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dǎo):2009年成人高考《大學(xué)語文》復(fù)習(xí)材料記敘文部分(三)
2009-02-17 10:47:00 來源:
《作家作品》
韓愈見議論文的《答李翊書》的介紹。
“后敘”寫在文章后面的跋文�!皵ⅰ蓖凇靶颉薄�
本文就是作者閱讀了《張巡傳》后,感到有所不足,于是又對張巡,許遠事跡作了一些補充,所以稱作后敘。
《主旨》
唐明皇時,發(fā)生了安史之亂,叛軍從河北出兵,攻入河南,一路之上沒有遇到唐朝軍隊的抵抗。只有在睢陽(今商丘)遇到張巡,許遠的頑強抵抗,牽扯叛軍的兵力,一定程度延緩了叛軍的進攻。而當時沒有一支唐朝的軍隊來增援他們。后來,睢陽城被叛軍攻克,張巡,許遠英勇不屈,被叛軍殺害。安史之亂被平熄后,當時畏敵如虎,不肯出兵救援張巡,許遠的人反而出來誣蔑張巡,許遠。韓愈寫作了這篇文章,一來為張巡,許遠辨冤,二來記述了張巡,許遠一些軼聞趣事。
本文通過駁斥誣蔑許遠的錯誤論調(diào),記述南霽云及補記張巡,許遠的一些逸事,贊美了安史之亂時,抗擊叛軍的英雄,斥責(zé)了一些小人對這些英雄的誣蔑。
《疑難詞句》
1,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就虜:被俘;辭服:說了屈服的話。
2,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尤:責(zé)備;
3,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就盡:就要覆滅;日滋:一天天增加;
4,具食與樂,延霽云坐。具:備辦;延:請;
5,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顏色:臉色;陽陽:安祥的樣子;
6,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處矣。即使是很笨的人也能計算時日而且知道死期快到了。疑難
7,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精:精密,周到;
《課文翻譯》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吳郡張籍翻閱家中的舊書,發(fā)現(xiàn)了李翰作的《張巡傳》。李翰以善于寫文章自負,寫的這篇傳記也細致周詳�?蛇z憾的是還有缺失之處:沒有為許遠寫傳,又沒有記載雷萬春事跡的始末。
許遠雖然才能好像趕不上張巡,但是打開城門接納張巡,官位本來在張巡之上,卻把權(quán)力交給張巡,自己反倒位處張巡之下,沒有懷疑猜忌之心,最終與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英名;城陷被俘,只是與張巡死的先后不一樣。張許兩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通曉兩位父親的心志,認為張巡死而許遠被俘,懷疑許遠怕死而向敵人投降。許遠如果真的怕死,何苦堅守孤城,吃掉其愛妾的肉,和賊人對抗而不投降呢?當他們在被圍困的時候,外面連螞蟻大小的援助都沒有,所忠于的,是國家和君主;而賊人卻偏偏以國家已滅君王已死來勸降。許遠見救援不來,而賊人卻不斷增多,肯定認為這些話是真的,外面等不到救兵仍然死守,人與人互相吃都快吃光了,連笨人也能計算日子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了。許遠不怕死也就很明確了。哪有城被攻破其下屬都死了,惟獨自己蒙受羞愧恥辱以求茍活的?即使再愚蠢的人也不忍心這樣做,唉!卻說許遠這樣的賢才做這種事?
那些議論者又說許遠和張巡分頭守城,城被攻陷時,是從許遠把守的地方開始的。以此來誹謗許遠,這又和小孩的見解沒有什么差別。人要死的時候,他的五臟六腑肯定有一個地方先得了�。粚⒗K子拉斷,肯定有一個地方先斷開。旁觀者看到了這些,從而歸罪于這些地方,這在道理上是根本講不通的!小人好議論,不愿意成人之美,真是這樣�。∠駨堁�、許遠的功勞,如此卓越,還不能幸免,那么其他人又怎么說呢?
