  1.季羨林

  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1911年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xiàn)并入臨清市)。1946年,他由德國留學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創(chuàng)建東方語文系。季先生長年任教北大,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jīng)典,現(xiàn)在即使在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jié)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反映。

  推薦語: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jīng)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fā)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頒獎詞: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tǒng),把心留在東方。

  2.梁實秋的演講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于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臺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愿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臺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后臺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xiàn)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哄堂大笑,驅(qū)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話題:“語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3.林語堂上課請學生吃長生果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于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guān)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后,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里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著他,不知他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說到這里,他將話鋒一轉(zhuǎn),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后我上課不點名,愿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語堂,一位大師級語言大師。性格幽默、風趣,聽其談話,如沐春風,獲益多多。

  4.嚴復的擔憂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qū)鹘y(tǒng)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

  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fā)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jīng)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jīng)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圣圣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于不墜”。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wù)。

  話題:“責任”“愛國”

  5.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shù)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決定回國。途經(jīng)香港時,他發(fā)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吁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yīng)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zhì)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話題:“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價值”

  6.這是我的權(quán)力 —— 陳少敏 老革命家陳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間,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表決永遠開除劉少奇黨籍的決議草案時,陳少敏堅決不舉手。會后,康生惡狠狠地質(zhì)問她為什么不舉手,她義正辭嚴地回答:“這是我的權(quán)利!”后來她被下放到河南羅山縣,受盡折磨。她堅定地說:“不要犯軟骨病,要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對群眾、對國家、對黨負責到底。”

  分析: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堅持了做人的尊嚴,堅持的真理,也就是維護了個人和民族的尊嚴。 話題:“信念與尊嚴”“永不屈服”“骨氣”

  7.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呢?” 許衡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有主人了。”許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靈需要自我維護。純潔的心靈是智者所追求的,心靈有了污點,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8.孫中山的崇高信仰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chǎn),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么?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zhí)著無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

  9.魯迅為國棄醫(yī)從文 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y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內(nèi)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y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分析:個人的理想重要還是民族的振興重要?魯迅選擇了后者。在那“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時代,這樣的選擇又是何等偉大。

  10.朱自清不吃嗟來之食 我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jié)美國,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美國又執(zhí)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lǐng)美援面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并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lǐng)美國的“救濟糧”,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骨氣。

  分析:貪賤不能移的骨氣在朱自清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吃美國“救濟糧”不僅是高貴人格的表現(xiàn),更是國格的表現(xiàn)。

  話題:“骨氣”“人格和國格”

  11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盧嘉錫

  盧嘉錫是我國著名化學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學數(shù)學教師。當時,有個學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國雜志上懸賞解答的數(shù)學題目為難盧嘉錫,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說:“我留著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來。”經(jīng)過一天多的精密計算,盧嘉錫把題答了出來。他向那位學生詳細地介紹了解題的方法和具體過程。那個學生從心底佩服盧嘉錫的博學多才。盧嘉錫誠懇地對那位學生說:“我們閩南有句老話,叫做„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我現(xiàn)在雖然是你的先生,但還有許多東西自己也不懂,要進一步學習。” 分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則你就是無知。 話題:“面具”“貪婪”“作秀”

  12.海子的寂寞

  或許詩歌真是從寂寞中釀出來的,否則為什么所有的詩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與別人進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無聊賴之際隨意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他對老板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毫無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年輕人:長發(fā)凌亂,身材瘦小,落落寡歡,不修邊幅,而且說話如此神經(jīng)兮兮,就以為他腦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諷地回答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海子無奈地聳了聳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館,同時也走進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與溝通。溝通源于寂寞,無法溝通,也就更加寂寞。

  話題:“寂寞與溝通”“交流與理解”“冷漠是毒藥”

  13.李嘉誠親自去接老師

  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chǎn)巨商李嘉誠常常捐資助學。一次,他邀請汕頭大學的一批教師來港并準備親自去車站迎接。恰好此時他又接到通知,國家經(jīng)貿(mào)部一位官員專程來港與他洽談生意,請他去迎接。經(jīng)過考慮,李嘉誠先生安排了別人去接經(jīng)貿(mào)部官員,而自己還是去了火車站。由于火車晚點,他在車站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汕頭大學的老師知道后感動地說:“這件事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李嘉誠先生對教育的誠心。他能舍命辦教育,我們也應(yīng)該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資辦學,不能沽名釣譽。李嘉誠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話題:“尊師重教”“表率”“做人與做事”

  14宋慶齡的執(zhí)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于中國革命事業(yè),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里,經(jīng)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年)、解放戰(zhàn)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斗,在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沒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宋慶齡能七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殫精竭慮嗎? 話題:“忠貞”“持之以恒”

  15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shù)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立即決定回國。途經(jīng)香港時,他發(fā)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吁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yīng)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zhì)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話題:“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價值”

  16不達目的不罷休——侯寶林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勤奮好學,他的藝術(shù)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10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shù)宗師的。

  分析:語言大師侯寶林以他的行動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一要勤奮好學,二要持之以恒。

  話題:笑聲來自勤奮 學習成就天才

  17王安談“當機立斷”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說,影響他一生的事情發(fā)生在他6歲之時。 一天他外出玩耍,經(jīng)過一棵大樹時,突然有一個鳥巢掉在他的頭上,里面滾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yǎng)。走到家門口,突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養(yǎng)小動物。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后,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媽媽竟破例答應(yīng)了。王安興奮地跑到門后,小麻雀卻被貓吃了。

