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一、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及其歷史特點
(一)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舉行。參加大會的有12名代表,他們來自7個地方,代表50多 名黨員。
他們是:李達、李漢俊(上海),張國燾、劉仁靜(北京),毛澤東、何叔衡(長沙),董必武、陳潭秋(武漢),王盡美、鄧恩銘(濟南),陳公博(廣 州),周佛海(日本東京)。陳獨秀、李大釗因分別在廣州和北京有事,未出席會議。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出席了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 爾斯基。
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 有制,以及聯(lián)合第三國際等。大會在討論實際工作計劃時,決定首先集中精力組織工人。鑒于當時的黨“幾乎完全由知識分子組成”,大會決定“要特別注意組織工 人,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他們”。大會選舉產生了由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的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以陳獨秀為書記。
(二)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歷史特點
中國共產黨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成立的。其歷史特點表現(xiàn)為: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黨、是一個區(qū)別于第二國 際舊式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修正主義遭到破產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 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列寧主義,是在斗爭中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 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的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身受帝國主義者、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勢 力的三重壓迫,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國,工人階級根本不可能進行和 平的議會斗爭,他們很少可能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就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但在當時的中國,中國共產黨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建設,理由是:
(1)工人階級的人數(shù)不多,又比較年輕,許多工人不久前還是小生產者。
(2)在黨 內,出身于小資產階級的黨員占有相當大的數(shù)量。因此,新生的中國共產黨不能不受到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嚴重影響。
(3)它是在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情況復 雜、經濟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展開自己的活動的,因此,它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制定出適合中國情況的綱領、路 線、方針和政策,不能不經歷一個曲折的探索的過程,一個在黨和人民集體奮斗的基礎上逐步積累經驗的過程。這些情況表明,中國共產黨要勝利地擔負起自己的歷 史使命,就必須切實地、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建設。
二、制定革命綱領,發(fā)動工農運動
(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分清敵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以往的斗爭之所以成效甚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對于這個在長時間里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就給予了一個基本的解決。
首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1922年7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 過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分析,明確地指出,加給中國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資本帝國主義和軍閥官僚的封建勢力”,因此,“反對這兩種勢力的民主主義的革命 運動是極有意義的”。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它在當前階段的綱領應當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其次,開始采取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政黨和政治派別沒有采取過、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眾路線的方法。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關系 革命成敗的一個大問題。以往的斗爭之所以成效甚少,就在于未能充分地發(fā)動群眾。中共二大即指出:“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 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這個黨不僅“內部必須有適應于革命的組織與訓練”,而且“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都“必須是不離 開群眾的”。
(二)發(fā)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斗爭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黨的工作重點在發(fā)展工人運動方面。從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到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組 織、推動下,中國掀起了第一個工人運動的高潮。在13個月的時間里,全國發(fā)生了包括安源路礦工人罷工、開灤五礦工人罷工等在內的大小罷工100余次,參加 者在30萬人以上。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斗爭,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堅定的革命性和堅強的戰(zhàn)斗力,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政治影響。孫中山正是從這個斗爭中,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支新興的、生機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決心同它進行合作的。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從事發(fā)動農民的工作。1921年9月,經過共產黨人的努力,浙江蕭山縣衙前村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協(xié)會,開展反抗地 主壓迫的斗爭。1922年6月,彭湃來到家鄉(xiāng)廣東海豐縣赤山約,經過艱苦的工作,成立了農會。次年元旦,召開海豐全縣農民代表大會,海豐總農會宣告成立, 全縣范圍的農民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
三、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與大革命的興起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客觀需要。
首先,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條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帝國主義勢力又卷土重來,國內各派軍閥之間的紛爭也進一步擴大,社會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生活更趨惡化,“打倒列強,除軍閥”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強烈愿望。
其次,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罷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鎮(zhèn)壓,中國共產黨由此認識到,中國無產階級如果單憑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取得勝利的。而要勝利,他們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
再次,中共二大提出“聯(lián)合全國一切革命黨派,聯(lián)合資產階級民主派,組織民主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
最后,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在民族主義中突出了反帝的內容,強調對外實行中華民族 的獨立,同時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權主義中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應為“少數(shù)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和 “節(jié)制資本”兩大原則(后來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并提出要改善工農的生活狀況。這個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因 而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大會實際上確定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這樣,國民黨一大的成功召開,就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二)大革命的興起
國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1924年,工人運動開始復興,農民運動也有了初步開展。國共合作創(chuàng)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為未來的革命戰(zhàn)爭準備了軍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5月,以五卅運動為起點,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大革命高潮。在此基礎上,舉行了勝利的廣東戰(zhàn)爭,征討地方軍閥陳炯明、鄧本殷,統(tǒng)一并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jù)地。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州建立。
(責任編輯:康彥林)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1空乘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2高鐵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3影視后期制作查看招生院校
- 4酒店管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5護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6UI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7飛機維修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8學前教育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9視覺傳達設計查看招生院校
- 10動漫動畫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高考就業(yè)率最高的十大專業(yè)排行
分享“高一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