當時張許二公開始守睢陽時,怎能不懂得如果最終沒有救兵,就事先棄城轉(zhuǎn)移呢?假如這個城不守,及時轉(zhuǎn)移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呢?等到外面沒有援兵非常困難的時候,再帶領(lǐng)那些受傷殘廢、饑餓瘦弱的殘兵,雖然想撤離,也肯定到不了目的地。張、許二人那樣賢明,對這一問題已經(jīng)考慮得很周密了。守住一個睢陽城,捍衛(wèi)了整個天下,率領(lǐng)千百個喪失殆盡的士卒,與上百萬日益增加的叛軍交戰(zhàn),保護住了江淮地區(qū),遏制住叛軍的攻勢,唐朝天下沒有滅亡,這是誰的功勞呢?在當時,放棄城池而保存自己實力的,不是一個兩個,手中握有強大兵力而作壁上觀者,有一圈。不去追究譴責(zé)這些人,而指責(zé)張、許兩位死守城池,也可以看出他們是自己站到了叛逆亂賊一邊,制造出夸大不實之辭幫助敵人進攻。
我曾在汴州、徐州二府做事,多次往返于兩府之間,親自到所謂雙廟祭奠過。那里的老人常常講張巡、許遠時的故事: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的時候,賀蘭嫉妒張巡、許遠的名聲威望和業(yè)績超過自己,不肯出兵相救;他喜歡南霽云的勇武豪壯,不聽他的勸說,勉強留他,準備好宴席和音樂,請南霽云入座。南霽云慷慨陳詞:“我來的時候,睢陽城里的人,已經(jīng)有一個多月沒吃上飯了!我雖然想獨自吃,在道義上不忍心;即使吃了,也咽不下去!‘’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下自己的一個手指,鮮血淋漓,給賀蘭進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驚,都被南霽云的行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南霽云知道賀蘭終究沒有為他出兵的意思,就飛馳而去;臨出城時,抽出箭射向寺廟里的佛塔,箭身一半射進塔的磚瓦里,說:”等我回到睢陽打敗敵軍,一定消滅賀蘭進明,這枝箭就是用來做標記的。‘’我在貞元年間路過泗州,船上還有人指著告訴我。城陷落時,賊人用刀威脅張巡投降,張巡不屈,即被拉走,將要斬首。又去威脅南霽云投降。南霽云沒有說話。張巡大喊道:“南八,男子漢死就死了,不能為不義屈服!‘’南霽云笑著說:”我本想是另有作為的;您有話,我哪里敢不死呢!‘’即不屈而死。
張籍說:“有個叫于嵩的人,小時跟隨張巡;等到張巡起事,他也經(jīng)常在圍城中。我大歷年間曾在和州烏江縣見到于嵩,于嵩當時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于嵩因為張巡的推薦曾做臨渙縣尉,他非常好學(xué),什么書都讀。我那時還小,粗略地問了張巡、許遠的事,沒能詳細詢問。于嵩說張巡身高七尺多,胡須長得像神仙。曾經(jīng)見于嵩讀《漢書》。,對于嵩說:”為什么花這么長時間讀它?,于嵩說:還沒讀熟。張巡說:“我讀書不超過三遍,終身不忘�!谑潜痴b于嵩所讀的書,整卷不錯一個字。于嵩很吃驚,以為張巡只是偶然熟悉這一卷,就胡亂抽出其他卷來試驗,都是一樣。于嵩又取架上其他書來考張巡,張巡隨口背誦,毫無遲疑。于嵩跟隨張巡很久,也沒有看到張巡經(jīng)常讀書。寫文章,拿起紙筆,立刻就寫,從不打草稿。開始守睢陽的時候,士兵近萬人,城中的居民也將近幾萬人,張巡只要見過一面問過姓名,以后沒有不認識的。張巡發(fā)怒的時候,胡須就張開。等到城陷落時,賊人綁著張巡等數(shù)十人坐到一起,馬上就要殺頭了。張巡起來,那些人見張巡起來,有的站起來有的哭泣。張巡說:你們不要怕!死,這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泣不能抬頭看他。張巡臨近被殺的時候,面色不慌亂,安詳?shù)镁拖衿匠R粯�。許遠是一個寬厚長者,他的外貌和他的內(nèi)心一樣寬厚;與張巡同年出生,月份上比張巡小,稱張巡為兄長。死時四十九歲�!�
于嵩貞元初死在毫州和宋州之間。有傳言說于嵩有田地在亳州和宋州之間,被軍人霸占,于嵩將要到州里告狀評理,被軍人殺害。于嵩沒有孩子,這是張籍說的。
《學(xué)習(xí)要點與難點》
本篇文章議論與敘事并重的特點(重點)
本文前部分是議論文,屬于駁論;
后部分是記敘文。
前部分駁斥從兩個方面駁斥了對許遠的誣蔑,從一個方面駁斥了對張巡,許遠守睢陽這件事情的誣蔑,贊揚了他們捍衛(wèi)天下的事跡;
后部分記敘了南霽云乞師賀蘭進明的英雄事跡,補記了張巡,許遠的事情。
兩部分各有側(cè)重,但相輔相成,有內(nèi)在的緊密聯(lián)系。前面是后面的綱,后面是前面的事實佐證,緊緊圍繞主旨。
前面駁論所采用的論據(jù)與論證方法。
所用的都是事實論據(jù)。駁“許遠畏死”,用許遠讓位授權(quán),在無外援時,仍然死守的事實。駁“張巡,許遠就不該死守睢陽”,聯(lián)系當時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外援不到,張巡,許遠死守睢陽捍衛(wèi)天下的事實。
駁“城之陷,自遠所分始”。論證方法類比法。連用兩個比喻,以此證明睢陽被攻陷,勢在必然。
人物的性格特征。
張巡:忠心報國,從容鎮(zhèn)定,視死如歸,博聞強記;
許遠:寬厚謙和,為國讓賢,以死報國。
南霽云:深明大義,疾惡如仇,忠貞剛烈。
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