  分析: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絕不可優(yōu)柔寡斷。猶豫不決雖可避免做錯一些事,但也會失去一些成功的機會。

  話題:“成功的保證”“猶豫與果斷”

  18胡適有36頂博士帽

  五四”文化名人胡適,1927年由英國赴美國,向母校哥倫比亞大學交了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獲得第一頂博士帽。之后8年中,胡適又成為香港大學法學博士,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名譽博士……僅1942年一年,美國各大學便爭相授予胡適10個博士學位,至1959年,胡適共獲得36個博士學位。由此可見胡適的博學多才。

  分析:榮譽的獲得,首先是對其工作業(yè)績與成就的認同與肯定,正如培根所說:“榮譽的獲得在乎把一個人所有的才德和真價值無損無傷地顯露出來。”它內(nèi)含一個道理:獲得榮譽者必須付出努力與艱辛。

  話題:“學者的魅力”“真正的„博‟士”

  19“教授之教授”陳寅恪

  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家學淵源”深厚,8歲即研習《說文解字》和訓詁學,熟讀《三字經(jīng)》、《二十四史》,13歲即赴日留學,17歲回國,21歲又赴美。他有很高的語言天賦,精通英、法、德、日等文字,還基本掌握了希臘文、波斯文、拉丁文、梵文、巴利文、蒙文、滿文、西夏文等19種文字。我國學者,無論是留學歸來的洋博士,還是國學基礎(chǔ)深厚的“土”學者,無不佩服他學識淵博。人們尊之為“教授之教授”。 分析:一個人一生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和業(yè)績,除了歸功于他的聰明才智,更在于他的勤奮與博學。

  話題:“學無止境”“學不壓身”

  20鄧拓倡導博學

  鄧拓是一位有廣博知識的學者,他提倡現(xiàn)代人應(yīng)博學。他在《歡迎雜家》一文中這樣說:“專門的學問不容易掌握,但只要有相當?shù)臈l件,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如果努力學習,深入鉆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廣博的知識,包括各種實際知識,則不是在短時間內(nèi)能得到的,必須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努力,不斷積累,才能打下一定的基礎(chǔ)。有了這個基礎(chǔ),要研究一些專門問題就容易多了。”

  分析:鄧老提倡的也許就是我們常掛嘴邊的“雜學種種,精專一項”。而真正的“專才”無不是在“通才”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

  話題:“博與專”“偏科的理由”

  21王國維專致于國學

  有這樣一個人,專攻古文字學、古器物學、古史地學,致力于歷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齊魯封泥、漢魏碑刻、漢晉簡牘、敦煌唐寫經(jīng)、西北地理、殷周秦漢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釋研究,還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嚴謹,考證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見,主張以地下史料參閱文獻史料,多能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對史學界有開一代學風的影響。

  在文學領(lǐng)域里,較早地吸收西方哲學、美學理論及其方法,研究中國文學,在文學的界說、文學的特質(zhì)、作家論、創(chuàng)作論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有新開拓,新貢獻,對“五四”以后的新文學產(chǎn)生過重要的啟蒙作用。他就是——王國維。

  分析:“信而有征,不囿成見”,這才是治學的精髓。首先要不囿成見,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才能產(chǎn)生新的思想;其次,“信而有征”,必須為自己或他人的說法找到有力的證據(jù),新思想才站得住腳。 話題:“治學的態(tài)度”“創(chuàng)新”

  22生命不息筆耕不輟 ——齊白石

  勤奮是齊白石一輩子藝術(shù)生活的特點。他對藝術(shù)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繪畫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畫。27歲以后,只有因兩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喪擱過筆。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沒有睡過懶覺,每天照例早起,吃過早飯,便要畫上幾幅。1957年春夏之際,他的健康情況已大不如前,還絲毫不服老,頑強地和衰老作斗爭,臨終前他畫的最后一幅畫是花中之王——牡丹。

  分析:成功者選擇勤奮,懶惰者選擇懶惰。生活的意義就在于一生勤奮,這是高尚者的座右銘。只要生命不息,那么筆就不會停止書寫。

  話題:“工作態(tài)度”“勤奮與懶惰”“成功出于勤奮”

  23從勤雜工到版本專家 ——郭松年

  郭松年是我國著名的版權(quán)專家,誰曾想到,他是勤雜工出身的。 郭松年小學一畢業(yè),便因家庭貧寒,被父親托人送到北大法學院圖書館當了勤雜工。他用零用錢買了一套中學課本,制定了自學中學課程的計劃。家里窮得連買燈油的錢也沒有,他就要求晚上在圖書館加班,借“光”讀書。他克服了受人鄙視、年齡偏大、家事拖累等種種困難,擠出時間讀書和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學術(shù)界公認的我國版本學界的權(quán)威。

  分析:環(huán)境的困苦只能壓倒意志薄弱的人,對于堅強、勤奮的人來說那會是一段值得珍惜的人生經(jīng)歷。

  各位考生們,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為大家介紹完畢了,育路網(wǎng)編輯在這里祝各位考生能考上理想的學府。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yè)報名咨詢
  • 意向?qū)I(yè):
  • 學生姓名:
  • 聯(lián)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分享“北京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到:

58.4K

網(wǎng)站地圖

關(guān)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