南霽云的“抽刀斷指”,“抽矢射塔”兩個細節(jié)描寫,刻畫了人物的剛烈,疾惡如仇的個性。
張巡的“讀書盡卷不錯一字”,“于嵩取書架上的書問巡,巡應(yīng)對無誤”,“操筆立書”等等均是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張巡的博聞強記,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
人物之間的相互映襯和襯托。
張巡,許遠,南霽云之間是相互映襯。例1,許遠位在張巡之上,卻讓位給張巡,自處于其下。既突出許遠的讓賢,又映襯了張巡的才能。例2,睢陽城陷,敵人勸降南霽云,張巡與南霽云一呼一答,兩人互相映襯,更顯出兩人的英雄氣概。
南霽云乞師賀蘭一段,以反面人物賀蘭的卑鄙反襯了南霽云的忠貞剛烈的性格特征。
《重點段落簡析》
1,“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設(shè)淫辭而助攻也。”
這段話是駁斥“二公以死守”的誣蔑。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屬于對偶句。
論證手法為對比,用張巡,許遠英勇抗敵的事實與那些“棄城圖存”,“擅強兵坐而視者”相對比。論據(jù)為事實論據(jù);
翻譯這段。
2,“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船上人猶指以相語�!�
這段是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人物。細節(jié)有兩處:一處“抽刀斷指”,另一處:“抽矢射塔”。
用反面人物賀蘭進明來反襯南霽云的英雄氣概。
“一座皆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睂儆趥�(cè)面描寫,從側(cè)面烘托來寫南霽云的剛烈性格�!按先霜q指以相語”,也是側(cè)面描寫,從側(cè)面來說明百姓永遠在懷念著英雄。
�。�4)翻譯這段話。
《種樹郭橐駝傳》(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xùn)|,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王叔文變法,變法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后任柳州刺使,世稱柳柳州;
與韓愈齊名,同為古文運動的創(chuàng)導(dǎo)者。
作品有《柳河?xùn)|集》。
《種樹郭橐駝傳》是寓言性傳記文。
《主旨》
文章通過郭橐駝善于養(yǎng)樹的寓言故事,揭露了當時統(tǒng)治者政令繁多的社會弊端,闡發(fā)了作者養(yǎng)民治國的進步思想。
《疑難詞句》
1,駝業(yè)種樹。業(yè):以——為業(yè)。
2,且碩茂,早實以蕃。碩茂:高大茂盛;實:結(jié)果實;蕃:多;
3,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壽:活得長久;孳:繁殖得多;
4,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天:自然規(guī)律;致:使獲得,讓——自然發(fā)展;
性:樹木的本性。
5,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爪:用手指去抓;膚;樹皮;
6,字而幼孩,遂而雞豚。字:養(yǎng)育;遂:喂養(yǎng)好,使動用法;
7,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在移栽它時,像愛護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棄掉一般。
8,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長罷了,并不是有甚么辦法能使他高大茂盛;我只是不抑制損傷他的果實罷了,并不是有甚么辦法能使它的果實結(jié)的又早又多。
9,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墒�,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當官的喜歡繁瑣地發(fā)布命令,好像是很愛百姓,結(jié)果因此給人民帶來禍患。
10,故病且怠。病:困苦�。浩�
《課文翻譯》
郭橐駝,不知他最初叫什么名字。由于得了佝僂病,走路時隆背俯身,有點像駱駝的樣子,以鄉(xiāng)里人把他叫“橐駝‘’。橐駝聽了這個稱呼說:”很好,這樣叫我確實很是恰當�!耙虼吮惴艞壛嗽瓉淼拿郑沧苑Q作”橐駝‘’。
他居住的地方叫豐樂鄉(xiāng),在長安城的西邊。橐駝的職業(yè)是種樹,凡是長安那些豪門富人建造觀賞游樂的園林,以及種果樹賣錢的,都爭相雇用他�?疾扉荫劮N的樹,或者移植的,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jié)得早而且多。其他種樹的,盡管是偷偷仿效,也沒有誰能趕得上他。有人問他這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說:“我并不能使樹活得久而且繁殖增多,只不過能順著樹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能夠得到充分發(fā)展罷了。種樹的方法,一般來說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移栽樹木要保留根部的舊土,土要砸密實,種完后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必擔(dān)心它不能成活,離開后就不必再照管它了。栽種時要像養(yǎng)育自己子女一樣,種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樣。這樣,樹木的天性沒有被破壞,它的本性就能得到發(fā)展了。所以說,我只不過是不妨害樹木的自然生長而已,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使他高大茂盛;我不過是不抑制和損耗它的果實罷了,并沒有什么使它的果實早熟多結(jié)的訣竅。別人種樹卻不是這樣,樹根屈曲,并且換了土,培土?xí)r不是過多就是過少。即使有不那樣做的人,卻又過分地關(guān)心它的生長,過多地憂慮它不能成活。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剛剛離開就又回頭來看看。甚至用指甲摳破樹皮來檢驗樹的死活,搖動樹根來觀察培的土是松是實,因而樹木的本性就逐漸被破壞了。這樣做,雖說是愛護它,實際是害它;雖說是為它擔(dān)心,其實是以它為敵。所以比不上我啊。其實我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發(fā)問的人說:“把你這些種樹的道理運用到為官治民上,可以嗎?”橐駝?wù)f:“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管理百姓不是我的事情。但我住在鄉(xiāng)里,看到那些做官的喜歡頒布繁多的政令,似乎是很愛惜百姓,但最后,卻給百姓帶來了災(zāi)難。一天到晚只見衙役來了就喊:”官府下令催促你們耕作,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快點繅你們的絲,快點織你們的布,撫養(yǎng)好你們的小孩,喂養(yǎng)好你們的雞和豬!,又是擂鼓召集他們,又是敲梆子傳呼他們。我們這些小小百姓,即使放下碗筷不吃飯,專來招待這些官吏都應(yīng)接不暇,又哪有時間使我們子孫興旺,生活安定呢?因此才困苦勞累到這種程度。那么,這些人同我那些種樹的同行們,大概也有類似之處吧!‘’
發(fā)問的人高興地說:“這不是很好嗎?我問怎樣養(yǎng)樹,卻從中獲得了治民的道理�!谑�
記下這件事,當作為官的警示語吧!
《學(xué)習(xí)要點與難點》
識記這是一篇借為人物立傳的形式發(fā)生議論的寓言性傳記文。
掌握本文整體上的類比進行說理的方法。
在說理上,從整體上面采用“種樹”與“治民”類比的方法。從種樹與治民的指導(dǎo)思想看,種樹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治民要“蕃吾生而安吾性”,形成類比;
在實際種樹的方法,“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與治民要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相類比;
在結(jié)果上面,種樹“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治民“若甚憐焉,而卒以禍”相類比。
掌握本文對比的手法。
在課文的第三段,以郭橐駝善于種樹與他植者不善種樹進行對比。郭橐駝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卻使“木之性日以離”;郭橐駝種樹依照樹木的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他植者“根拳而土易”等等;郭橐駝“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他植者“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對比手法的應(yīng)用,為下文進行種樹與治民的類比作了充分的鋪墊。
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ā?/p>
文章描寫他植者種樹,對種樹馬馬虎虎的情況,僅一筆帶過,寫得十分簡略;而對“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的情況則詳細加以描寫,寫得很細。詳寫這種情況是為了與后面“長者好煩其令”進行類比的,使文章脈絡(luò)前后照應(yīng),貫通一致。
《重點段落簡析》
文章第三段中間“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故不我若也�!�
劃分層次。
第一層,由開始到“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寫郭橐駝善種樹的原因;
第二層,從“他植者則不然”到“故不我若也”。寫他植者不善種樹的原因;
郭橐駝善種樹的原因: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運用的是對比手法。
他植者不善種樹的原因是:一,態(tài)度馬虎;二,“愛之太殷,憂之太勤”。